2019年,光线传媒出品的《哪吒之转世魔童》以47亿票房创下国产动漫电影新纪录。而此后,根据中国商标网信息显示,从8月9日伊始,光线传媒就开始了大规模的申请商标注册,连续申请了1820个与电影《哪吒》有关的注册商标,对哪吒、敖丙和殷夫人等相关神话人物、神兽代表的名称和形象进行版权保护,这一举动引发了全社会巨大的争议。甚至有网友调侃:传统神话人物竟然成了你家的了?这样的事件近年来屡见不鲜,比如阿里对 “双十一”商标的注册同样也引发了业内的普遍吐槽。2011年,阿里申请注册“双十一”商标,2012年12月获批。此外,“双11狂欢节”、“双十一狂欢节”、“双十一网购狂欢节”、“双十二”等相关商标也被其收罗在手,简单来说在“广告”领域未经阿里许可,别的企业将无权使用“双十一”字样。此外,很多知名大企业也纷纷走上了商标抢注之路。家喻户晓的“大白兔”奶糖厂家,注册了各种颜色的彩兔:“大灰兔”、“大黑兔”、“大绿兔”、“大花兔”等多个近似商标;小米公司则注册了 “蓝米”“橙米”“绿米”“金米”“银米”“桔米”等以避免他们的“红米”手机陷入色彩大战。老干妈注册的是亲属系列:老干爹、老干娘、老干爸、干儿子、干女儿、老姨妈……
这些被知名企业注册来“山寨”自己产品的商标就属于典型的“防御性商标”,具体而言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权利人注册商标的不同商品或服务类别注册相同商标;一类是在权利人注册商标的相同类别注册与其商标音同、形似等的相似商标。而注册防御性商标的目的,是为了加大对企业有影响力的商标的保护,维护其商誉和品牌形象,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及争端。如果深究“防御性商标”大行其道的原因不难发现,山寨产品屡禁不止、维权成本高且获赔概率低,是防御性商标盛行的根本原因。据了解,商标法的一般原则是“注册在先”,谁先注册商标,法律保护谁。同时也有例外,尤其是《商标法》第31条“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但是从维权角度来说,一旦商标被其他企业“注册在先”,再要维权,举证责任、诉讼维权等成本相对更大。因此,很多大型企业采取了注册“防御性商标”的策略,即在主运营的商标之外,同时注册若干相似商标来对主运营商标进行保护。所以总体来说,“防御性商标”是企业进行自身知识产权保护和降低维权成本的有效之举。
但是,“防御性商标”大规模抢注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造成商标资源浪费,增加企业成本及“撤三”的风险。中国《商标法》第49条第二款规定,注册商标三年不使用就将被撤销。具体而言,即注册商标无正当理由连续三年未在其核准使用的商品或服务类别上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即可申请撤销该注册商标,也被称为“撤三”程序。这就导致大多不投入使用的防御性商标具有被撤销的风险。因此,“防御性商标”虽然在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方面具有一定的效用,但是却“治标不治本”,企业需要从“整体观”和“系统思维”出发,打好商标保卫战。一方面,申请注册商标还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应当以提供商品或服务之所需为原则,但是一定要做好日常品牌监测,包括竞争对手与品牌相关的市场监测以及竞品商标动态的跟踪,一旦发现被仿冒的可能风险,应通过法律手段进行阻止和维权。尤其是在信息经济高速发达的当下,企业还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实现对商标的数字化管理,比如通过对竞争对手的监控充分了解竞争对手和企业所处行业的商标注册情况,及时了解竞争对手和行业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等。更为重要的是,“内功”才是企业打败“李鬼”真正的利器,只有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以市场为导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才能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能赢得市场,让山寨商标望尘莫及。
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柜 http://3683.bidad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