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已经结束,但是《中国机长》这部电影的票房表现依然很强势,继10月5号单日票房超越《我和我的祖国》之后,连续4天稳居单日票房榜首,看样子《中国机长》大有超越《我和我的祖国》之势。

作为一部航空题材的灾难片,《中国机长》的成功让人联想到《萨利机长》,两部电影都是改编自真实故事,不过《中国机长》的真实情况要比《萨利机长》更为凶险。
截止发稿,《中国机长》票房已经达到20.26亿,在排片率拍片场次上已经超越《我和我的祖国》,今天只是电影上映的第9天,按照国庆假期之后的票房后劲儿来看,《中国机长》有希望成为今年的国庆档票房冠军!

由于《中国机长》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观众很容易产生极强的代入感,很多观众在电影院看得热泪盈眶、紧张又感动,但是电影终究不是纪录片,在很多方面都进行了艺术化处理,相比起原事件,《中国机长》的改动还是挺大的。

《中国机长》最让观众紧张的部分就是飞机遇险的40多分钟,在这40多分钟的关键剧情里,张涵予饰演的机长稳住飞机之后,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操作飞机穿越云层,电影用了大量篇幅描绘飞机外部的这团乌云,而且还出现了冰雹砸向飞机的镜头。真实的故事中,是这样吗?

根据中国机长人物原型刘传健的采访记录,飞机非但没有穿越乌云,而且当天资料显示,天气非常好,视野开阔,刘传健机长不止一次提到过,天气因素也是飞机能够成功迫降的重要原因,如果当天遭遇恶劣天气,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电影《中国机长》为何要设置飞机穿越乌云的剧情呢?
第一,笔者觉得这是为电影争取更多的时间,真实的“川航8633迫降事件”从发生到结束只有40多分钟,而《中国机长》电影时长为111分钟,如果电影单纯的讲述故事发生的过程,估计不到1个小时就演完了。

第二,飞机遭遇乌云,这是电影特有的艺术加工成分。为了体现机长在飞机内外交加的紧急情况下,依然能够镇定的克服困难,剧组特意安排了飞机穿越云层的剧情。

最近,媒体采访了《中国机长》原型刘传健,问到了电影中展现“飞机穿越乌云”是否夸张?机长的回答可以说相当到位了,展现穿云的情节并无不妥之处,电影并不是真正的纪录片,也不是真正的展现一次飞行,这段剧情代表的是民航人的一种精神。

除了个别细节之外,《中国机长》对川航8633真实事件的还原度还是挺高的,电影并没有脱离实际,它把机长的沉着、冷静用视听艺术的方式呈现到观众面前,是一部符合国人口味的优质电影。当然,除了评论电影之外,最重要的是感谢那些挽救119名乘客的英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