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解读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神奇的DNA修复术

2019-10-10 01:08:16浏览:144评论:0 来源:配电柜厂家   
核心摘要: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托马斯·林达尔、保罗·莫德里奇、阿齐兹·桑贾尔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关于DNA

解读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神奇的DNA修复术

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托马斯·林达尔、保罗·莫德里奇、阿齐兹·桑贾尔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关于DNA修复这个问题,是人类自己在扮演上帝的角色,从地球上有生命开始,遗传信息是生命传宗接代、进化的重要基础。数亿年来,遗传信息不断与地球环境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受到各种外界干扰,但仍然能够保持完整,这才有了我们今天修复DNA、保障遗传信息传递的研究。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瑞典科学家托马斯-林达尔、美国科学家保罗-德里奇以及土耳其裔美国科学家阿齐兹-桑贾尔,他们在DNA修复机制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贡献。

复杂的人体系统来自精子与卵子各23条染色体的结合,这是一个正常人类遗传物质的原始基础。从最早的复制开始,一个星期后DNA的总长度可接近300米。如果数十亿细胞同时分裂,那么DNA总长度可以一直延伸到太阳背后并环绕250次。无论你的遗传物质如何复制,那最新的副本都接近最原始的序列。从化学的角度看,这应该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所有的化学过程都可能发生随机误差,但事实上我们的遗传物质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我们的DNA之所以有着如此精确的复制精度,关键在于大量蛋白质监控的修复机制。一群监视复制过程的蛋白质不断校对基因组,在发生损害时及时进行修复。今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就在分子水平上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的工作解释了活细胞的遗传物质传递功能,为几种遗传病提供了研究方向。20世纪60年代末,科学家就开始思考DNA稳定复制的问题,有研究指出遗传信息有一个代数限制,突变不可避免。

托马斯-林达尔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简单的实验证明,DNA确实存在比较缓慢的衰减现象,每一天都有潜在的破坏性伤害出现,因此托马斯-林达尔提出DNA必须有分子修复能力,将这些缺陷自我修复。我们知道DNA遗传序列中有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四种碱基,胞嘧啶容易失去氨基,因此可导致遗传信息改变。当氨基消失后,遗传信息配对开始出现问题,如果这个缺陷继续存在,那么突变就会发生,并影响到下一次DNA复制。

托马斯-林达尔发现开始寻找修复酶修复受损的胞嘧啶遗骸,1974年他有了新的发现。细胞可进行碱基切除修复术,1996年,他设法在体外进行此类修复。对于托马斯-林达尔的发现,土耳其裔美国科学家阿齐兹-桑贾尔也对这个研究非常有兴趣,他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细菌在致命剂量的紫外辐射照射下,可以自我修复。他在1983年发表了关于紫外线损伤的修复机制,人类的DNA比细菌遗传物质更加复杂,但是核苷酸切除修复功能适用于所有的生物。

美国科学家保罗-德里奇的贡献在于说明DNA的错配修复过程,20世纪80年代末,他发现分子修复机制在体外已经能够重建,但是一个错误在出现后细胞有多种修复机制,除了目前知道的碱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和错配修复,还有一些DNA修复机制。每天我们的DNA都会受到一些损坏,比如紫外线、香烟或其他有毒物质,每个细胞分裂时都会出现错配问题,但我们的基因组仍然会修正它们。如果细胞修复机制出现错误,那么癌症就有可能发生,因此研究人员试图利用这个特点研发新的癌症药物,这也是三位科学家的贡献之一。(罗辑/编译)

nload="loadImg(140, 105, this)" name="videoPic" src="http://b2b.bidaec.com/file/upload/201910/10/020817201.jpg" alt="三国科学家分享2015诺贝尔化学奖截图">

0'14''

3808

腾讯视频

关闭自动播放相关专辑

收起视频

rame src="http://v.qq.com/video/playview.html?vid=d0018o3s87b" width="0" height="0" style="display:none;">rame>

解读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神奇的DNA修复术

了解更多请登录 必达 http://b2b.bidaec.com/

(责任编辑:配电柜厂家)
下一篇:

配电箱价格:2021推荐配电箱_家用配电箱

上一篇:

76人吉祥物穿唐装,与广州龙狮季前赛赛后晒照表示尊重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