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记者采访吴光林事迹手记:英雄和他的战友们

2019-10-10 01:45:42浏览:68评论:0 来源:配电箱   
核心摘要:人民网时政综合报道记者采访吴光林事迹手记:英雄和他的战友们人民网记者 石国胜 宣宇才2005年06月25日06:22【字号 大 中 小】

rame marginheight="0" marginwidth="0" frameborder="0" width="770" height="80" scrolling="no" src="http://pmm.people.com.cn/main/s?user=people|nonechannel|newsbigbanner&db=people&border=0&local=yes&kv=people|politics;third|69226;fourth|;newsid|3496114">rame>

人民网>>时政>>综合报道


记者采访吴光林事迹手记:英雄和他的战友们
人民网记者 石国胜 宣宇才

  2005年06月25日06:22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缉毒英雄吴光林英勇牺牲了,追访英雄的事迹,追寻英雄的足迹,我们无数次地被感动着,被震撼着———

  英雄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偶然的,在一个英雄的背后,还有着一个英雄的群体!

  吴光林和他的战友们,就是这样的一个群体!

  半句遗言

  张学强,原临沧市禁毒支队副队长。

  2000年10月8日,获悉有毒贩要经过,他带领几个民警埋伏在毒贩必经的小路旁。不料,狡猾的毒贩很警惕,试探性地朝他们藏身的地方扔出一颗手榴弹。张学强的左手当即被炸伤,鲜血喷涌,几个民警也不同程度地受伤。他带伤坚持战斗,终于抓获了这伙毒贩,缴获毒品10多公斤。

  到了医院,张学强坚持要求医生先给其他受伤民警做手术。最后医生却发现,他才是那个伤势最重的。手术做了,身体中还残留着一块弹片,加上休养不够,张学强的多处伤口长期不能愈合。可是为了办案,他仍然和大家一起加班加点,早出晚归。

  2001年3月8日,由于旧伤复发,甚至来不及抢救,张学强倒在侦破一起特大贩毒案工作现场。临终前,他只说了半句话:“对不起……”

  一颗子弹

  张建华,多次与吴光林搭档,出生入死。

  面对采访,话很少。然而,就是他,在一次和武装毒贩发生的战斗中,他和另一名战友一起,挡住了一群武装毒贩的猖狂进攻。

  那次事件发生在澜沧江上的青龙桥。接到有毒贩可能经过的情报,张建华奉命和另一名民警在桥头北岸堵卡设伏。毒贩只要过了桥,就再没有天然屏障能抵挡他们进入内地。可惜他们遇到了张建华。

  毒贩们一次次试图冲过来。子弹越来越少,危险越来越大,而援兵还不知何时到达。为了不让这群毒贩过去,不让无数人因此受害,他们只能顶,能顶多久是多久。由于探不清北岸的虚实,毒贩们终于被震慑住了,选择了撤退。

  而这时,张建华的冲锋枪里,仅仅只剩下了一颗子弹。唯一的一颗手榴弹已经拴在了桥头,准备随时与毒贩同归于尽!

  三个燃烧瓶

  明正彬,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因为禁毒得力,在得到战友们敬佩的同时,也得罪了境内外的毒贩。趁明正彬不在家的空当,毒贩雇佣6个人到明正彬的老家,想绑架他的小孩。接连三次失败之后,无奈之下他们狗急跳墙,搞了3个燃烧瓶,扔进了明正彬的房子。还好,妻子带着两岁的孩子从熊熊大火中冲了出来。

  明正彬回到家,看到的是烧得黑黑的房子,妻子的脸也熏黑了。“这时,我感到,自己原来是那么弱小,连老婆孩子都保护不了。但转眼想的,却是没有大家庭的平安,哪有小家的祥和。”

  “吴光林是英雄,我还算不上英雄。他倒下了,但他的精神不倒,会激励我们奋勇向前!”明正彬说得很坚定。

  四块弹片

  段保峰,一个令毒贩闻风丧胆的名字,他们叫他“活阎王”。

  他在缉毒战线上的传奇故事举不胜举,然而最惊险的还是1997年那次。在一次堵截毒贩的路上,段保峰带着民警施荣斌和司机,半路上与8名武装毒贩不期而遇。在战友失散、众寡悬殊的情况下,他硬是端着一挺微型冲锋枪,与毒贩战斗了40多分钟,击毙四名,击伤两名,逃跑两名。

  在清点战场的时候,一名垂死毒贩突然向近在咫尺的施荣斌扔出一颗手榴弹,甚至来不及叫喊,段保峰扑倒了施荣斌。鲜血染红了外衣,全身受伤40余处,段保峰救了他的战友一命。

  也正是因为这次受伤,至今,段保峰身上还带着四块弹片,左眼也失明了。

  “我们就是这样,战友们都相互救过命,包括吴光林,也有好几次救过我和其他战友的命。在生死关头,我们都成了一个整体。”段保峰说得很淡然。

  禁毒工作,就像在刀尖上走,随时都可能遭遇危险。我们在采访中得知,到目前为止,云南省已经有42名民警在禁毒斗争中牺牲,200多名民警负伤。许多民警和他们的家属,都受到过这样或那样的死亡恐吓。

  《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25日 第二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郭亚飞)

相关专题
· 公安类专题

nSubmit='document.to_friend.action="mailto:" + document.to_friend.UserName22.value + "?subject=推荐新闻:" + document.to_friend.newstit.value + "&body=" + document.to_friend.newsid.value'>

精彩推荐:

25年冒死拍摄火山
25年冒死拍摄火山

猪贩拉猪险象环生
猪贩拉猪险象环生

四川凉山发生泥石流
四川凉山发生泥石流

吊车斗车砸进教室
吊车斗车砸进教室




热点新闻榜

rame width=100% height=300 noresize scrolling=no frameborder=0 marginheight=0 marginwidth=0 name="boardlist" src="http://news.people.com.cn/GB/47732/index.html">rame>

...更多

nSubmit=return(searchthis())>

  

人民网搜索 

互联网搜索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mail:info@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rm@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7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了解更多请登录 必达 http://b2b.bidaec.com/

(责任编辑:配电箱)
下一篇:

配电箱价格:2021推荐配电箱_家用配电箱

上一篇:

网友大赞!vivo官方声明:即日起,将中止与NBA的所有合作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