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青云被称为“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之父”。(图片由本人提供)
开栏的话
“苏州市荣誉市民”评选始于1995年,用于表彰和鼓励在苏州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友人。评选活动每两年进行一次,至今累计已评选了12批110人。今起本报推出专栏,展示今年新评选出的5位“苏州市荣誉市民”的风采。
苏报讯(记者 罗雯)这位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先生刚刚获得2019年度京都奖先进技术奖,他是邓青云,又被称为“OLED (有机发光二极管)之父”,国际著名材料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美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国际顾问兼讲座教授。从科研岗位上退休后还在苏州大学任职任教,培养OLED领域的青年英才。今年,他被评为“苏州市荣誉市民”。
OLED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手机、数码相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显示技术,40年来邓青云一直致力于OLED技术的发明、发展和完善,在OLED领域获得杰出成就,曾获得沃尔夫化学奖和提名诺贝尔化学奖,推动着以OLED为代表的有机光电产业的发展。
1979年,博士毕业的邓青云加入柯达实验室没多久。“当时原油价格上涨,市场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长,所以我的工作主要是投入到有机太阳能电芯的研究和生产中,以解决可再生能源较高需求量的问题。”邓青云回忆,那是一天晚上,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想起来有东西遗落在实验室,于是返回实验室取,在黑暗中,看见一个发亮的光源,定睛一瞧是一个作实验用的有机蓄电池。这次意外,邓青云发现了有机薄膜器件的电致发光特性,也就是OLED的前身。
在柯达公司的20余年时间里,邓青云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OLED的研发、应用上,“为了让显示更好,我们在材料上就花费了10余年时间。”邓青云说。直至今日,他认为OLED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仍然存在着尚未解决的科学技术难题,希望年轻一代的学者和科研院所可以继续攻坚,勇于面临挑战。“他会对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提出非常苛刻的要求,又总能精准把握正确的方向,并毫不吝啬地给予我们帮助。他发自内心地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有所建树,不管是我当年作为学生,还是现在作为OLED工作者,他给我的鼓励和支持始终未变。”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冯敏强教授说。
2006年,邓青云从柯达公司退休,受聘为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教授、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国际顾问兼讲座教授等,在教研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邓青云对苏州大学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经常进行直接指导,他多次来到苏大,主动与学生交流探讨OLED前沿问题,还推荐多位国际知名OLED专家前来苏州大学进行学术交流。由他亲自培养的廖良生博士,如今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OLED资深科学家。
同时,邓青云在苏州大学建立“邓青云国际联合实验室”,进行高效长寿命有机白光照明技术、新型OLED显示技术等研究。作为负责人,为联合实验室集聚了一批国际上相关领域的顶尖科学家。近年来,该实验室已在高效稳定的蓝光OLED材料与器件、高效近红外OLED材料与器件、高性能有机主体材料、高性能叠层OLED等方面获得重要研究成果。
了解更多请登录 必达 http://b2b.bidae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