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6月3日电 (记者 徐杨祎 安源)记者3日从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自2009年首次获得野生雪豹的珍贵图像后,该局科研人员于日前再次获得了野生雪豹的照片和视频。
5月下旬,由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邓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站3名巡护队员和4名当地民工组成的巡护队,进行了一次为期8天的高远山野外巡护。由于银厂沟区域连日降雨,峡谷内河水上涨,无法通行。巡护队员们只得前往小金县四姑娘山镇,从四姑娘山保护区长坪沟出发徒步翻越翻越海拔4700的雪山绕道进入卧龙保护区热水河区域,开展野生雪豹野外科研工作。
在海拔3000多米的裸岩区域,巡护队员发现了大量岩羊的活动痕迹;在海拔4000多米的岩石群区域,队员们发现了几处猫科动物的抓痕。根据以往经验,队员们初步推测此处应该是野生雪豹活动范围区域。队员们找到先前安装的红外线触发相机点位,并收获了惊喜。两个不同点位拍摄角度左右交叉的红外线触发相机都成功记录到野生雪豹活动的清晰图片和短暂视频。
通过对获得的珍贵影像资料和已经掌握的雪豹的生活习性分析显示:2015年5月2日清晨6点左右,在此区域有三只雪豹共同巡游觅食。三只雪豹为一大两小,经分析确认为一母二崽。雪豹妈妈如同一位严厉的母亲,将两个孩子带在身边,巡视领地,寻找捕猎机会,教会幼崽生存技巧。两只幼崽亦步亦趋紧跟着妈妈,它们虽然年龄小,但是行动敏捷机警,认真学习妈妈的每一个动作,为将来成为“雪山之王”做好准备。
这份收获,不仅有效补充了卧龙保护区野生雪豹种间关系的资料,也充分的反映出在该区域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野生雪豹生存状况良好,为研究高原野生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种群结构等科学研究积累了珍贵的基础资料。
据悉,自2009年以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邓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坚持开展野生雪豹的基础性课题研究,探究雪豹活动规律,探索有效保护的策略,每年都会定期安排巡护队员跋山涉水深入高海拔区域开展野外巡护和科学考察。(完)
了解更多请登陆 变频器控制柜 http://www2.bidad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