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宜春水江镇举行“飞夺泸定桥勇士”刘梓华铜像揭幕仪式(图)

2019-11-20 17:23:17浏览:60评论:0 来源:控制柜   
核心摘要:  中国江西网/宜春头条客户端讯 黄安平报道:4月12日上午,阳光明媚,和风拂面,水江镇在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梓华广场隆重举行仪

  中国江西网/宜春头条客户端讯 黄安平报道:4月12日上午,阳光明媚,和风拂面,水江镇在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梓华广场隆重举行仪式为二十二勇士之一刘梓华铜像揭幕。出席揭幕仪式的有市、区相关单位领导、刘梓华儿子齐银生同志、水江镇干部群众共2000余人。区委常委、副区长陈伟致词;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易回香宣布揭幕。

  刘梓华,水江镇上洞村梓木人,一九一二年九月十三日出生,一九二八年参加赤卫队,一九二九年初参加游击队,六月,彭德怀率部由井冈山转战湘赣边境浏阳文家市,刘梓华离别家乡,只身前往参加工农红军。

  刘梓华参加工农红军后,历任班长、排长、参谋、作战科长、团参谋长、团长、教导大队长、旅参谋长、军分区副参谋长等职。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刘梓华在长征途中,参加了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攻破腊子口等战斗。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他在战斗中曾九次负重伤,五次荣立战功,三次死而复生,他的腹部、胸部、下颚都被敌人的子弹打成重伤,二等残疾军人。他的身体一直虚弱,最后因患恶性淋巴肿瘤,经多方抢救无效,于一九五一年四月十七日在北京逝世,时年三十九岁。华北军区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刘梓华烈士事迹被载入一九八一年版《中共党史人物简介》。

  在揭幕仪式上,齐银生介绍:“我的父亲,是苦难的一生。父亲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由兄嫂抚育长大。从儿时就为雇主做纸,焙纸,苦难的童年和苦难的生活环境,使父亲从小就养成了不畏艰苦,意志坚强的精神。我的父亲,是革命的一生。大革命时期,父亲十六岁在家乡就参加赤卫队,一九二九年初参加地方游击队,6月,离开家乡奔赴浏阳文家市跟随彭德怀部队参加工农红军,从此,戎马一生,南征北战,英勇奋战,屡立战功。我父亲跟着共产党干革命,将自己的生与死置之度外,不畏艰难,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在长征途中,他英勇善战,冲锋在前,父亲参加了多次重大战斗。在抗日战争时期,父亲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在潜入敌人前沿阵地侦查时,从楼梯上跌下来,脊梁骨跌成重伤,仍坚持战斗。在历次战斗中,父亲总是带领战士冲锋陷阵,子弹打完了就与敌人拼刺刀,从不退缩,血战到底,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英雄气概。我的父亲,是低调的一生。父亲有功不自居,解放后,组织上多次提出给予照顾,可父亲总是推辞,他说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不需要特殊照顾。仍然带病工作,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父亲是我的一本教课书。用他的热血书写着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革命的坚定。父爱如山,他虽然英年早逝,但他的精神和品格一直影响我们,他教育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工作,让我们终身受益”。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刘梓华是我们水江镇众多革命烈士中涌现最杰出的一位光荣而伟大的勇士、烈士,他的一生坚定信念、英勇顽强、无私奉献、战斗不息;刘梓华勇士精神,彪炳千秋,永载史册,令我们敬仰。2016年换届以来,水江镇党委、政府为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致力打造好红色文化品牌,征地120余亩,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先后建设了红旗广场,梓华广场。今天在这里为勇士刘梓华铜像举行揭幕仪式,是我镇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重点项目之一,目的是更好地“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让英雄精神激励我们砥砺前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实干,奋斗拼搏。

了解更多请登陆 控制柜 http://www.bidaec.com/

(责任编辑:控制柜)
下一篇:

配电箱价格:2021推荐配电箱_家用配电箱

上一篇:

特稿|被老师“打坏”的小女孩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