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篇寒假期间一些学校布置“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作业,却由于种种原因遭遇“完成难”的报道。记者在调查走访中发现,除了重视程度不足、懒散等主观因素外,缺乏运动场地、体育锻炼成本较高等客观原因,也让不少喜爱运动、愿意锻炼的孩子“无处可去”,寒假宅在家成了无奈之举。
“假期学校不开门,没有操场可以踢足球”“篮球馆收费太贵,1个小时就要100元”“社区广场空间小,跑步特别不方便”……采访中,几位河西区某中学初中一年级的男生向记者如是吐槽。想动却没地方动,成了他们完成寒假体育作业的一个障碍。
记者就学生们反映的问题采访了几所学校的管理人员,他们表示寒假期间,学校关闭,“不允许任何人进入”。“假期开放校园及体育场馆,涉及维护、卫生等多项工作;学生运动时有可能发生安全问题,也需要配备相应的指导员和负责人……这些都势必要增加人力成本。”一位中学校长告诉记者。
无法去学校锻炼,孩子们只能利用社会资源。一些社区居民楼较为密集,小区内没有运动的空间。“我每天都绕着小区外的马路跑步,周围车来车往的,很不安全,所以跑几天就不跑了。”一位同学告诉记者。记者注意到,部分社区占地面积较大,建设了社区体育健身场所,为居民提供体育锻炼空间,然而寒假期间却也很少能看到青少年的身影。“一是锻炼器材比较简单,无法满足我们的运动需求,二来有的地方被当做临时停车场、有的被默认为‘广场舞舞场’,我们基本都不能用。”同学们表示。
当免费场所无法使用时,一些同学选择付费运动。“专用场馆使用费用都比较贵,经常租用的话,我们根本无法承受。”一位男同学告诉记者,“所以有时候为了有场地打球,不得不去体育培训机构报班,但这样不但运动量大打折扣,自由度也很差。”(记者 江珊)
了解更多请登陆 水泵控制箱 http://dg.bidad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