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高新区鸟瞰图,台湾高科技园坐落其中。
台湾高科技园开园仪式。
东莞台湾高科技园打造广东沿海腹地产业集聚、低碳高效、科学示范的国际一流园区
东莞台湾高科技园写进省党代会报告是对我们的巨大鼓舞,东莞将坚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招商、高效能产出的要求建设东莞台湾高科技园,重点发展高端电子信息、生物科技等战略新兴产业,使之成为东莞加快科技与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和实现高水平崛起的重大发展平台。
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 袁宝成
东莞台湾高科技园现在利用的是台湾的概念,但将来面向的是全球,先把台资概念做起来。引入台湾高科技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利用台湾高科技的实力,台资企业在东莞有四千余家,台湾企业最大的特点是,出口带动型战略。台湾的产品大量出口,在大陆的市场也越来越大,其设计研发中心也非常强,现在东莞也在打这个主意,想利用台湾的这种机制,实际上这与台资转型的路子也是一样的。
5月的岭南大地骄阳如火,繁花似锦。昨日(13日),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在广州胜利闭幕。
党代会召开期间,东莞一行13人的代表团颇为引人注目。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团人数少,更因为东莞是广东省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前沿阵地,由外向型经济发展起家。在过去的五年中,东莞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冲击,但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这次党代会报告对东莞多有提及,其中明确提出:坚持科学开发,从容建设,高水平打造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以及广州中新知识城、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东莞台湾高科技园等重大合作平台。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三次到访松山湖指导工作,亲自会见台湾高科技企业代表团,并推动东莞台湾高科技园的规划与建成使用。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0年底开园,如今已近两周岁的东莞台湾高科技园正有条不紊地开展园区规划、招商引资、低碳发展、项目建设等各项事业。东莞市当前正在全面开展“三重”建设,松山湖作为东莞唯一的高新区身兼重任,而被称作松山湖“园中园”的东莞台湾高科技园正不断深入和加强莞台两地合作,并已经在生物医药技术、IC设计产业中形成了新的突破和格局。
正是基于东莞特殊的经济结构和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东莞台湾高科技园未来的发展将更加值得期待,也正朝着打造成为广东沿海腹地产业集聚、低碳高效、科学示范的国际一流园区而不懈努力!
写入党代会报告台湾高科技园未来任重而道远
这次,东莞台湾高科技园能写入省党代会报告,并不意外。
最近,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北京会见广东省政府顾问、联电集团荣誉副董事长宣明智和东莞市政府顾问、东莞台湾高科技园的动议人宋涛时说,东莞是传统产业集聚区,也是投资传统产业的台商集聚区。松山湖高新区给他的印象很深。如果松山湖与台湾方面合作发展成功,也将是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
众所周知,东莞是外向型经济产业重地,台资在东莞的经济进程中拥有传统优势,而台湾的高科技起步早,还曾被誉为亚洲的“四小龙”之一。如果在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能与有实力的台商继续深化合作,吸引有产业优势的台商来粤投资,无疑就相当于找准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脉络。能把这件事做好,不但对东莞来说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对广东经济的持续发展也会产生战略带动作用。
上个月,松山湖高新区专门召开了落实东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媒体见面会,当时明确提出要以台湾高科技园为载体,加速推动产业高级化,力争把台湾高科技园打造成一个具有浓郁台湾特色、高科技含量和高环境质量的国际一流园区。去年,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已采用国际招标的方式进行城市形象及空间形态设计。当下,台湾高科技园又启动场地平整、道路绿化以及科技载体建设,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
回头来看,其中一些举措与本次省党代会报告中的精神不谋而合。当前,东莞市正在加快“三重一大”建设,通过以引进重大项目、重大发展平台和重大科技专项为契机,全面推进东莞的产业转型升级,使东莞的产业格局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不过,东莞当前的情况不容乐观: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速全省排名倒数第一。这是东莞自改革开放以来,遇到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要说东莞没压力,显然不可能。但用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的话来说:“数字不是关键,关键是透过数字能看到什么!”
徐建华分析认为:“像汪书记报告中所说,如果产业升级做不好,我们很容易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因为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不如人家,做低端不如周边的地区,但要做高端,像东莞,原来的产业层次又比较低,高端进不来,要腾笼换鸟,‘大鸟’、‘壮鸟’进不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经济下行,是市场和产业现实情况综合作用的结果。
徐建华表示,接下来东莞经济工作的重心就是推进产业高级化,“过去东莞产业一直比较低端,满天星斗,缺乏明月。”近几年,东莞市都一直积极响应省里的号召,在“双转移”和“腾笼换鸟”等方面走在前列。松山湖产业开发区自2010年9月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以来,就力求打造成为东莞乃至珠三角的“科学发展示范区”和“转型升级引领区”,当前,东莞市已经步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松山湖高新区应当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时肩负更加艰巨的使命和责任,“园中园”台湾高科技园更是任重而道远。
招商引资绿色低碳做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园区
2010年11月21日,位于松山湖国家级高新区东部、总面积约6.8平方公里的东莞台湾高科技园正式开园,这是东莞市面向台湾高端产业的主题园区,也是粤台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和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园区。
台湾高科技园开园当天,联胜项目的启动更是为建设者们增强了信心。总投资逾百亿元、首期投资37亿元的东莞联胜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是首家入园企业,该公司的主要合作伙伴是全球知名的美国苹果公司,它专门为苹果公司的iPhone和iPAD系列电子产品提供更加轻薄的面板技术支持。
东莞市政府顾问宋涛介绍说,联胜项目有望在2012年下半年规模生产,届时每个月将生产出300万片iPAD平板电脑的触控面板,占到全球iPAD平板电脑触控面板产量的一半。除了为苹果公司供应触控面板之外,联胜还是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品牌的供应商,规模化生产以后的年产值可达到百亿元。
眼下,东莞台湾高科技园绿树成荫,道路宽敞。新竹路,台北路……每一条街道都是由台湾的城市来命名的,就在新竹路旁,一栋建筑面积约7.7万平方米的庞大建筑已然渐成规模,这就是已经吸引了近10家企业意欲入驻的台科产业园项目一期(台湾高科技园中的子项目)。这里的景致绝不逊于台湾新竹科技园,台湾的企业家们在这里投资,丝毫不会有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浓郁的台湾氛围,待到投资兴业的各大企业竞相落户时,台湾高科技园必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为引进台湾大企业集团加入台湾高科技园建设,提升园区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档次,尽快形成国际城市的氛围,并利用台湾大企业集团的资源协助招商,松山湖管委会还确立了与台湾大企业集团共建台湾高科技园的发展策略。
在招商引资方面,宋涛表示将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和节能环保之路,对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政府产业政策的企业将不予考虑,并将始终坚持以下的招商策略:一是更加集中精力抓重点,把招商重点放在IC设计和生物医药方面;二是更加注重长远目标,不追求短期招商引资的量,重视招商资源和渠道的积累,为引进高品质项目作长远的打算;三是更加注重集约招商,调整台湾高科技园规划,把更多的土地资源用于引进总部型、研发型的企业和高端服务业,将有限的工业用地用于引进高品质大项目;四是更加注重平台招商,通过搭建核心平台,集聚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加速产业发展;五是更加注重合作共赢,深化引资服务,实施捆绑招商,通过共建、推动示范应用和帮助开拓市场等方式引进大企业和高端项目。
在上述理念的指引下,东莞台湾高科技园管理局积极落实宣明智推荐的“八大项目”。目前,水资源回收系统项目已经在松山湖注册投资,并正在积极推广试点;全球一动4G网络项目已与松山湖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协助宏齐科技已与东莞本地LED灯具公司开展业务接洽;电动汽车及智能公交等项目也在积极筹划。创新生物医药中心已取得突破,总体的建设构想逐步完善,相关提议得到省主要领导的支持,部分台湾新药项目开始落户园区。近期将重点打造动物实验基地、临床药物试验基地和产业投资基金的“两个平台一个基金”。
看准世界前沿领域努力发展生物科技和IC设计
温家宝总理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产业大发展的世纪,我国更需要大力发展生物医药这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加速成果孵化,加快产业化步伐。对这个问题,早一点认识,就早一点主动。
谋定而后动。东莞台湾高科技园正寻求在生物科技产业方面有所作为、有所突破。
首先,积极推动生物科技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已与台湾富鑫创投、台湾生物技术与医药工业发展推动小组以及宣明智等多家机构和投资人洽谈,探讨共同设立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金。目前,已与富鑫创投、联电集团及进洲投资等台湾投资者达成明确意向,共同设立前期规模为1000万美元、远期规模为3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基金。
其次,搭建两岸产业交流平台。与台湾生物技术与医药工业发展推动小组、生物技术中心等机构紧密联系,频繁互访,共同组织“两岸生技与医材产业合作会”,作为两岸产业交流合作的平台,松台生物产业交流的良性机制已经初步形成。
再者,推动平台建设。组织台湾生技企业考察团与松山湖实验动物基地交流对接;帮助实验动物基地扩大影响、做大做强;利用特殊渠道,推动实验动物基地加快完善相关审批手续。积极争取省、市支持,推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建设临床药物试验基地。
生物科技产业厚积薄发,东莞台湾高科技园也已经着手另一高端新型产业市场。宋涛说,东莞占中国集成电路市场用量的60%,但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东莞市现在还没有一家在业内叫得出名的IC(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或称为集成电路设计)设计企业。
目前,中国的集成电路市场已经位居全球首位,几乎任何电器设备都离不开IC设计,但国内的设计能力只能满足这个市场20%的需求。对进口的过度依赖制约着IC产业的整体发展,东莞的相关企业也一直无法改变受制于人的状况,而IC设计则是IC产业的龙头。
宋涛说,国内的现状是,生产制造已经非常庞大了,但设计能力不足,东莞尤其如此。如果设计的问题解决了,产业方面的其他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为加速IC设计产业的落户发展,东莞台湾高科技园管理局开启“四驾马车”:
一是制定力度领先的扶持政策。制订了《关于促进东莞松山湖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该政策在IP、EDA、MPW、光罩、测试等项目上给予IC公司力度强、涵盖广、审批快的政策;
二是储备IC产业高端人才。经该局联络和组织,管委会与台湾交通大学正式达成人才培养合作,将为留学台湾交通大学的大陆研究生提供奖学金,2011年底已顺利与首位博士生签约,现奖学金已发放到位。同时,管委会与台湾最大的IT考试认证机构台湾电脑技能基金会达成合作,将整套引进该基金会的考试认证机制;
三是完善松山湖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中心(简称ICC)功能。强化ICC的孵化功能,增强与国内外IC企业及行业组织的交流,主动走出去开展交流对接和招商推广等活动。
四是参展办会聚集资源。2011年7月组织首届松山湖中国IC创新高峰论谈,创造IC设计企业与整机厂商直接交流对接的机会,借此扩大园区影响力,取得良好效果。今年以来,已经聚集合泰半导体(东莞)有限公司、东莞晶宏半导体有限公司、东莞市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近20家IC企业,同时盛群半导体等一批知名的IC设计公司表达了明确的入园申请。IC设计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东莞台湾高科技园已经做好准备,并期望通过各级政府的鼎力支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重点产业为契机,加大对台招商引资力度,全面开启科技园新的建设时期,为松山湖在国家级高新区中赢得先机,为东莞“三重”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为粤台经贸合作和两岸经济发展发挥先驱带动作用!
来源: 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