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美国发现6600万年前大灭绝直接证据,但遭学界普遍质疑!

2019-11-23 03:41:23浏览:81评论:0 来源:控制柜   
核心摘要:最新刊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PNAS)》的研究指,美国北达科他州一个遗址详细记录了,约6600万年前陨石撞击后数分钟内对全球生

最新刊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PNAS)》的研究指,美国北达科他州一个遗址详细记录了,约6600万年前陨石撞击后数分钟内对全球生态的破坏,如果属实将是一个距离墨西哥希克苏鲁伯3000公里的末日记录,首度显示撞击事件与地球生物的互动,亦可能是最有力的证据证明非鸟类恐龙曾在撞击当日仍然生存。

科学家普遍认为在白垩纪和第三纪间,远在8000公里外的墨西哥境内尤卡坦半岛被一颗直径介于7到10公里的小行星或陨石撞击后,在短短10至20分钟内,强大冲击波将所有生物瞬间淹埋。

后来科学家在希克苏鲁伯陨石坑,以及在海地白垩纪与第三纪地质界线发现有高含量的铱、冲击石英,以及玻璃颗粒的风化物质,佐证陨石曾在当时撞击地球。不过,学界一直未能找到陨石造成生物大灭绝的直接证据。

该研究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古生物学家Robert DePalma领导。他的团队于称为 Tanis 的遗址,发现河谷内出现类似海啸浪潮造成的混乱,当中含有不同种类的化石,当中包括淡水鲟鱼,这些鲟鱼相信是被陨石撞击后散射的玻璃颗粒窒息而死。

并非所有学者都接纳这个发现,阿拉巴马大学地质学家 Thomas Tobin 表示,虽然他自己不是 100% 相信说法,但他仍希望全部属实。

DePalma 的团队表示,撞击事件对生物的影响蕴藏于厚1.3米的 Tanis 地层,该地层更可能于陨石撞击后最快13分钟出现。不过鱼类化石往往在水平面被保存,然而在 Tanis 部份鱼类与树木化石是几乎垂直被保存,显示它们在事件中几乎是瞬间随被冲击的泥层推到当地。

团队又在多个鱼腮中发现玻璃颗粒,经同位素监定后这些玻璃颗粒均有6580万年历史。这些颗粒可能是撞击地点散射到大气中的融化石粒,在跌回地表时这些颗粒会冷却成玻璃,被厚2厘米的含铱地层保存下来。

当年,Tanis位于一条流向浅海的河流,该海可能曾覆盖了现今美国东南部的大范围地区。而在尤卡坦半岛的撞击出现后十数分钟,地震波到达 Tanis 附近造成10米高的波浪将海水与当中的沉积物与生物推至河谷。

普林斯顿大学地质学家布 Blair Schoene 承认,当地化石能捕捉灾难事件一刻是相当异乎寻常,但发现不能完全证明撞击事件是白垩纪大灭绝的唯一触发原因。现时亦有证据显示,现今印度中部地区在陨石撞击前,也曾经有大规模火山活动,可能已造成一定数量物种灭绝。

了解更多请登陆 变频控制柜 http://www2.bidadk.com/

(责任编辑:控制柜)
下一篇:

配电箱价格:2021推荐配电箱_家用配电箱

上一篇:

巩俐饰演郎平,郎平面试徐峥,这两部中国女排相关的电影令人期待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