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娱乐媒体报道,因被认为使用酷似李小龙图标长达15年,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被李小龙有限责任公司诉至上海二中院,索赔2亿元。对此,真功夫26日早间通过微博发布公告,称对于此次起诉“很疑惑”,但会积极研究案情,准备应诉。(12月26日《每日经济新闻》)
“傍名牌”曾经一度是很多中小品牌迅速崛起的“捷径”,这让很多品牌不得不预防性的注册很多与本品牌相似的商标。但是这种此前大多只是受到舆论谴责的“捷径”,如今则被推上了被告席。因被认为使用酷似李小龙图标长达15年,涉嫌商标侵权,近日,李小龙有限责任公司将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告上法庭,索赔2亿元。尽管本案尚未判决,但因“傍名牌”所引起的商标侵权纠纷,引起广泛关注。
商标作为区分商品来源的标志,一直是商家用以吸引消费者和积累商誉的利器。但现实生活中,也有商家为了“搭便车”,恶意抢注商标。比如,恶意抢注国内外知名商标的、抢注闲置、囤积商标待价而沽的、“傍名牌”的等五花八门;特别是,有的企业囤积多达几百件甚至几千件商标,既损害在先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扰乱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危害巨大。
事实上,不只是“李小龙”,很多食品类、酒类品牌,都在不遗余力地打击“傍名牌”的不法商家。问题是,旷日持久的商标纠纷,有的已经影响到了企业发展步伐,甚至错失了行业发展红利期。比如,由于被“傍名牌”,疲于诉讼也拖累了杜康,“杜康牌”商标的市值,从鼎盛时的50亿元,一度缩水到最低时的1个亿。再看“李小龙”,被“真功夫”傍了长达15年,真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不可否认,恶意抢注商标行为,已经成为违背公共道德、破坏经济秩序、影响社会公平和稳定的一大公害。问题是,国内涉及知识产权的官司,大多持续时间较长。而对于维权一方来说,各种各样证据的查找以及固化,无形中增加了很多企业维权的门槛。特别是,正因为商标批准和管理部门对申请商标门槛太低、把关不严、监管缺位,才导致一些无德甚至违法商标相继出笼,当引起有关部门警醒与反思。
换言之,“真功夫”傍“李小龙”,治理商标侵权须出重拳。不容忽视的是,本案又是全国法院审理“傍名牌”类案件的一个范例,而且对于淡化驰名商标的案件审理,均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坚决制止和打击恶意模仿、混淆行为,震慑众多侵权人,维护公平和良性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国内知名品牌。特别是,依法治理商标侵权乱象,还需亮惩戒利剑。必须提高商标申报门槛,并对商标使用情况,实行过程管理;针对恶意抢注囤积商标等行为,除了对违法商标进行依法注销之外,还须对涉事企业进行严厉查处。
了解更多请登陆 水泵 http://dg.bidad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