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犯案被判死刑 20多年后改名换姓再次露面
一个月前的4月24日,《昆明日报》头版刊发《中央扫黑除恶第20督导组下沉昆明开展督导工作》,一个名字的出现迅速引发媒体关注,他就是“孙小果”。因为20多年前,这个名字曾经出现在昆明发生的一起轰动全国的大案中。


然而根据跟踪报道该案的媒体记者提供的信息,早在2010年前后,有人就在昆明见到了已经出狱的孙小果,当时他改名换姓,名叫“李林宸”。再次公开露面,他已经是经营着多家夜店,昆明夜场有名的“大李总”。

未被收监、未执行死刑、未有公开资料 “服刑”成谜
据调查早在1994年,当时身为学生的孙小果,参与一起轮奸犯罪,于1995年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但是他却没有进过一天监狱。
有媒体在1998年的调查报道中写道:孙小果于1995年4月4日被批准逮捕,1995年6月则被取保候审,候到审判之后,也未被收监执刑,且至今未发现任何完整的合法手续;只是不久前办案民警在盘龙区看守所看见一张1997年3月27日办的保外就医手续。

躲过了第一次刑罚,孙小果并没有收敛,反而更为所欲为。1997年,本应该还在服刑的他,又涉及多起强奸案件。《中国法律年鉴(1999)》披露,1998年2月,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孙小果犯强奸罪、侮辱妇女罪、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数罪并罚判处孙小果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一审判决后,孙小果不服,提出上诉,云南省高院,维持了原判。

记者:现实是他还活着。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阮齐林:两种可能,一种可能就是说有人枉法,对死刑没有执行,第二种可能就是说他判的是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云南高院可能是维持死刑判决,改判缓期两年执行,那是有可能的。
要想大幅度减刑,还需要一些外力。2008年,一个名叫孙小果的人,向国家申请了“联动锁紧式防盗窖井盖申请国家专利”,至今还能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上看到。

今天,当孙小果再次涉嫌犯罪,他的案件也成为了全国扫黑办挂牌督办、中央督导组督导交办的重点案件。

还有一个事实是,曾经经手过孙小果案的承办人,目前已有多人被查。据多个信源证实,孙小果服刑期间是在云南省第二监狱执行。
2019年4月13日,已退休的云南省监狱管理局原副巡视员刘思源,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公开资料显示,刘思源历任云南省第二监狱教育改造部副教导员、监狱党委委员、副监狱长,云南省第一监狱党委副书记、政委;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任云南省监狱管理局刑罚执行处处长;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任省监狱管理局刑罚执行处调研员;2018年10月任省监狱管理局副巡视员,2018年11月退休。
云南省纪委监委5月14日通报称,已退休6年的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副厅级专职审判委员会委员梁子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梁子安履历显示,他曾于1979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先后担任刑二庭副庭长、审判监督庭庭长、审判监督第一庭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正处级),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任副厅级专职审判委员会委员。多位云南政法界人士认为,梁落马,或与孙小果案有关。
据澎湃新闻消息,云南省第二监狱一名监区长也因孙小果事件被控徇私舞弊、违规减刑。昆明政法界知情人士透露,涉及孙小果案件的一名承办法官,退休后已坠楼身亡,原因与抑郁症有关。
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把孙小果案办成铁案
5月17日,昆明市扫黑办对外通报了相关情况。省市有关部门已对孙小果所涉犯罪、相关判决及刑罚执行等问题正在开展调查和审查工作,对存在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以及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将一查到底、决不姑息,依纪依规依法严肃处理。
24日,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消息,全国扫黑办已将云南昆明孙小果涉黑案列为重点案件,实行挂牌督办。
同日,中央扫黑除恶第20督导组也要求云南方面,要将该案办成“铁案”,中央督导组将适时组织“回头看”。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程雷:我觉得现在这个案子里边有两个案子,一个是旧案一个是新案。新案严格按照法律办没有任何问题,旧案是不是已经按照证据和法律的那种要求在办,是需要进一步查的,我觉得这是铁案的一个最基本的意思。
其实当我们在梳理和清查和彻查这个孙小果案的时候,查清楚是目的,找到保护伞也是目的,但是最终极的目的是要查到在这个案子中所呈现出来我们的司法程序执行程序中到底有什么样的缝隙漏洞去更好的弥补它,为以后的司法改革作出铺垫。
(原题为《“铁案”追踪:孙小果是谁?他为何能“死里逃生”?》)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了解更多请登陆 风机控制柜 http://3683.bidadk.com/fengjikongzhig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