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精准有效对接央企民企河南三门峡奏响节能“大合唱”

2019-07-01 11:00:16浏览:4评论:0 来源:配电箱   
核心摘要: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公欣前不久,为充分发挥节能新技术在促进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支撑作用,促进节能技术与服务供需衔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公欣

    前不久,为充分发挥节能新技术在促进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支撑作用,促进节能技术与服务供需衔接,加快先进、适用、实用节能技术和高效节能服务推广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由国家节能中心、河南省发展改革委、中国能源报主办,三门峡市政府承办的“三门峡节能技术改造与服务供需对接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召开。
    据悉,这是继2018年9月举办“河南省节能技术改造与服务供需对接会”之后,相关主办方在打造节能技术长效对接机制、实现供需方精准对接的又一次有力尝试。本次对接会上,供需双方分别签订了意向合同12个,意向金额近10亿元;24家企业与国家节能中心签订了合作推广框架协议。
    随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进入成熟期以及全国各地节能压力日趋增加,节能技术改造发挥的作用日益放大,受关注度也日益提高。“搭建节能技术供需方交流对接平台,推动节能技术供需双方精准对接,其目的就是大力推进节能技术改造,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史作廷在会上表示,当前节能技术推广融资难等问题值得关注,如何解决节能企业成长壮大过程中遇到的这一系列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机制路径。
    “要不断总结对接会的经验,深入挖掘重点用能企业、传统行业等领域的节能技改市场潜力,做好社会各类资源的整合,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发扬钉钉子精神,努力把节能技术对接这项工作常态化、品牌化。”史作廷说。

对接央企 主推中小企业 对接会打造节能新天地

    一直以来,央企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既是能源生产大户,又是能源消费大户。数据显示,央企能源消费量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2%。
    “这次对接会选取了150多个节能改造需求项目,涉及总投资额约60亿元,其中通过国资委推荐的中央企业改造需求项目38个,涉及总投资额约10亿元。”据悉,与河南省节能技术改造与服务供需对接会相比,这次三门峡节能技术改造与服务供需对接会在会议规模和参会企业范围上都进行了扩容,“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供需企业扩展到了央企和河南省外企业。”河南省发展改革委环资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相关受访专家看来,央企节能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节能目标的实现。“央企要与地方国企、民企等广泛开展交流合作,互相促进,互利共赢,拓宽在节能技术等领域的合作空间,为促进全社会绿色发展发挥积极作用。”该专家认为。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毫无疑问,此次对接会就为央企、民企等各种类型的企业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从而实现节能技术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正如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支安宇在致辞中所表示,“企业是能源消耗主体,也是节能降耗的主体,实施节能、节煤改造不仅是提高能效水平、降低用能成本、提升经济效益的问题,还涉及到在今后各地严控煤炭消费总量的新形势下,企业如何争取生存空间的问题。”
    当然,不仅是央企,本次对接会主要还是服务于更多的中小型节能企业。在河南省发展改革委环资处相关负责人看来,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推广能力,亟待政府搭建这样的平台帮助他们交流互通,实现技术的应用价值最大化。

创新推广模式 化解融资难题 助力节能环保产业“上台阶”

    “节能技术在进步发展的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这是难以回避的。”史作廷坦言,一是研发创新存难题;二是推广有难度;三是融资难。
    实际上,多年来我国一直重视节能技术的研发创新和推广应用,如早在2014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印发了《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管理暂行办法》,就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定。2017年,国家公布了第十批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与此同时,我国也加快了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包括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变频调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在各大领域得到了推广普及,逐步形成了以节能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链。
    然而,正如相关受访专家所言,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节能推广应用机制,仍需继续加以完善。
    同时,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中小节能技术企业在做大做强的道路上,都不同程度地遭遇到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成为企业绕不过的一道坎。“当前资金渠道单一,缺乏直接融资渠道。这种望‘钱’兴叹的挫败感,常常让企业陷于无力挣脱的境地。”一位来自北京某能源技术企业的代表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这次对接会虽然也邀请了一些金融机构参加,但是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发现,金融机构目前与中小型节能技术企业的合作积极性并不高。北京某节能技术企业的负责人亦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坦言:“与银行谈贷款是非常困难的,因为银行目前对项目风险的把控和对节能技术评估的专业性有待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担心贷款放出去后难以收回。”
    如何解决上述种种难题?实际上,本次对接会就是解决节能技术推广应用难题的一次模式创新。正如史作廷在总结讲话中所表示,这次对接会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壮大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任务的具体行动。对接会突出问题导向,着力精准对接服务,重点解决企业节能技术服务信息不对称、供需衔接不畅等问题,对接会务实、高效、针对性强,搭建了务实合作的平台,创新了先进节能技术推广的机制。
    在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上,相关受访专家建议,要充分发挥金融杠杆的作用,通过市场进行融资,建立不同的资金渠道。如可以考虑利用合同能源管理(EMC)方式吸引外部资金,通过多种形式增强资金支持力度等。
    也有专家认为,随着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逐步落地,绿色金融在解决绿色节能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所所长周月秋认为,在我国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的关键期,金融机构逐步建立健全绿色信贷政策体系,可以加快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着重将信贷业务向绿色产业倾斜,助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绿色金融还对我国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起到战略支撑作用。

强化市场导向 重视后续跟踪 共建共推节能多赢新格局

    “当前的节能技术推广,最终还需变成市场导向,不能单单由政府主导。要完善相关配套服务手段,搭建市场导向的节能技术创新推广服务机制和模式。”史作廷表示。而这正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等要求的有力践行。
    实际上,绿色技术创新是引领绿色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和第一动力。其中,节能技术创新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解决能源消耗难题等方面承担着重要作用。
    在受访专家看来,机制创新对于发挥市场导向作用、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确保创新体系持续有效运行至关重要。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一是完善市场激励机制,主要包括由市场决定的绿色技术研发和路线选择以及产品服务开发激励机制、绿色技术应用激励机制、绿色技术采用风险规避机制等。二是完善市场约束机制,主要包括绿色消费的倒逼机制、同业竞争机制、专利保障机制、定期评估及反馈机制等。
    对此,易玖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志祥认为,政府以及相关机构还应建立相关的信息平台,形成技术信息库,让企业可以选择,降低企业在市场搜寻技术的门槛。
    毫无疑问,类似本次对接会的推广模式创新更需可持续地发展下去。“要将对接会持续不间断地办下去,不断复制扩大,完善功能建设,最终形成市场导向,打造常态化、机制化的节能技术推广体系,为供需双方搭建优质的对接服务平台,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壮大节能环保产业等任务作出更大的贡献。”史作廷表示。
    这其中,如何加强后续跟踪服务、提高对接精准性和成功率至关重要。下一步,国家节能中心将与各有关方面一道跟踪签约项目的后续工作,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实施。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配电箱价格:2021推荐配电箱_家用配电箱

上一篇:

刚刚,又一家英国外汇经纪商宣布关门,FCA已冻结客户资金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