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双方太熟没写借条 有纠纷微信聊天记录能否当证据

2020-01-03 16:24:51浏览:133评论:0 来源:控制柜   
核心摘要:前几天,市民盛女士打进本报新闻热线82374110,她想咨询一件事情:微信聊天记录,能否当借条?“朋友借了我的钱,现在却不承认了

前几天,市民盛女士打进本报新闻热线82374110,她想咨询一件事情:微信聊天记录,能否当借条?

“朋友借了我的钱,现在却不承认了,怎么办?我还能不能拿回这笔钱?”电话那头,盛女士很懊悔,“当时要是脸皮厚一点,也就没这么麻烦了。”

碍于好朋友的面子

借出钱后没要求写借条

盛女士今年27岁,平时经营着一家网店,专卖女性内衣等女性用品。因为开网店需要网上银行等转账工具,所以,她手头开通了好几家银行的网上银行服务,有两个账号还享受跨行转账免收手续费的服务优惠。

就是因为跨行转账还能免收手续费,因此平时少不了一些朋友找她帮忙转账。半年前,一名朋友希望盛女士帮个忙:向一个账户汇入6000元钱。

“他自己是开零售店的,大概是一笔欠款到期了,需要马上打入对方账户。于是在微信上给我留言。”盛女士说,当时对方说马上归还,于是她也就没多想,将钱打入了对方提供的账号。

考虑到彼此都是朋友,再加上6000元钱也不是大数额,盛女士就没多想,既没让对方写欠条,也没太把这事放在心上。

没想到等了两天,这名朋友也没及时把6000元钱还给她,盛女士心想,对方可能资金周转不过来,而且自己主动开口去要钱,反倒失了和气,显得自己见外,于是就没提这件事,只是在微信里做了一个备注,注明对方欠自己6000元钱。

结果一直等到上周,盛女士自己需要进行一项投资计划,手头还欠一些资金,但这位朋友还是没有任何还钱的意思,于是盛女士忍不住了,只好向对方催要这笔钱。

没想到,对方却一口否认此事,并表示自己完全不记得这件事情了。“他说,他还去查了自己的银行流水记录,半年前根本没有收到一笔6000元的款项汇入。但这笔钱明明是按他提供的账号转给别人的,怎么可能在他自己的银行账号里查到记录?”

查找半天

终于找到了半年前的微信记录

不知道对方是真的忘记了,还是有意赖账,虽然心里很气恼,但是盛女士也没有办法,好在她平时不怎么清理微信,找了半天,终于翻到了当时对方借款的聊天记录。

今年1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该解释第一百一十六条明确,视听资料包括录音资料和影像资料,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电子数据是指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录音资料和影像资料,适用电子数据的规定。”

盛女士自己通过网络搜索后了解到,此前,确实也有通过微信聊天记录索要欠款的成功案例。

在记者的帮助下,盛女士将微信聊天记录截图和相关法律条款发送给了对方,对方最后表示,确实是自己忘记了这件事,并把6000元钱还给了盛女士。

聊天记录别急着删

符合条件的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按照司法解释,像微信、QQ、手机短信的聊天记录,也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但是这其中有两个前提:第一,要证明聊天记录的完整性;第二,要证明聊天对象就是借款双方。

浙江泽大(金华)律师事务所宋源律师建议说,聊天记录需要证明对方的账号与其人之间的联系,如果双方联系紧密,法院一般都会采信,我市法院就曾有认定QQ聊天记录作为案件证据的案例。

“换句话说,盛女士要做的,是聊天记录要完整,不能截取其中一段,要能提供当时的前后段落,另外要证明这个记录的聊天方,就是对方本人。如果对方还执意不还钱,就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律师建议说,微信并非实名制,在使用主体身份的认定上,举证一方需证明当时聊天的一方就是借贷案件当事人;另外,聊天记录可增可减,必须出具手机原件,而且保证当事人在聊天过程中没有删除部分聊天内容,只有保证聊天内容的完整性才有可能认定聊天的真实意图。

记者了解到,虽然微信聊天记录可以作为诉讼证据使用,但这并非意味着所有的聊天证据都可以,首先这个微信账号,需要能证明就是对方本人在使用,比如是使用对方本人手机号码注册的,或者微信里发布的照片等生活资料,能佐证此微信号就是对方本人在使用的,否则微信聊天记录作为证据也是有难度的。

“说得极端一点,比如我用第三人的手机告诉你,汇我10万元钱,但第三方并不知道,所以仅凭微信聊天记录是没法向第三人主张权利的,一般涉及钱财还是要用普通的债权凭证,比如借条等。”宋源建议说。

了解更多请登陆 家用配电箱 http://3683.bidadk.com/jiayongpeidianxiang/

(责任编辑:控制柜)
下一篇:

配电箱价格:2021推荐配电箱_家用配电箱

上一篇:

旧爱被甩 王大陆被曝亲密照怎么回事?聚会上紧搂长腿妹撒狗粮?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