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联合国称世界人口将突破70亿 中印人口增长放缓

2020-01-19 08:20:55浏览:151评论:0 来源:控制柜   
核心摘要: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10-23 07:57   发表评论>>视频播放位置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10-23 07:57   发表评论>>

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UNFPA)发布的最新报告,在2011年10月31日之前,地球总人口数将随时突破70亿大关。第70亿名地球居民很可能在亚太地区诞生。

这是一个令人悲喜交集的里程碑式的时刻,危机感伴随着成就感而来。在那些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高生育率阻碍发展,加重贫困;而在那些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低生育率和越来越少人口进入就业市场,令经济可持续增长前景堪忧。

展望将来,联合国预计在2025年之前,世界人口将达80亿,2083年之前将达100亿。地球究竟能承载多少人?这么多人如何在小小的地球上共同分享资源、和谐生存?这些严峻的问题与每一位地球居民的生存息息相关,其答案也将影响人类整体命运的何去何从。

1 短短50多年 人口剧增40亿

她今年40岁,是8个小孩的母亲,肚子里的第九个小孩即将呱呱坠地。她家位于布隆迪的一个小村庄里,村子太小,没有足够的食物,3个小孩由于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

格蒂里夫·纳格莱姆威说:“我后悔生那么多孩子,如果可以重头再来,生两三个就够了。”

而在乌干达东部一个富裕的农场,却是另外一个故事。农场主阿迈德·卡萨达说:“我父亲有25个孩子,我现在只有14个,将来还会再生几个。”卡萨达有两个妻子,他认为大家庭是成功的标志,同时也是令他晚年无忧的保障。

等到纳格莱姆威的孩子生下来后,世界总人口的数目将突破70亿。

在西欧、日本和俄罗斯,人们将在担忧中迎接突破70亿这个里程碑;而在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人口大国,这将是一个重新评估控制人口政策的时机;但是在布隆迪、乌干达以及其他南部非洲国家,这是一个令人心情沉重的时刻,因为这里正饱受高生育率和极端贫困两座大山的重压。按照目前的出生率,该地区近9亿人口将在40年内剧增至20亿,占未来全球人口增长的一半。

资源越来越稀缺

1789年,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在其代表作《人口论》中提出: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而粮食呈代数基数增长,粮食增长不能与人口的增长潜力同步,从长远来看,人口数量与供养能力之间必然出现巨大裂痕,导致饥荒以及争夺资源的战争。

美国华盛顿地球政策研究所环境分析师莱斯特·布朗说:“极端贫苦和大家庭倾向于互相促进,有必要打破这个循环,促使向小型家庭改变。”否则,缺乏食物和清洁水将进一步激化这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动荡。“地球目前还有相当多可生产粮食的土地,只要有充足的水匹配的话。问题在于水资源越来越稀缺。”

国际水管理所的研究人员也有同样的忧虑。他们预测,到2025年之前,将有18亿人生活在严重缺乏水资源的地区。

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戴维·布鲁姆最近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在1750年,随着工业革命开展,人口增长加速,到1804年,全球人口突破10亿。之后又过了123年,全球人口突破20亿。

而在过去短短50多年间,全球人口开始急速增长,从30亿剧增至70亿,每增加10亿人,依次只花了15年、13年、12年和13年:1959年达到30亿,1974年达到40亿,1987年达到50亿,1999年达到60亿,2011年达到70亿。

如今,世界人口年增长率保持在1%左右。研究显示,在2011年将会有大约1.35亿人出生,5700万人死亡,净增长人口7800万人。

展望将来,联合国预计在2025年之前,世界人口将达80亿,2083年之前将达100亿。不过,这些数字可能会大幅增加或减小,这要取决于计划生育、婴儿死亡率和平均寿命等因素。

如果每位女性生两个小孩,世界人口将保持稳定,但是,目前全球平均每位女性生2.5个小孩(1950年是5个)。

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委员会副主席邦格拉兹认为,总体来说,这并不需要恐慌。“自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已经消化了大幅度的人口增长。”不过,邦格拉兹警告称,能源和粮食价格持续增长、环境压力加大,以及9亿多人营养不良等问题正变得越来越严重。“对于富人来说,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可是对于无处不在的穷人来说,他们才是受伤最重的一群。”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总干事、前尼日利亚卫生部长巴巴通德·奥索蒂梅因形容全球人口突破70亿是一个呼吁人们行动起来的里程碑,特别是应该致力于帮助女孩继续上学,使得妇女有能力控制自己生小孩的数目。奥索蒂梅因表示,在地球不同地区,人们面临的人口问题困境和成因各不相同。

亚洲:中印人口增长放缓

在印度,密集的贫民窟、拥挤的街道和公交工具,无不显示着这个国家的人口正在急剧增长。印度目前人口12亿,已经是世界上第二人口大国。到2030年左右,印度人口将达16亿,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不过,虽然印度人口总数仍在增加,但是人口增长速度已经开始放缓。人口统计学家表示,印度目前的生育率是每位女性生2.6个孩子,到2025年将下降至2.1个,2035年下降至1.8个。

人口专家担心印度男女比例差异拉大的问题。在印度很多地方,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严重,越来越多人去做胎儿性别测试,如果是女的就打掉。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印度六岁以下的人口,每1000个男童对应只有914个女童。

目前,中国人口达13.4亿,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在过去10年,中国人口增加了7390万,这个数字超过了法国或泰国总人口。不过,中国人口增长势头已经大幅放缓。据估计,到2027年,中国人口将开始减少。

非洲:人口增长贫困加剧

尼日利亚拉格斯很快将取代埃及开罗,成为非洲最大的城市。目前拉格斯人口1500万,每年还在以6%甚至更高的速度增长。城市交通、环境卫生和供水问题日趋严重。联合国一份报告显示,三分之二的拉格斯居民生活在贫困当中。

在尼日利亚其他地方,人口增长率相对低一些,但每年也大约在2%至3.2%左右。目前,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在另一个人口急速增长的国家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过去曾对人口控制政策嗤之以鼻,呼吁乌干达民众特别是农村居民多生孩子。不过最近,乌干达政府开始意识到经济增长跟不上每年3.2%的人口增长率,必须加以控制。今年年初,乌干达一些年轻人走上街头,表达找不到工作的不满。

非洲另一个人口剧增的国家是布隆迪。该国目前人口860万,是非洲人口第二稠密的国家,仅次于邻国卢旺达。在人口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适合耕作的土地缩小,贫困问题加剧。

欧美:年轻人不愿生孩子

过去,西班牙政府曾经向每一位新生婴儿的父母奖励2500欧元,希望藉此改变该国低生育率的情况。不过,随着最近西班牙政府开始推行紧缩政策,生育奖励停止发放,但这引起另一个问题:将来,谁来支付赡养退休人士的账单?

事实上,不只西班牙,这个问题也在困扰欧洲多个近年来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的国家。而且,金融危机给这些国家雪上加霜,政府为缩减开支,不得不取消多项家庭福利政策。就业困难,加上难找到价格负担得起的房子,不少夫妇根本不愿意生小孩。

和很多其他欧洲国家不同,法国人口每年保持小幅但稳定的增长。美国也是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发达国家之一。美国的出生率为平均每名女性生育2.1名小孩,刚好只比人口替换率低一点点,人口出生与死亡相对平衡。不过,由于吸纳移民人口,美国总人口每年增加接近1%。

文章来源: 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 罗琪
1   2   下一页  


[我要纠错] [收藏] [打印] [大 中 小] [关闭]
留言须知 版权与免责声明
rame id="index_wangyou" name="index_wangyou" src="http://news.china.com.cn/node_7026440.htm" width="200" height="175" scrolling="No" marginheight="0" frameborder="0">rame>
rame id="der234" src="http://www.china.com.cn/node_7117058.htm" width="580" height="145" scrolling="No" marginheight="0" frameborder="0">rame>
rame id="xia" name="xia" src="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node_7117838.htm" width="623" height="200" scrolling="no" marginheight="0" frameborder="0">rame>
网友留言 进入论坛>>
用户名 密码
area name="content" id="content" style="border: 1px solid #CCCCCC;width:305px;height:100px;" onfocus="setField('content');" onclick="setField('content');">文明上网 登录发帖area>
留言须知 版权与免责声明
 

了解更多请登陆 GGD配电柜 http://3683.bidadk.com/GGDpeidiangui/

(责任编辑:控制柜)
下一篇:

配电箱价格:2021推荐配电箱_家用配电箱

上一篇:

深度 | 是什么让一个商人玩火箭可以玩到这么牛!?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