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检察机关还将促进“法治进校园”活动制度化,进一步推进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建设等工作。开展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推动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有效衔接。
记者注意到,对于探索构建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级干预体系,理论界与实务界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探索。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宋英辉曾对媒体表示,观察域外法治发达国家和地区未成年人司法制度,都建立了一套符合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处置规律、轻重有别、逐渐递进的措施体系,对未成年人的罪错行为进行分级干预。
公益诉讼
建立与行政执法衔接平台
公益诉讼检察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新职能。根据《改革规划》,今后一个时期,检察改革的总目标是全面、充分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责,构建以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为主要内容的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体系。
“相对于其他检察工作来说,公益诉讼的理念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专业性和工作经验还不足,需要在推进中不断完善。”最高检法律政策研究室负责人表示,做好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重点是要依靠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因此检察机关要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理念,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根据《改革规划》,检察机关要全面贯彻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关于公益诉讼的规定,完善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诉前程序作用,建立健全诉前沟通机制,收到案件线索后,根据线索的来源、涉及问题的性质等因素,及时与政府部门进行沟通,需要进入诉前程序的,依法发出检察建议并努力协调促进落实。在办理公益诉讼案件过程中,需要对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的,可以委托具备资质的机构进行鉴定,配合有关部门探索制定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收费“后付费”制度。
此外,检察机关还要健全人民检察院与人民法院、行使行政执法权的机关工作协调机制,建立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衔接平台,进一步规范公益诉讼办案流程和标准,构建配置科学、运行高效的公益诉讼检察机构职能体系,完善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督促起诉机制。
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
建立定期通报制度
司法责任制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最高检法律政策研究室负责人称,这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检察机关一直在着力推进,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深入落实。下一步,重点是在深化和配套上下功夫。
记者注意到,《改革规划》为此规定了科学设置办案组织和办案团队、完善担任领导职务检察官办案制度、规范检察官办案权限、完善检察官承办案件确定机制等8项制度。最高检法律政策研究室负责人将其归纳为抓办案、强监督、重保障三点。
根据《改革规划》,担任领导职务检察官每年应当办理一定数量的案件,提倡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敏感、新类型案件和在证据运用、法律适用方面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案件。检察官承办案件,根据“随机分案为主、指定分案为辅”的原则确定。除规定情形不宜纳入随机分案的以外,应当依托统一业务应用系统,自动随机确定承办案件的独任检察官或者检察官办案组,需要指定分案的,由检察长决定。
《改革规划》提出要完善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列席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制度。进一步规范和落实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列席同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工作,强化列席审判委员会的质量和效果。建立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定期通报制度。
1 | 2 |
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柜 http://3683.bidad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