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兰楠“××因病辞世,留下高龄父母和幼子,×××公益组织为此进行募捐……”在自媒体发达的时代,这样的网络募捐铺天盖地,乐善好施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然而,爱心也时常遭遇现实尴尬。例如,一名四川女孩患癌募捐,家人承诺捐出剩余善款却又反悔;安徽女子“因救人被狗咬伤”获捐款,“救人”剧情却纯属虚构;个别明星、企业借慈善之名,行宣传之实,承诺捐款后又赖账……从求助真伪难辨,善款成“糊涂账”到慈善组织饱受质疑,一些不规范的慈善行为让慈善成为鱼龙混杂的“名利场”。
鉴于此,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慈善事业需要法律的刚性约束,发展慈善事业亟待与法同行。在经历长达10年的调研和起草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将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让“善法更善”,四川省成都市蜀都公证处主动出击,首次尝试提存公证介入慈善活动。
前不久,家住成都市青羊区的卞先生患重病离世,留下年幼的儿女、70余岁的老父母和没有经济来源的妻子。为了帮助这个家庭缓解将来的生活压力,卞先生所属的单位组织员工进行捐款,目前已筹集了相当金额的善款。如何让善款的发放受到法律的监督及保护呢?善款的去向如何做到公开透明呢?卞先生所在单位负责人日前来到蜀都公证处对善款做了一份公证,并自愿将善款交与公证处安排。
如何让善款用在刀刃上?
据了解,卞先生重病离世,其所属单位募捐了不少的善款。但现在,善款的发放却成为大家最头疼的事情:怎么确保善款发放到家属手上?如何确保家属将善款用于支撑家庭开支?蜀都公证处接到这个案子时,也颇动了一番脑筋,最终决定将提存公证充分利用起来。“从前,大家觉得善款发放是个很简单的事情,交给家属就行了。但后来很多现实问题慢慢滋生,善款是否全部到位,与宣称的金额是否有出入,谁来负责这笔善款,善款是否实在地用到了被募捐人的‘刀刃’上,善款又如何接受监督,这涉及到一系列的法律问题。”蜀都公证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常,捐赠者掏过钱后便成了“旁观者”,无法干涉捐款的使用情况。尽管现有法律法规对慈善信息公开有原则性规定,但缺少详细操作规范和细则。是否公开信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慈善组织的道德自觉。
提存公证让善款有迹可循
为了确保善款流向,这次,蜀都公证处将善款提存在公证处账户里面,然后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公司来审核被募捐人的报账明细和需求,公证处再根据公司的审核结果进行善款拨付,这样,将慈善行为纳入公证法律的范畴,让爱心捐助得到了法律保护。“保护捐款者的利益,就是保护捐款最终使用者的利益。善款不能成为‘糊涂账’,将爱心进行公证,也许是一条很巧妙的思路。”蜀都公证处负责人表示。“我国《慈善法》将在9月1日正式施行,对于如何‘行善’有了细致的规定——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制定募捐方案,募捐方案包括募捐目的、起止时间和地域、活动负责人姓名和办公地址、接受捐赠方式、银行账户、受益人、募得款物用途、募捐成本、剩余财产的处理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分、挪用、截留或者侵占慈善财产;慈善组织对募集的财产,应当登记造册,严格管理,专款专用……《慈善法》的施行会让善行得到法律的保障和尊重,让求助者有章可循,让不法行为受到惩处,从而为爱心保驾护航。”该负责人介绍说,蜀都公证处尝试提存公证介入慈善活动,为的是配合《慈善法》,将慈善行为进行规范,避免一些不规范的慈善行为损毁慈善事业的声誉、挫伤社会爱心。
了解更多请登陆 控制箱 http://3683.bidadk.com/kongzhixiang/
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柜 http://3683.bidad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