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4日,固始县自然资源局(原固始县国土资源局)在对口帮扶的徐集乡赵岗村举办“人居环境奖”评选颁奖仪式
固始县自然资源局局长曹志海看望、慰问贫困户
固始县位于河南省东南端,人口180万,是河南省第一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国家级贫困县,全县原有146个重点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7677户172542人。2018年,该县财政收入13.5亿元,支出77.9亿元,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面临诸多困难,尤其在扶贫项目用地和资金保障方面更为突出。
近年来,固始县自然资源局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自然资源部门首要的政治任务,结合实际,创造性落实了省厅“金土十七条”等一系列超常规助推脱贫攻坚政策措施,有效破解了项目用地的瓶颈和扶贫资金的困境,为该县5月9日脱贫摘帽做出了自然资源部门的突出贡献。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张亮
把握“规划调整”政策机遇
保障扶贫项目用地空间
2016年,固始县自然资源局利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机遇,将扶贫项目所需用地全部纳入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调整扶贫项目用地1545亩,留足了扶贫搬迁用地及扶贫产业项目用地空间。
2018年,该局用好用活“金土十七条”中“充分保障脱贫攻坚用地空间”的规定,统筹安排用地规模,积极参与扶贫项目选址,引导项目选址在规划确定的允许建设区内。对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确实无法避免选址在有条件建设区或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固始县自然资源局紧紧抓住每年一次上报省政府调整的机会及时进行申报调整。如2018年上报的《关于局部调整固始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请示》,涉及全县11个乡镇22个项目450亩扶贫项目用地,在省厅规划处的精心指导下,省政府以豫政土〔2019〕165号文件批复。在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上,对省自然资源厅专项安排的每年600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全部用于扶贫项目,不足部分从全县总指标中调剂,扶贫项目用地计划指标做到了“应保尽保”。及时足额保障了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和扶贫攻坚用地空间。
抢抓“挂钩权限下放”政策机遇
保障扶贫项目用地需求
固始县自然资源局抢抓省厅《关于规划业务相关审批权限下放工作的通知》(豫国土资发〔2017〕165号)和豫国土资发〔2017〕165号对脱贫攻坚用地建立“绿色通道”的机遇,及时高效保障各类扶贫项目用地需求。三年来,通过挂钩方式报批土地3300多亩,其中涉及扶贫项目用地近1500亩。积极落实文化扶贫政策和光伏扶贫政策,保障了全县146个贫困村文化广场用地和85个村1094亩光伏扶贫项目用地;科学规划了全县12个扶贫养殖小区选址,备案涉及扶贫项目设施农用地1496亩;指导和规范了全县1000多处“多彩田园”项目用地。为促进扶贫项目用地快审批、快建设、快见效,在选址、规划、用地手续办理采取优化工作流程、压缩办结时限、集中办公审核等一系列措施提高审批效率。如项目预审办结时限由法定的20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
用活“先行使用土地”政策机遇
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用地
该县地形复杂、人口众多,易地扶贫搬迁用地点多、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固始县自然资源局结合实际,用活省厅“精准保障搬迁和迁建用地”政策,打破常规,提前谋划,精准把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批地供地的每个环节,多措并举助力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前保障了该县易地扶贫搬迁用地需求。一是提前介入。提前介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选址和踏勘,摸清用地位置、数量、权属、类型和时序,建立用地保障台账,确保用地选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避免占用基本农田,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二是优先保障。借助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机遇,将易地搬迁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范围,预留足够的易地搬迁项目用地空间,提高扶贫搬迁后续发展能力。该局主动与发改等部门对接,及时掌握扶贫项目的用地计划、规模和方式,制定最佳用地方案,为易地搬迁用地审批开通绿色通道,对确需尽快开工建设的,严格按照省厅“比照灾后重建设政策,允许先行使用土地,开工后6个月内完善用地手续”的规定办理。三是用活政策。该局对于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用地需求,对于通过增减挂钩方式保障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用地,允许采取“先建新、后拆旧”的模式,确保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尽早开工建设。该局应保尽保了全县4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895.405亩用地。
乡村建设用地改革有新收获
固始县陈淋子镇红花村、李店镇刘营村分别是省自然资源厅和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定点帮扶村。自定点帮扶以来,在省厅、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的精心指导和驻村工作队不懈努力下,两村的各项精准扶贫措施得到超常规落实。一是积极实施土地整治项目。该局紧紧抓住土地整治项目向倾斜贫困村的政策,在省厅的支持下,积极调整原整治规划设计,将两村纳入整治范围,两村土地整治项目累计投入1749万元,建设总规模13230亩,其中红花村投入资金1088万元、整治面积7125亩,涉及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环境保护等工程任务。二是积极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17年,在省厅和县政府的关心下,该局积极协调县涉农资金管理办公室,争取673万元实施了红花村5800亩高标准基本良田建设项目,同时,修建机耕路16499米、桥、涵6座。三是积极实施补充耕地项目。在省厅耕保处相支持下,该局实施了涉及红花村60亩的2018年第一批补充耕项目,并完成了指标交易。为支持红花和刘营两村的扶贫工作,该局建议县财政一次性拨付给红花村和刘营村各600万元奖励资金,为两村发展扶贫产业、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目前,红花村和刘营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村的标签成为历史,两村的脱贫经验已成为其它贫困村争相学习的范例,同时,也大大提升了自然资源部门的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