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不征税发票
正常情况下,如果未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即使收款也不应当开具增值税发票。但实务中存在太多的特殊情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税务机关专门在营改增后设置了12种虽然没有发生增值税纳税义务,但也可以开具发票的情况:
1.预付卡销售和充值
2.销售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预收款
3.已申报缴纳营业税未开票补开票
4.代收印花税(非税务机关等其他单位为税务机关代收的印花税)
5.代收车船使用税
6.融资性售后回租承租方出售资产
7.资产重组涉及的不动产
8.资产重组涉及的土地使用权
9.代理进口免税货物货款
10.有奖发票奖金支付
11.不征税自来水
12.建筑服务预收款

二、免税发票
免税发票不同于不征税发票,虽然发生增值税纳税义务,但税务机关按照税法规定给与免税,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开具免税发票。
免税发票的开具不同于零税率发票,这一点特别注意。开票时应选择“优惠政策类型——免税”,这样开具的发票税率栏就显示的是免税,而非“0”税率。
实务中典型的免税发票常见的有两类:
一类是行业特殊优惠政策,如自产农产品、养老机构、教育服务、婚介、殡葬、图书、技术转让等;
另一类是特殊优惠,如小规模纳税人每月10万元以内免征增值税。
三、零税率发票
零税率是一种法定增值税税率,常见的有:
1.出口货物(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2.境内单位和个人提供的国际运输服务;
3.航天运输服务;
4.向境外单位提供的完全在境外消费的列举服务,如:设计服务、广播影视节目(作品)的制作和发行服务等;
5.境内单位和个人发生的与香港、澳门、台湾有关的应税行为,除另有规定外,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需要注意的是,零税率和不征税或者免税发票的区别,税率栏应注明税率为“0”。

四、差额发票
差额征税是原来营业税上的政策规定,但为了保证营改增的顺利过渡,合理计算营改增纳税人的增值税额,原营业税下的差额征税方式在营改增后依然有所保留。差额征收纳税人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给其他纳税人的规定项目价款后的销售额来计算税款。
税法中规定了共计22种差额征税情况:









实务中差额征税如何开票存在巨大争议,有些可以差额交税,全额开票,有些只能差额交税,差额开票。具体差额开票时候又应该开具一张发票还是两张发票?各地规定不一。
1、差额交税,全额开票
无需动用系统差额开票功能,典型的如房地产公司销售商品房,其他能否如此有争议;
2、差额交税,差额开票
纳税人通过新系统中差额征税开票功能,录入含税销售额(或含税评估额)和扣除额,系统自动计算税额和不含税金额,备注栏自动打印“差额征税”字样,发票开具不应与其他应税行为混开。”将全部取得的收入,和扣除额(差额)填入后开具的一张专用发票,税率栏为*,税额为差额扣除后的实缴税金。
3、差额交税,分开开两张票
纳税人也可以选择开具一张增值税普通发票和一张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方式进行开票,此时,开具专用发票不要在税控设备中选“差额征税”方式。差额扣除的部分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扣除后的余额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