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理财子公司正有序批筹和开业,大行已经悉数开业运营。招兵买马也在持续进行中,日前消息,中投公司原资深董事总经理、资产配置部总监范华已于近日入职招商银行,拟出任招银理财(筹)高级副总裁、首席投资官(CIO)。
从海外机构和中投的任职经历如今转战理财子公司,范华如今面临着全新的客观环境,目前国内市场相比海外市场、理财子公司相比当前国内市场下的其他资管机构均有较大差异,理财子公司如何进行资产配置、如何投资、如何与其他机构合作是当前市场颇为关注的问题。
范华在上海接受了媒体采访,详解了这些问题。在她看来,根据客户的需求,未来在大类配置上比较全面,各类型策略的产品都会存在,也包括自营和委外。未来理财子公司投资至关重要的几个方面,一是长期的资金,一是丰富的产品,另外就是政策稳定的环境。
对于未来理财子公司的另类投资,范华认为,会有多种形式,关键是要培育客户接受长期限产品,跟此前银行资管投非标有本质区别,会更加重视培育长期客户,更多地会以私募债的形式去做,不会存在资金池和期限错配的情形,并且客户是知晓自己所投的底层资产。
招行是业内最早开始净值化转型的银行之一,截至半年报,该行的非保本理财规模为21098亿元,排名市场第二。
投资差异有哪些?
从范华的履历来看,她曾在高盛工作11年,任高盛全球风险模型部主管。其后又在中投公司工作10年,从事资产配置和多资产绝对收益的投资,出任中投公司资产配置部、债券与绝对收益部总监。如今进入招银理财,范华表示,相比于之前的投资环境,市场有效性、资金属性、政策稳定性和产品的丰富性都具有一定差异,会根据新的投资环境来调整投资思路和方式。
具体而言,相比于国外市场的投资,国内市场阿尔法更高,可以在收益和风险配置上做得更好。理财资金的投资与此前在中投的投资模式也很不一样,中投管理的是国家资金,只有这一个客户,可以制定一个长期的投资战略,在比较长的时间里慢慢实现投资目标。
“长期资金能承受的风险比较大,基本可以承受70%股票、30%债券的配置,算下来大概上三年内有一年出现亏损是正常的,但是长期来看会取得比较好的回报,在中投的第一个十年收益做到了6%,这在海外的机构投资者中排在第一象限。”她表示。
但负责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投资,面对的是新的局面。除了市场有效性不一样以外,资金属性差异也较大,首先,银行理财管理的资金是客户的,期限偏短,对收益的预期较高,此前还有刚性兑付的环境。这是目前银行理财所处的客观环境。
另外,海外市场,政策、制度等各方面相对较为成熟,中国政策如果能够长期稳定可预期,对于市场的形成、投资者的培育是很有利的。范华表示,理财子公司的投资,一方面要适应中国的政策变化和监管环境,另一方面也是要朝海外成熟机构的方向去发展。
此外,在投资品方面,由于发展阶段不同,海外市场资产证券化等产品形态比较成熟,可投资的种类丰富很多,衍生品工具多,中投做配置可以在非常广的范围内做选择,国内理财子公司做投资在种类上的选择相对较少,希望以后市场能出现更多的可投资品。
范华总结表示,理财子公司投资未来有几个至关重要的方面:一是长期的资金,一是丰富的产品,还另外还有一个就是政策稳定的环境。
资产配置怎么做?
根据招行相关人士此前透露出的消息,预计招银理财将于今年四季度获批开业。那么理财子公司将如何开展投资,如何进行大类资产配置?
范华介绍,现在主要是搜集客户画像,了解客户需求,根据不同需求设计设置不同的产品。产品形式上目前各类型都有,现金类的、固收类的、目标收益型的,目前正在着重研究股票型的、股债平衡型的以及多资产策略的产品;此外,另类投资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从投资范围上来看,另类投资是银行理财相对于其他资管机构的一大优势,范华表示,未来另类投资的空间非常大,包括私募股权、私募债券等,将来还会推房地产基金,另外,资产配置相关的服务提供商,在中国市场上来看还是一片蓝海,目前能提供相关服务和可投资品的机构不多;除了平衡型基金、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的多资产产品以外,还包括与大型资产管理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模式,在委托投资的基础上增加研究、系统建设等全方位的合作;最后,全权委托的外包模式在海外发展得很快,中国市场目前接受程度较差,可以从咨询业务慢慢发展起来。
相比于银行资管投非标,未来理财子公司的另类投资会有什么不同?范华告诉记者,开展另类投资有几个方面的差异,一是培育长期客户和长期资金,一个是以私募债的形式,这样就没有资金错配和资金池的问题,并且客户知道自己投的底层资产是说什么。目前大部分的项目来自分行渠道,“其实现在长期资金比较缺的情况下,这类资产能做到比较好的收益。”
关于权益类投资,据其介绍,招行此前有权益投资部门,但以委托为主,与市场上一些权益类甚至多资产管理人形成合作关系,目前也在做一些自营策略,倾向于容量大的产品类型,夏普比高容量小的策略交给外部管理人做。“从给客户创造价值的角度,委托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但是有较高的管理费,我们会权衡委托的费后收益和自营收益做决策,开业后,希望招到一些投资文化和理念契合的管理人。”
至于筛选外部管理人的标准,范华透露,首先投资文化和理念契合,其次看团队、看投资流程、看业绩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会对管理人进行比较详细的归因分析,看业绩的取得主要是来自运气还是能力等。
在整体的配置上,范华表示,投资的收益90%以上都来自配置,其中大概80%来自长期的战略配置,短期的择时对机构来说占据的比例非常小,风险预算也主要是给战略配置,短期配置所起的作用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