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安踏、李宁、特步和361°四家香港上市的国产运动品牌披露的门店总数比去年年底少了646家——这算不上什么好兆头,但也不至于就此断定市场转凉。相对真实的一点是,四大品牌正以一种更精细的经营方式面对新形势下的残酷市场挑战。
8月11日,李宁中期财报显示盈利近2亿。李宁方面称,将继续整合渠道端,还要寻求并购标的。
对于这家国产品牌来说,在李宁回归并扭亏为盈的第三年,他们未来几年的发展将仍以“复苏”为基调。
李宁中期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李宁牌在中国的销售点数量共计6329个,迄今已净减少111个(在2011年,李宁门店数曾达8255个)。据中报称,集团将有计划地关闭低效、亏损门店,以提升渠道质量。
据中国服装网了解,自李宁公司成立,其营收状态一直保持增长之势,2007年至2009年,李宁收入分别为43亿元、66亿元、83亿元,2010年更是攀升到了94.79亿元,实现净利润11.08亿元,当年的李宁地位非同一般。
2011年开始,李宁由于盲目扩张、库存积压等问题,营收下跌,利润下滑,连续三年亏损金额累计超31亿元。
就在大家对李宁公司的未来,充满担忧的时候,2015年李宁公司实现了盈亏平衡,2016年李宁公司更是实现了净利6.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倍,成功逆袭。
李宁扭亏为盈的主要原因,是董事长李宁2015年回归公司后,主导的“互联网+用户体验”变革。
2015年李宁标识口号从“让改变发生”变回“一切皆有可能”,对客户群重新定位,并喊出“90后李宁”的口号,可见其转变经营思路的态度。
根据董事长李宁在不同场合的发言,李宁公司的战略是,在这个数字化移动互联时代,公司要创造的是围绕产品、销售、渠道、运营和运动的体验价值,通过提升产品体验、购买体验、运动体验,全方位为消费者打造品牌的独特体验价值,建立持久的品牌核心竞争力。
李宁表示,未来将会对线上和线下渠道全面调整,关闭盈利能力差的店铺,但也会拓宽相应店铺的经营面积。预计2017年将关闭200—300间店铺,但会新开100间左右的童装店铺,因此,2017年整年将净减少100—200间店铺。
就在李宁实现扭亏的2015年,安踏的营收已经率先突破100亿元,成为本土体育品牌中首个晋级百亿元的企业。
从盈利能力来看,2016财年安踏的净利润超过李宁的三倍还多。不难看出,安踏正牢固地巩固着自己行业老大的地位。
从目前的结果来看,李宁体育似乎就此涅槃,但国产运动品牌一哥的地位却被安踏结结实实地夺走了。未来的“李宁”能否再度登顶?现在只能套用一句“一切皆有可能”。
了解更多请登陆 控制柜 http://www.bidae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