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新闻3月26日电(汤彦俊)日前,由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太湖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无锡市早期胃癌公益筛查活动”在滨湖区太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启动。本次公益活动组织了太湖社区的居民进行集中免费采血筛查胃癌风险,第二天便可以拿到血液检测结果。对于初步筛查后的早癌中危人群、高危人群可分别在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进一步的内镜精查、病理确诊及后续的治疗。本次活动也标志着由国家消化系统临床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内镜质量控制中心牵头的全国首个以三级医联体模式进行的消化道肿瘤筛查与防治项目——消化道肿瘤防治中心(GICC)项目在无锡试点的切实落地。
我国属于消化道肿瘤高发国家。其中胃癌的发病率居全球之首,每年新发67.9万例,死亡49.8万例。而在无锡市,胃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处于恶性肿瘤之首。事实上,如果消化道肿瘤能够进行早期筛查,绝大多数患者能在内镜下获得根治,5年生存率将超过90%。因此,在社区人群中进行筛查和内镜早诊早治,是改变我国胃癌诊治严峻形势的高效可行途径。为了提高我国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筛查率及诊断率,从而降低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内镜质量控制中心牵头,阿斯利康支持打造了结合物联网技术的消化道肿瘤防治中心(GICC)项目。该项目于今年1月在无锡正式试点,并在无锡医院落地实践。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李兆申教授表示:“通过消化道肿瘤防治中心项目,原本大中型医院承担的胃癌早期筛查、康复性治疗及随访等工作分流到了社区医院,让社区首筛、上下双向诊疗、难易分治、上下联动成现实,形成‘筛查在社区、分级诊疗、康复回社区’的科学就医次序,从而大大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消化道肿瘤预防管理水平,推动消化道肿瘤分级诊疗,并建立和完善消化道肿瘤管理体系。”
消化道肿瘤防治中心项目通过构建中心医院和社区医院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诊疗一体化的全病程解决方案。在本次活动中,参与筛查的居民将在太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的早癌筛查室内,接受快速的抽血检测,并结合检测结果和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采用国家消化系临床研究中心(上海)研发的李氏胃癌筛查评分系统进行评估,来综合判断胃癌风险。评分结果属于胃癌中危人群(12-16分)推荐在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通过下一步内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评分结果属于胃癌高危人群(17分及以上)强烈推荐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通过下一步内镜精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内镜检查显示存在病变的患者,进行相应手术治疗与内镜下切除治疗。术后,患者回到社区医院康复和随访。通过消化道肿瘤防治中心项目,进一步加强了医联体医院间的联系,在提升胃癌检出率的同时也方便居民就诊。
对患者而言,消化道肿瘤防治中心提供了在社区即可进行的早癌筛查血液检测,通过快速检测提高患者消化道疾病的早期诊断率,有效降低胃癌发生概率,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对于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消化道肿瘤防治中心提供先进的内镜治疗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管理,有效延长患者生命时间,改善预后并提升生活质量。
对此,李兆申院士表示:“消化道肿瘤防治中心(GICC)项目不仅整合了大中型医院和基层医院的资源,健全早癌与治疗机制,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紧密型的医联体,通过更多更广的触角来实现胃癌等消化道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无锡试点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期望消化道肿瘤防治中心(GICC)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落地及推广,从而造福更多中国患者。”(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汤彦俊
了解更多请登陆 控制箱 http://www.bidae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