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外商投资法》以2,929票赞成、8票反对、8票弃权获得通过。该法案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外商投资法》落地,新一轮招商引资拉开帷幕。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根据北京晚报报道,该法案与今年1月份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相比,有8处做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但整体上并没有太大改动。
《草案》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国家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准入前国民待遇是指在投资准入阶段给予外国投资者及其投资不低于本国投资者及其投资的待遇;负面清单是指国家规定在特定领域对外商投资实施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国家对负面清单之外的外商投资,给予国民待遇。
随着《外商投资法》的登台,旧时代的“外资三法”将作废。现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将在《外商投资法》正式实施后退出历史舞台。
《外商投资法》的落地意味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进一步打开,新一轮招商引资开始了。
实际上,招商引资是上一轮改革开放就已经实施的策略。结果证明,招商引资本身存在诸多弊端,但的确带来了短期红利,中国经济得以高速发展。
前车之鉴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招商引资程度曾达到历史高峰。尤其是1992年南巡之后,沿海门户进一步开放,吸引了大量境外企业。企业带来了资本、带来了就业、带来了技术……
对于上世纪的招商引资,近几年国内不乏有些反思与总结。招商引资出台时正值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之际。在各地仕途与经济捆绑的背景下,为了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不少地方采取了大跃进式的扩张。
这种大跃进式的扩张也带来了一些后遗症,较为严重的有:国有资源浪费、生态环境遭破坏、区域产业结构畸形、不法分子政策套利、国内外资本歧视。
国有资源浪费。上一轮招商引资为了吸引资本,各地方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有的免税收、有的给土地、有的甚至直接发放财政补贴。大量国有资源作为吸引资本进入当地投资的交换筹码,而在这种交换过程中,国有资源被廉价“低卖”了。
生态环境遭破坏。上世纪的招商引资中,各地为了引入企业在各种本应限制的环节做了让步,环保就成为了牺牲品。由于上世纪引入的企业多为生产型工厂,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水、废气严重污染环境。有些地方土地重金属超标、有些地方水质污染严重、至于空气质量有目共睹。

投资环境是当时各方吸引资本最看中的项目之一。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区域产业结构畸形。上个年代,地方引入的多为制造型工厂。一方面,制造型工厂能够吸纳大量就业人口;另一方面,发达市场也愿意把产业链中附加值较低的制造环节向劳动成本较低的市场转移。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者一拍即合。但这也造成了区域经济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整个地区经济成为经济循环中的一环(可被替代的一环),而无法形成内部循环体系。这就造成区域经济对外依赖度极大,无法自力更生。
不法分子政策套利。因为地方为了吸引资本与产业而不遗余力,所以,引来了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骗资”。这些企业根本没有多少实际资本,利用政策抢占资源,设立空壳公司骗取补贴。这种空手套白狼的套路时至今日依旧在反复上演。
国内外资本歧视。以前的招商引资有一种典型的“崇洋媚外”情怀。对于外来企业与资本较为青睐,而对本土企业与资本则较为冷淡。在那个年代,生产资料大多是“外来人”带进来,先进技术全掌握在别人手里。因此,需要“引入”,但“引入”意味着跟在别人后面走,本土化发展受限。在马太效应下,就变成高度依赖他人。
后事之师
本轮招商引资采用的是负面清单管理,即秉持着“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精神。相比过去的招商引资,这次招商引资的政策开放度更大、更彻底。在有了之前的教训后,这轮招商引资需要吸取先前的教训,避免、注意一些潜在风险。
给予境外企业及资本同等的国民待遇,意味着以往国内企业及资本的本土优势将淡化。尤其是在生产资料不对等的情况下,市场可能更多的被进口产品所挤占。不久前的特斯拉降价以及近期的宝马降价都给国内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低价格优势将逐渐消失,市场要守不住了。引入境外企业后,需要考虑对于本土企业的冲击。公平竞争是共识,但保护本土产业是战略

引进来,走出去,越来越多的中国资本迈出国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现今,中国正进入产业升级阶段,旧时代的传统密集型产业不是当下中国所需要的。以科技为带表的高新产业是中国这轮招商引资最希望引入的资源。正如生产型企业会产生污染问题一样,高新产业有其弊端。其中,成为焦点的是知识产权问题。国内知识产权问题由来依旧,虽然国内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在不断改进,可与国际标准相比差距依旧十分巨大。
此外,对于区域的经济的规划应该引起重视,避免出现以前区域经济过分单一,对外依赖较大的局面。对此,长三角经济带、大湾区等概念区域的出台是国家对于区域经济布局的规划。在有限范围内形成区域产业互补,打造局部经济循环体系。
最需要注意的是监管。在中国向来有“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现象,投机倒把案例不断。从本世纪的改革历程来看,很多新兴行业的寿命非常短,短短几年时间就走完了一轮经济周期。炒作乱象无益于行业发展,需要及时控制,而更需防范的是背后政策套利行为。以P2P为带表的民间金融、以共享单车为带表的新经济模式、以区块链为带表的新技术都先后因为透支未来而跌落行业周期的“死亡谷”,同样的错误没理由反复犯。
改革开放的路总难免磕磕碰碰,但摸着石头过河也需要注意安全。摸石头是方法,目的是为了过河,这其中还有个大前提是要确保安全,安全过河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