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阻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目前防疫形势相当严峻,需要全国人民都重视起来。今天小编将收集到的相关知识整理一下,请大家做好防护工作。最新疫情播报如下。
图片来源:腾讯新闻
1. 本次疫情时间线
2019年12月30日,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处发布《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国家卫健委专家组31日上午抵达武汉,展开相关检测核实工作,初步判定本次肺炎和华南海鲜市场有关(很可能和人类吃野味有关),在2020年1月1日关闭该市场。随后,排除了本次肺炎和SARS、MERS和流感等相关,随后科研人员飞速赛跑,在较短的时间经过基因测序等繁琐步骤,最终得出本次肺炎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对外公布了该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图,1月11日根据基因测序确诊了4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其中有1例死亡病例。1月13日泰国出现第一例新型肺炎病例,随后证实该病毒能人传人(有医护人员被传染),随着疫情不断扩大,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1号公告,指出新型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来管理,可见该次疫情非同寻常!
2. 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
此次从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为一种属于β属的新型冠状病毒,初步命名:2019-nCov。
重点:病毒特点,对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但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提示:请各医疗机构查看一下自己的手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氯己定成分的需要换掉!家庭用的免洗洗手液多半也是这种杀菌成分,对这种新型冠状病毒无效,有条件还是应该用流动水肥皂洗手(洗手时间要达到30秒)。同时呼吁请广大市民不要去吃野味,各类菜品要煮熟吃!
再科普两个基本常识,非常时期,大家一定要认真执行。
咳嗽礼仪:呼吸道感染患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者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盖住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要洗手,并与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等一组措施,如果来不及取纸巾,要避免用手挡喷嚏(沾染到手上的细菌容易被带到其他地方),建议用衣袖遮挡口鼻。
如何洗手:需要遵循7步洗手法,做到勤洗手,半分钟,流水洗,要擦干。1) 流水冲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双手掌心对掌心,手指并拢互相揉搓。2)掌心对手背手指交错相互揉搓,然后两手交替。3)双手掌心相对,手指交叉,相互揉搓。4)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5)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6)指尖并拢在另一只手掌中搓擦,然后两手交替。7)双手交换清洗手腕。
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临床表现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1周后恢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重点: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需要做好呼吸道防护(因此大家戴口罩要把口鼻全部包住),但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不一定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有一定潜伏期,这也是需要大家警惕的地方。专家指出就目前发现的患者来看潜伏期基本10天以内,预计潜伏期最长14天以内,也有接触病毒发病较早的,但是新型肺炎早期往往比较轻,没有明显的症状需要引起大家重视。潜伏期只要有排病毒,就会有传染性,特别是近距离的密切接触,因此去过武汉的人或者从武汉等疫区出来的人即使没有发热等症状也都做好防范,做好自己隔离,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家人,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和老年人更容易感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之后也容易加重,今天新确诊的病例中有年幼的孩子,因此需要引起各位家长的重视。
提示:如何正确自我隔离呢?最好单独腾出一间屋子居住(如没有条件,需要分床休息,相距至少1米),杜绝他人探视,最好固定由一名身体健康的家人照顾,然后保证每天定时通风换气,在家佩戴口罩,勤洗手,佩戴过的口罩(和自己接触的这一面属于污染面,避免用手接触)要用开水烫过之后再丢弃处理,丢弃口罩后要洗手。接触过的公用设备要及时消毒,75%酒精可以杀灭病毒,日常经常接触的物品(比如门把手,开关,饮水机按钮、手机等)可以消毒,地板、家具等用84消毒液(含氯消毒水,注意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进行擦拭消毒。如果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需要戴上口罩及时就医,选择离你最近的发热门诊。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用户“氧气少女Demi”
4.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目前如何治疗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给出了目前的治疗方案。其中也提到,确诊病例可收治在同一病室,危重症病例应尽早收入ICU治疗。其中,病例确诊需要痰液、咽拭子、下呼吸道分泌物等标本行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或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治疗分一般治疗和重症病例治疗,一般治疗有:1)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指氧饱和度等。2)根据病情监测血常规、尿常规、C-反应蛋白(CRP)、生化指标(肝酶、心肌酶、肾功能等)、凝血功能,必要时行动脉血气分析,复查胸部影像学。3)根据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时给予有效氧疗措施,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必要时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等。4)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药物。可试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成人每次 500 万U,加入灭菌注射用水 2ml,每日 2 次);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每次 2 粒,一日二次。5)抗菌药物治疗: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加强细菌学监测,有继发细菌感染证据时及时应用抗菌药物。6)其他: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胸部影像学进展情况,酌情短期内(3~5 天)使用糖皮质激素,建议剂量不超过相当于甲泼尼龙 1~2mg/kg·d。
重症、危重症病例的治疗有:1)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2)呼吸支持:无创机械通气 2 小时,病情无改善,或患者不能耐受无创通气、气道分泌物增多、剧烈咳嗽,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及时过渡到有创机械通气。3)有创机械通气采取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降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必要时采取俯卧位通气、肺复张或体外膜氧合(ECMO)等。4)循环支持:充分液体复苏的基础上,改善微循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重点: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对于重症患者采用“四抗二平衡”的救治策略,行之有效。大家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针对细菌有效,而且不同的抗生素应对不同的敏感菌),因此感染科专家(我看到有其他的一些指导意见与这里不太一样,所以我强调一下这里是感染科专家提到的,更权威)指出不要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广谱抗菌药有继发细菌感染才应用抗菌药物。
提示:虽然目前还没有针对冠状病毒的有效抗病毒药物,也有死亡病例,但是已经有治愈出院的患者,而且科研人员正在积极努力寻找治疗手段。但是大家不要乱用药,对于流感病毒有效的奥司他韦对新型冠状病毒无效,抗生素也不要乱吃,否则如果出现重症情况或者混合感染的情况下可能造成耐药或无药可选的情况。老百姓要注意休息、科学饮食,多喝开水,多吃蔬菜和水果,提高自身免疫力很关键。
5. 科学就医,避免交叉感染
传染病的防和治都非常重要,鉴于本次疫情重大,在2020年1月20日国务院宣布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管理。因此告诫广大市民春节期间,最好宅在家中,不要外出,不要访亲,不要串门,更不要聚会,改用网络拜年,网络聊天,如果你需要外出,尤其是去人员密集的地方要做好防护措施(比如正确佩戴口罩)。
因为发热、咳嗽等症状去医院就诊的患者需要做好自我防护,医护人员根据不同岗位按照不同的防护措施进行防护,疑似病例需要隔离,只有确诊病例才可以集中收治,避免交叉感染。
(1)预检分诊及注意事项
医院应该在门诊、急诊分别设立相对独立、标识明确的预检分诊处,利用电子屏等多种方式在显著位置指引发热患者到感染科或发热门诊就诊。医院分诊处对于呼吸道疾病患者要提醒其和陪同人员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接触后应用一次性手消液消毒。
(2)询问流行病学史
所有医务人员对于不明原因发热、咳嗽症状的患者要注意询问发病前14天的旅行史和可疑暴露史,并了解其是否在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地区居住或旅行,或者有野生动物接触史或类似病例密切接触史。
提示:如果有类似情况,患者不应该隐瞒,因为不同的病原体治疗方案不同,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对于疾病诊疗才有最大的帮助。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应该及时就诊,避免病情加重。
(3)另外与患者频繁密切接触的医护人员是高危者,因此防护措施应该更加严格,如果没有做好防护,容易出现患者传染医护,医护传染其他患者的情况,所以防护工作重中之重!要对患者一视同仁,不管有没有典型症状都应该做好防护,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都视为有传染性。做好空气隔离、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三级防护措施如下。
【一级防护】适用于预检分诊、发热门诊与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医务人员。
用品:穿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工作服、隔离衣(预检分诊必要时隔离衣),必要时戴一次性橡胶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
【二级防护】适用于医务人员从事与疑似或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的诊疗活动。
用品: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防护眼镜或面罩(防雾型)、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一次性医用橡胶手套、一次性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疑似或确诊患者实施产生气溶胶操作者,如吸痰、呼吸道采样、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有可能发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的喷射或飞溅的工作时。
用品: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正压式头套、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一次性橡胶手套、一次性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
提示:普通人暂时不需要护目镜,与患者面对面的医务人员需要护目镜。向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致敬,前方的疫情防控非常严峻,目前,全国各地医疗队竞相驰援武汉,武汉前线挺住!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箱 http://3683.bidad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