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 10月13日(星期四)14时45分
嘉 宾: 湖北省记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许万全、湖北省委外宣办副主任陈昌宏、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张勤耘
一、今年我省新闻界参加中国新闻奖评选有望取得优异成绩
在座的各位新闻界朋友可能都清楚,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每年评选1次,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至今已评选了21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实际上是对全国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宣传报道质量和水平的检阅。前不久,也就是9月上旬到中旬,中国记协网站对今年(第21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结果进行了公示,我省共获得14个奖项,其中一等奖4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8个。从公示的情况看,湖北新闻界有望在这次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是:
楚天都市报的系列报道:《信义兄弟 接力送薪》;
湖北广电总台新闻综合广播的广播直播:《高峡平湖 今朝梦圆》;
湖北广电总台经视频道的新闻专栏:《经视直播》被评为中国新闻名专栏,这也是一等奖。
荆州电视台的电视新闻:《一堆木头与一连串车祸》;
获得二等奖的作品是:
楚天金报的消息:《餐馆“获权”谢绝顾客自带酒水》;
湖北广电总台新闻综合广播的消息:《武钢全面淘汰日本“一米七”硅钢技术》。
获得三等奖的作品是: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新闻论文:《树立典型人物群像 扛起主流传播大旗》;
长江日报的通讯:《孩子,武汉有你们的家》;
长江日报的新闻摄影照片:《偶遇抢劫 本报记者举机拍照退匪》;
武汉晚报的消息:《8个全国首创 开出医改好方子》;
武汉广电总台的广播连续报道:《我国首例人体器官综合捐献在武汉完成》;
武汉广电总台的广播访谈:《让昨天告诉明天》;
荆楚网的网络专题:《信义兄弟 接力送薪》;
荆楚网的网页设计:《跨越——宜万铁路通车》。
(以上情况系依据中国记协公示材料整理,正式结果有待中国记协确认,届时以新华社发布的通稿为准)
分析起来,在第21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我省有望创造若干个“历史上首次”:
一是全省新闻界首次一年获得14个中国新闻奖并包括4个一等奖。根据中国记协的关于中国新闻奖的评选规则,中国新闻奖每年评奖不超过300个(今年实际评奖292件),其中一等奖(含新闻名专栏)总数不超过50个(今年实际评奖46件),我们省今年共获奖14个,占全部获奖总数的4.79%,获一等奖4个,占全部一等奖总数的8.69%,获奖总数和获奖等级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二是湖北省直广电媒体首次同时获得两个一等奖。
三是我省首次有市、州级新闻媒体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这些“历史上首次”意味着我省新闻界有望在今年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取得历史最好成绩,也说明我省新闻界宣传报道质量和舆论引导能力跨上了新的高度。
二、我省新闻界在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取得佳绩的原因分析
我省新闻界为什么能在今年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奋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伟大实践,为我们新闻媒体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报道素材。主观方面看,新闻作品是由人来采访制作的,高质量的新闻作品来源于高素质的新闻队伍。我们觉得,我省新闻界之所以能在今年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取得优异成绩,主要原因在于我省新闻战线近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方针,采取多项措施狠抓新闻队伍建设,有效地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从而促进了我省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水平的提升。
(一)、近年来,省委宣传部、省外宣办、省新闻出版局、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和省记协等部门,结合我省实际,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打牢了新闻队伍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近两年来,省委宣传部和省记协等部门,以“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为主线,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为重点,先后多次举办骨干培训班和各种研讨班,帮助新闻从业人员树立和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增强业务能力。同时,针对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去年我们还先后开展了反对庸俗、低俗、媚俗(简称“反对三俗”)教育,“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今年又深入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同志对新闻界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非常重视,多次主持召开相关会议,进行具体指导。在“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中,他还多次与新闻单位负责人和青年记者代表座谈,强调“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重在实践、重在行动、重在效果,要求新闻工作者真正把身子沉下去,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了解改革建设的关节点,抓住广大群众的关注点,把握服务人民的着力点,充分反映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反映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呼声。
在省委宣传部的直接指导下,我省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深入,特别是近期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有效地促进了新闻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为提升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全省新闻单位按照省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教育新闻从业人员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在新闻报道工作中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不断增强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报道的自觉性,加强新闻报道的组织策划,有效地提高了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作品,有的是反映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如湖北广电总台新闻综合广播反映三峡工程蓄水175米的广播直播,荆楚网反映宜万铁路通车的专题网页,等等;有的则是报道重要先进典型人物,如楚天都市报关于接力送薪的信义兄弟的系列报道,长江日报对关心藏族学生、促进民族团结的杨昌林老师的报道,等等。这些报道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既是理直气壮的正面宣传,又有很强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实践证明,正面宣传报道、主旋律报道也能够出新出彩,关键是新闻单位是否真正“用心”“使劲”。新闻单位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增强了,对正面宣传加强组织策划,派出精兵强将进行主旋律报道,就能够拿出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都满意的新闻作品。
(三)我省广大新闻工作者牢记历史使命,坚守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深入实际,自觉践行“三贴近”原则,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这次获奖的许多新闻作品,不仅高扬主旋律,而且贴近人民群众生活,回应社会关切,新闻观念和表现形式、方法也有创新。如湖北广播电视总台经视频道的新闻专栏《经视直播》,以“大民生”的新闻理念,运用多种新闻手段,将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与解决人民群众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受到人民群众广泛欢迎。武汉晚报的消息《8个全国首创 开出医改好方子》,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武汉商业职工医院的成功实践,回应了社会关切,让人们看到医疗改革的前途。
荆州电视台的电视新闻《一堆木头与一连串车祸》,源于记者在采访回家的路上看到一起车祸,及时联系有关部门处理,结果发现有关部门互相推诿,他们便主动参与处理,同时记录现场发生的情况。这些记者此时既注意履行社会公民的义务,又坚持履行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展现出很强的政治责任感和新闻业务素质。他们的这件新闻作品技巧和技术还显得有些粗糙,但却有多方面的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因而受到社会各界和新闻界专家的高度评价,被推荐为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记者提问
湖北网台:我请问许秘书长一个问题,您是如何评价咱们获奖的方式和导向效应?
许万全:从我们来讲尤其是获奖作品,主要的特点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主题集中,而且重大,这是一个通常的标准。第二个是报道的表现方式有创新、有特点。第三个有较好的社会反应,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这次我们省获奖的新闻奖品都是符合这些要求、这些标准的,它对于我们从事新闻报道是学习的范例和借鉴的资料。
新闻综合广播:王总您好,我也注意到这么一个现象,在这次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新闻综合广播的高峡平湖获得一等奖,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呢?
王彬:我们总共有两个作品获奖,一个省级新闻媒体在全国获得一、二等奖的是第一次,新闻广播包括我们前身,在历次的评奖中,有六件现场直播作品获得了一、二等奖,是因为我们多年来狠抓队伍建设,努力培植核心竞争力,也是我们提升传播力,不断提高外线的结果。
第一方面是抓能力建设。广播里面的直播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较强的组织能力,危机公关能力等,需要领导、嘉宾等的全面参与,难度大,要求高,是对媒体工作实力的检验。几年来我们让编辑、记者不断转变角色,独当一面,快速到达现场,快速反应,更能应对不同的困难。这次汉江的分流是在早晨,我们在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在一个小时以内就拿出了各种各样应对的方案,两个小时候我们的记者就达到了汉江沿线,四个小时后就进行了现场直播。所以我们全国广播界的专家对于我们湖北电台新闻综合广播做出的充分肯定,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新闻广播组织的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
第二个是善于抓突发事件进行直播,有公信力和影响力。近几年我们把大型直播当成一件大型的品牌来做,像重大直播、重大活动等现场直播我们每年要组织很多次。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三峡工程所有重大的关键点,我们湖北电台都做了直播。还有包括奥运会、世博会等等这些重大活动,我们湖北电台都进行了直播,从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可以说现场直播已经成为新闻综合广播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品牌,同时现场直播也大大提高了我们在全国冲奖的命中率。
第三,努力扩大传播范围。每次直播我们都结合中央电视台以及其他成员台进行直播,这样也扩大了传播范围,提高了作品的影响力。像大家刚才看到的三峡直播,我们是联合了中央台、重庆台,以我们为主来做。同时我们还有和网络的联合,我们在2011年全国两会进入了腾讯网,音视频进行联合直播,让湖北的声音传遍全国,为推荐湖北、展现湖北作出了良好的贡献。
长江网:我有一个问题,近年来通过我省各大媒体的报道,我省涌现出一大批典型和感人事迹,暴走妈妈等典型人物登上了屏幕,同时信义兄弟、暴走妈妈还获得了一、二等奖,这其中有哪些经验我们可以总结呢?
张勤耘:这个是我们整个新闻界的光荣。应该说近几年来楚天都市报就像刚才这位记者朋友提到的,我们四年来连续获得了六个中国新闻奖。其中包括今年的信义兄弟,包括去年的大学生集体救人,获得了一等奖,这个是不多见的。以信义兄弟为例来说,它是来自于普通出活,去年正月初七,我们接到孙东林的电话,他说他的哥哥孙水林一家在腊月27赶回武汉的途中遭遇车祸,现在的善后工作速度太慢,希望我们能够帮忙。这样一个普通的车祸,我们编辑部先派人进行了了解,了解之后我们从这个车祸当中,发现了他们兄弟两人的感人事迹。而且我们后来跟着他到河南,进一步的核实事实,他本人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的意义,通过我们的深入采访,通过我们持续半个月的密集报道,而且消息、通讯、评论、图片全方位的报道形式,我们对于兄弟俩人的事迹,由我们传统的美德层面上升到时代精神的光照。大家都知道,社会转型期,信义普遍缺失,特别是农民工的工钱很多企业都不予及时发放,所以总理都为同民共讨工钱。这种时代背景下,我们感觉到信义兄弟的所作所为富有强大的新闻价值,从不同的角度来升华我们的报道主题。经过各大主流媒体、兄弟媒体一起推动,使得信义兄弟成为去年感动中国的人物,所以我们感觉到通过正面的这种典型的挖掘,这些报道一样能够具有催人泪下、震撼人心的力量。通过这几年的暴走妈妈、大别山的教师汪金权等等方面,这些影响全国的报道大部分都是很普通的,底层的这些人物,源于底层人物身上的,我们报道他们人性的光辉。
所以生活出自底层的人物,突出了平凡之中见伟岸,总体上都有这些特点。这些是怎么得来的呢?是源于楚天都市报近几年来我们办报理念的提升。我们针对时代发展新的要求,提出了对办报理念的提升,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时代发展为使命,做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以队伍建设为抓手,推动办报质量的提升。所谓队伍建设,我们狠抓三项学习教育,把这个作为重要抓手,同时真正做到三贴近,真正把走、抓、改作为我们提升办报质量的生命工程。那么整个楚天都市报我们从采集力到表达力,全体采编人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上了一个大的台阶。所以当这些新闻线索来到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很自觉的都能够敏锐的捕捉它其中闪光的方面。从这些线索的研判,到我们健全比较好的反应机制,从而形成了楚天都市报一整套的机制。并且在实践当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总结说我们作为大众化的主流媒体,传播主流价值是我们的责任。在产品主流价值当中,怎么样通过加强真实、独家深入以及优良的写作,从而使得我们的报纸办报的水平不断提升,也就能够出现一些我们以往也难得见到的一些新闻精品,我想这是我们的一个体会。谢谢这位记者。
荆楚网:荆州台的《垄上行》节目在全国很有名,讲农民的故事,可以说是新闻里散发着泥土的芬芳。请问李台,在落实“走转改”中,荆州台有哪些具体的经验?还有一些优秀作品的诞生,他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关联?谢谢。
李海昌:首先我想特别感谢省委宣传部、省记协包括湖北广电集团等等的各位领导对荆州台的支持。我们这次得了一等奖是不敢想的。
我想有几个跟在座的分享,第一个是环境,荆州的GDP在全省占不了什么地位,但是传媒环境特别好。荆州市委对荆州媒体的管理、支持非常到位。所以在经济环境不是特别好的荆州电视台还是有一席之地。我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市委市政府给我们带来的新闻环境。有很多方面,我们自己肯定是政治第一位,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有很多东西比较专业化的操作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做,我们很少遇到一条新闻被枪毙,所以我们感谢荆州的领导给我们良好的环境,也希望我们能够有所进步。
第二,荆州台是以新闻立台到服务立台。荆州台多年抓新闻立台,我们的新闻对整个流程的各个方方面面,当地的市委市政府,当地的社会经济,当地的老百姓怎么样体现自己的价值。这两年我们上升到服务立台,回到刚才的《一堆木头与一连串车祸》这个新闻不是我们新闻理念的变化,我们的记者不可能到现场去拍,而且也不可能参与到这个服务里头。我们是积极参与救援救助,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一次有一辆车翻车了,拖的猪,在赶猪的过程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他不是为了拍新闻而去抓新闻,而是为了服务,反过来它是在第二位。它通过新闻理念、把媒体立场传播到服务中,在提到《垄上行》来,走、转、该,我的体会很深,荆州台走的比较少,我们实际上就是电视农民,我们的主播、记者都在农民家里住着,我们在农村有一千多个情报站站长,都是通过竞选,我们的编辑记者跟贫困的家庭农民结对子的时候农民把我们当亲人一样,当然不是说我们绝对的做的那么好。实际上我们是要打造一个媒体的平台,由传播链到产业链到服务链,荆州电视台为农民提供融资,有很多种子都是假的,产品都是不合格的那么我们是用媒体品牌延伸到服务品牌里面,我们最近销售了种子6000万元,但是我在这里说不是要媒体都去卖种子。就是我们有这方面的服务,我的体会是大三农到小三农服务。我们应该去做这样的事情,在荆州中稻是400万亩,需要800万斤种子(明年),我们销了300万斤,有几百家上千家的新公司,一般销售是35块钱一斤,我们28块钱一斤,“袁隆平一号”种子是60多元,就这一项,我们跟农民优惠了2000多万。我们延伸了服务,联系了很多企业明年来收购这些粮食,是高出市场指导价的35%,所以我们做媒体还可以做很多事情,这也不是全部。我们传媒所占的广告额比较小,所以走向市场化是一个很好的探索,也赢得了农民的信任,所以在这个方面,记者队伍的建设,我们记者都知道怎么去服务,第一个是去做服务,这是荆州台发自内心的体会和变化。
最后就是关于荆州的下一步工作,荆州会成为下一个热点,也希望在座的媒体、领导包括记者去荆州采访,也欢迎大家到荆州去指导,虽然我们的环境比省级电视台差很多,但是我们会努力,我们也会做得更多。谢谢大家!
湖北经视:湖北经视的一个栏目获得了一等奖,我想问一下陈总,咱们2010年的时候就提出了大农村战略,预示着经视直播这个新的品牌又在大的主题方面延伸,想请陈总对这个践行的情况做个介绍?
陈剑:实际上经视直播作为一个地面频道的新闻专栏,能够有望获得中国新闻奖的新闻名专栏奖,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在我们省的电视专栏里面是第一次。大家可能不太了解,这个新闻名专栏在中国新闻奖里面,电视每年只有两个,有一个肯定是给中央电视台,所以全国的新闻专栏,省一级的只有一个指标,所以这个非常不容易。经视实际上从2004年开始提出一个本土民生服务的频道定位,才诞生了经视直播这样一个专栏。这7年时间的探索,让我们从本土民生的频道定位里面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这里有一个数字,湖北经视到2011年经营收入已经超过3个亿,就是单频道,它已经连续十年在武汉地区电视的频道整体收视率保持第一。2010年的春天我们提出来要走大民生的定位,这个也是源于我们在本土民生服务这样的基础上,走到一定时期之后,有一些瓶颈的效益,向上发展的后劲感觉到有一点乏力,所以我们在2011年初提出了大民生战略。2010年10月在武汉由中国记协召开了大民生的定位研讨会,中国记协的党委书记亲自到会参加,而且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就是说大民生的定位符合党的十七届会议精神,是一个老百姓拍手称快的好品牌。我们要总结经验,善于探索,打造成持久健康的文化品牌。
大民生和民生有什么区别呢?有五个方面的突破,一个是话题的共同性。从我们边缘的记录到主流的弘扬。
第二个增强舆论的引导性。是从展示到引导,从宣泄到沟通。
第三是构建帮扶的长效性,我们也打造了经视金牌调解员、金牌律师等节目。
第四个就是注重情感的提升性。我们做了感动湖北2010人物评选也成为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一个重要活动,也是电视品牌活动的一个代表。
第五个是形态的创新,所以我们将民生的节目和电视形态结合起来,我们开发出了《民生法制》、《民生慈善》、《民生娱乐》等节目类型,形成了大民生的电视节目集群。所以我们在电视系列的探索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得到了业界的肯定,所以才产生了经视直播获奖的结果。谢谢大家!
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柜厂家 http://3683.bidad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