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曹一楠):各位观众、各位听众、各位网友,大家早上好!我是北京电视台主持人曹一楠,今天我们正在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驻地北京会议中心当中为您现场制作这一期的“市民对话一把手”节目,也希望您从现在开始的一个小时的时间当中,特别关注我们的对话节目。
主持人(黄彦):我们今年的“市民对话一把手”搭建了一个全媒体的平台,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共同邀请市民朋友和“一把手”沟通交流。
主持人(曹一楠):马上来请出我们今天节目的二位主角,首先今天的一把手是谁呢?来自北京市交通委的主任周正宇,周主任。
周正宇:大家好。
主持人(曹一楠):欢迎周主任。
周正宇:主持人好。
主持人(曹一楠):另外走进我们今天直播间的还有我们的人大代表宋慰祖,宋代表,欢迎您。
宋慰祖:主持人好,各位选民好。
主持人(黄彦):欢迎二位到我们的节目当中来做客,接下来大家就可以搜索新浪微博的北京城市广播FM107.3给一把手留言,也可以通过北京发布、首都之窗、千龙网和北京时间在线对话一把手,了解更多的视频和图文内容,您可以登陆首都之窗、千龙网和北京时间。
(短片)
主持人(曹一楠):今天来到我们现场的是交通委主任,每个人都是道路交通的参与者,这个话题大家都有很多想聊的,作为一个交通参与者,交通是我们平常关注的热点,只要一出门就想知道今天堵不堵啊?那作为一个媒体人,我还做了一个梳理,那就是我们缓堵的专项工作方案是从2004年开始制定的,屈指算来十几年了。那么,我们这样的一个缓解交通拥堵的一个专项治理行动或者说方案这十几年过来,我特别想问问周主任,现在的形势如何?
周正宇:这个问题我们看一个数字。2004年到2015年,北京的城市人口增加678万,车增加330万辆,等于是在2004年的北京城上又叠加了一个大城市。
主持人(曹一楠):是乘以2的关系了。
周正宇:但是我们的交通应该说没有恶化,虽然现在还是有点拥堵,但是面对这个增量我们没有把这个拥堵叠加上去,客观来说这个就是成绩,就是我们遏制住了,或者说我们应对了这个高速的增长。人口和车辆增长是拥堵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些年,我们投资了6000亿用于交通事业的发展,做了各种工作,包括建设、疏堵、管理方面。可以说,这14年交通事业的发展,保障了城市经济社会,支撑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个应该是主流。
主持人(曹一楠):应该是肯定的,因为毕竟这14年是我们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14年,方方面面各个领域都如是。每天面对的交通的形势,大家也会有感觉,如果我们放到十几年的这样一个时间跨度,这样一个维度来看,大家应该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主持人(黄彦):具体到2016年周主任您怎么评价呢?
周正宇:到了2016年,我最主要的感觉,也是这些年积累的,就是我们比较明确地找到了未来交通的治理思路。这个治理思路有这么几点,第一我们叫治本、治标、两手抓、两手硬。
治本有三个内容:第一就是城市病的治理。原来人口规模、功能太集中,职住不平衡这三条城市病对交通的影响很大,现在要疏解,我们现在做拥堵成因的分析,我们认为城市病至少占拥堵成因的30%-40%,它顺带着影响到我们交通,虽然我们交通也算城市病之一,但是我们现在可以分开说叫城市病、交通病。在习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里,习总书记明确指出,北京患有很严重的大城市病,所以我们现在治城市病实际上是从源头上治交通病。
每年9月份都是拥堵月,开学到十一,年年如此。2016年9月拥堵指数要比2015年9月份缓解10%-15%,这就是一个明显的缓解。这里有一个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对择校政策的调整,择校政策不是因为交通去调整的,它是因为要教育要公平,它要把整个教育搞得更好,它是从这个角度去做的。
主持人(曹一楠):一个连带的影响。
周正宇:一个连带的,交通早高峰下来了。
主持人(黄彦):所以交通治理是一个全方位的事情。
周正宇:这个效果就看得很清楚,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我们要建设十大综合交通体系,我们自己的体系也要建设好,区域交通、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道路设施及运行、停车设施与管理、需求管理、物流运输、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将来交通已经规划得非常清楚了。
近年来最突出的成就就是我们的地铁。里程从当年的114公里,现在增加到574公里,增长了4倍,这个4倍可以说是拥堵得到遏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个就是要软环境,就是我们全体市民,我们集全市之力,共建共管,共治共享,大家一块群策群力来治理交通。
主持人(黄彦):刚才周主任提到了2016年的交通,我听到像公共交通、绿色出行都成为了关键词,我们也为大家梳理了一组数据,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短片)
主持人(黄彦):您看我们刚才听到疏堵的一大变化就是公交专用道增多了,不过有一些朋友也有点担忧。您看我们这里有一位微信网友叫“亲爱的淮”,他就说,我们家住在三环边上,有了公交车道感觉比以前更堵了,这位朋友好像没有感受到公交车道给他带来的好处。
周正宇:这个就是我们的公交优先,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路权要优先,路权要多给公共交通,主要的方式就是施划公交专用道,三条车道里面拿出一条车道专门给公共交通,全市现在已经划了845公里。三环路公交专用道的施划,我们实际上是推迟的,2012年就想划,但是我们综合考虑,各个方面要有一个接受的程度。
南三环前两年做了试验,我们感觉可以全环实行,另外这几年公交优先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所以2016年应该是手笔最大的,以前我们每年一般不超过30公里,去年我们划了103公里,包括三环路、京藏高速和京港澳高速公交专用道。这里头我想再强调一点,就是我们施划了以后实际上打破了原来通行的平衡,它现在要寻求新的平衡,几个方面都要来适应。
第一个谁要来适应?施划的单位,就是实施的单位,他要适应什么呢?现在专用道划在右侧,没有划在里侧,里侧效率最高,但是乘客的上下车有问题,所以只能划在右侧,它要靠站,靠站就造成公交专用道不完全连续,因为有进出口,现在所有的进出口都是甩开的,没有连上,保证社会交通的进出,所以感觉专用道整个的效率还没有发挥出来,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需要适应的就是小汽车,小汽车明显减少了通行量,就是你简单说它被挤了。
主持人(黄彦):三条道变两条道了。
周正宇:被公交车挤了,这个时候我们怎么看这个问题?一个是从公交优先角度,因为一辆公交车等于25辆小汽车,它的运送效率是高的,另外它是绿色出行的主要方式。那么我们小汽车出行者应该逐步地调整自己的出行的时间、错峰,就是你要来适应这种新的交通网,并不是全天都是,就是早晚高峰。我们观察车流是在逐渐调整的,有的地段比原来没有公交专用道的时候更畅通,就是好多人自觉地调整。现在意见最大的就是小汽车老看着公交车道,说你那里面空的,你没有发挥效率。这个我们政府部门实际上和市民的感受是一样的,所以第三个需要适应的是公交公司,公交公司怎么来提高。
主持人(曹一楠):比如做排班运行图表。
周正宇:公交车它也要适应,它适应什么呢?比如300路原来就在上面,现在我们要求把更多辅路的路线调上来,发挥它的作用。司机原来老在辅路,现在跑到上面来一路畅通,速度、安全都要重新培训,他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所以这一套内部的管理要适应。
再一个就是发车间隔,现在不断地在提升,现在车速已经提高了15%,明显提高了。那么下一步要进一步发挥它的效率。现在反映的问题就是进出口经常被堵,可能有些小汽车行驶过程中发现过程公交专用道是空的。公交司机说那是一种错觉,为什么呢?因为它的速度跟公交的速度差不多的时候,公交在这一段空的时候,小汽车也在行驶,所以觉得老空着。如果公交的速度再能提高,你会看到不断的车流在超过小汽车。
所以就是说,三环路公交专用道实施了以后,我们大家共同让它能够成为一个更和谐的交通。
主持人(曹一楠):我们现在是在一个变化与重新适应的过程当中,其实说到这个话题,宋代表您肯定自己也开私家车,三环的公交专用道,刚开始施划的时候真的是我们大家所有人讨论的焦点,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宋慰祖:其实大家的感受都是一样的,我一样骂这个三环路上划公交专用道,因为你划了以后,实际就等于三条道变两条道了,公交要快是为了上下班高峰,但是开私家车,开小轿车的人也是,他也要赶,他也是为了赶高峰,都是一块着急的时候。
周正宇:对,正是大家都一块儿着急的时候,合在一起都骂。
宋慰祖:我回家的时候我也在家里面说,我说怎么没事儿三环路两边划个专用道。我们家就我一个人开车,我爱人跟孩子全不开车,他们的观点和我的正好恰恰相反,他们认为说你别老说这个公交车的问题,这个公交车实际上是我们主要出行的工具,我们是希望它越快越好。
主持人(黄彦):他们自己觉得好着呢。
宋慰祖:那倒是,我希望他们越快越好。
周正宇:他们要求我们多、快。
宋慰祖:而且希望越方便越好。当然我也做了很多调研和观察,我觉得我们现在的这个公交专用道开出来以后,现在的一个问题是上面缺车。
主持人(曹一楠):就刚才周主任说这个问题。
宋慰祖:对,刚才说的这个问题,这个车少,空着。我等车的时间并没有减少,因为什么呢?我是带着选民的感觉来的,就是你公交道是快了,但是没车,我坐公交车的人我也希望各方共同适应。所以我一直提这个观点,就是我们怎么公交优化的问题,当然还包括交通设施解决。
周正宇:我们现在公交专用道上效率最好的是京通,京通路可以说是车是一辆接一辆,公交车排满的,在初始阶段,小汽车司机也是意见,过了半年以后没有意见了,就是那个公交专用道它发挥的效率,它运送的人,它一个车道运送的人绝对高于咱们两个三个车道。
主持人(黄彦):所以它这个就值得后面的公交车道借鉴了。
周正宇:京藏现在效能发挥得很好,就是公交专用道的效应发挥的。三环路就是由于它的进出口,对我们公交后续再想配车,再想加车实际上是有制约的,所以互相都为对方来考虑。
主持人(曹一楠):公交车道是为了保障大多数人的出行效率或者提高大多数人出行效率,其实是我们去看待这个事物的一个角度问题。
主持人(黄彦):每个人站的立场不一样,看的观点都不一样。
周正宇:好多市民在这个问题上,意见实际上跟咱们宋代表说的是对立的。他们意见是完全相反的,坐车的人希望你再多开、再连。
主持人(曹一楠):那就做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替更多的市民问问,公交车道在2017年还会再新划吗?
周正宇:我们准备再划30-40公里,这个要看新投入的道路。
主持人(黄彦):这个大概是在哪儿呢?
周正宇:这个主要还是在通州区,城市副中心今年要竣工一些路,这个现在都安排了,我们要尽量能做到零交通病,在新区我们不能让它把城里的病带过去再治。
主持人(曹一楠):从初始状态下就培养大家在这条路的一个习惯。
周正宇:我们把那儿作为一个重点。
主持人(曹一楠):在今天我们的节目开始之前我们也是征集了很多观众朋友、听众朋友及网友的问题,我们以点带面地来请二位来为我们分析一下交通方面的问题。实际上说到交通,每个人很有可能说我们都经过的一条路,几率最高的恐怕是三环路。在三环上大家的问题也非常集中,为此宋老师不但自己住在三环上,还代替了我们的工作,承担了我们的责任,带着我们的记者一起探访了三环其中的一个大家关注的一个堵点,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
(短片)
主持人(黄彦):宋代表那天在现场够冷的,我看您还戴着毛线帽子。
宋慰祖:那天最冷了。
主持人(黄彦):那天什么感受,真的是挺堵的。
宋慰祖:因为我经常走那儿,我就住南三环,我一拐弯就走北三环就从分钟寺桥上去。
主持人(曹一楠):您做了很多调研,您觉得您对治堵这方面您的建议是什么?
宋慰祖:我觉得治堵最关键的问题实际上是综合治堵的问题,实际上包括道桥设计,其实也包括了我们的城市的设计,就刚才那个片子里面,大家就讲到很多人是从亦庄大羊坊上来的。因为亦庄有一个大住宅区,这也是一个问题。但是在这个分钟寺桥上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出口,因为它出口比较狭窄,出去了以后辅路窄。它大量的是到十里河建材城上班的人,因为辅路狭窄,右转就很难,所以是不是可以适度地拓宽辅路的宽度,然后增加右转弯的专用道,这样就能够把大部分来上班的人疏解掉,那么这个直行、转弯就不会这样的互相打架造成拥堵,把这样的一些道口设计好的话,我们道路拥堵的问题就会得到一定的缓解。
周正宇:宋代表说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我们现在瞄准拥堵点,我们是“针灸式”地去治理,就是哪堵去治哪儿。第二个我们的市民,就像咱们宋代表,他们对很多方案都能看得很清楚,你这儿怎么改更合理方案都能出来,我们专业的去看都能有一致的方案,我们2016年做了好几个这种针灸式的,机场高速、双桥、双井,这些都是很有成效。
主持人(曹一楠):好的,时间的关系我们马上来进一段广告,广告之后我们继续来对话一把手,共同再继续来关注我们的交通问题。
主持人(黄彦):一会儿见。
--(下半时段)--
主持人(黄彦):各位听众、各位观众、各位网友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听收看的是“市民对话一把手,北京新表达”系列访谈节目,我是北京城市广播主持人黄彦。
主持人(曹一楠):大家早上好,我是北京电视台的曹一楠,今天我们还是在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的会场当中为您现场的对话一把手,而来到我们今天的演播间的一把手是交通委的主任,周正宇,周主任欢迎您。
周正宇:大家好。
主持人(曹一楠):另外一位是我们的人大代表宋慰祖先生,欢迎你。
宋慰祖:大家好,各位选民好。
主持人(曹一楠):从上半场我就发现了宋代表在跟大家问好的时候,我觉得非常的专业,作为一个人大代表积极履职尽责的角度非常的专业,各位选民大家好。今天我们的宋代表在这里也是带着各位选民的问题来一块和我们来对话一把手的,再次欢迎二位。
主持人(黄彦):而且今年我们的“市民对话一把手”也是搭建了一个全媒体的平台,广播电台、电视台还有网络媒体,我们共同搭建了一个平台,让大家能更顺畅地和一把手进行沟通和交流。
主持人(曹一楠):在我们的媒体平台之上我们征集了很多网友的留言,是不是现在我们就请我们的机器人,比我白很多的主持人优优,告诉我们大家关心的问题的统计数据。
优优:留言征集发布以来,我们在新媒体平台上共收到关于“北京交通”话题留言41527条。
主持人(黄彦):真不少,这些留言他们主要关注的是交通哪方面的问题呢?
优优:关注“停车管理”的网友占到36%;关注“交通设施建设”的网友占到25%;关注“公交专用道”话题的网友占到20%;关注“文明出行”的网友占到11%;关注其他话题的网友占到8%。
主持人(黄彦):大家有没有关注到一些具体的问题,你搜集到的跟我们说一说。
优优:有网友说,我朋友家三辆车,我家三人一辆车没有,啥时候能以家庭为单位摇号啊?网传马上要实行了,真的吗?还有网友说,北京可不可以借鉴上海,也来个号牌拍卖呢?
主持人(黄彦):优优说到摇号问题手舞足蹈,这也是网友们特别关注的问题,这样吧,周主任先来给我们回应一下,咱们北京能不能借鉴别的城市的经验?比如说进行号牌的拍卖等等?
周正宇:现在已经上升到第一关注热点,后面是停车,然后是公交道,公交道刚才说了,咱们后面把这两个问题都回应。
第一个,咱们现在先说摇号,摇号各种方法我们应该说都尝试研究过,但是我们现在实施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考虑久摇不中的,因为现在已经进入第七个年头了,久摇不中,我们现在是用阶梯法,台阶法,增加摇中的概率,每六次作为一个台阶。2011年的这一波已经是第八级台阶了。
主持人(黄彦):八倍了,就是。
周正宇:用这个方法就是考虑操作比较简单,也相对比较公平。从去年开始,我们加大这个力度以后,应该还是有效果的。这个是第一个,再一个就是现在对于有一些特别急迫想买车,又摇不中,心情非常急迫,我们平常也收到这种信息、意见。现在实际上放开了一个口子,就是新能源车是不用摇的,申请了就能直接给你,基本上就是百分之百你是可以拿到的。现在问题就是人又多了,我们也不再摇了,就是排队,如果上一个额度分派完了以后,按顺序往后排,我们现在大概已经又排了两万人,这是去年下来的,要等今年的指标了,你今年再申请,你就在这两万人后面再往后延续。我们现在把这个指标,10万个里面已经拿出了6万个,就是把这个新能源作为我们一个推广,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得到车的指标的渠道。现在有新的车型,车的续航里程更长,我们充电桩更方便,应该说电动汽车逐步地会被大家所接受。
宋慰祖:我是头一波买电动车的。
主持人(曹一楠):人大代表肯定特别忙,您觉得基本能满足您日常的生活需求吗?
宋慰祖:基本上是可以的,基本上它充一次电可以跑200多公里。那么这样的话,我上下班,然后临时办事已经足够了,一般我三天才充一次电,因为我大概上下班来回50公里。
周正宇:你充电在哪充啊?
宋慰祖:这个非常关键。实际上我跟你讲,我今年提的人大建议里面最关注的就是充电桩的问题。因为充电桩的问题,今年市长的报告里面也说了要装300根充电桩,但是这300根充电桩怎么布局,我是最关心的。因为我们不能说我只是完成数量上的任务,其实最核心的问题是能够合理布局,因为电比油方便,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也是我征求了很多开电动车的同志的意见。就是你要让它能够方便去找到充电桩,所以这里面又牵扯到什么呢?一是充电桩的布局要合理,二是我们要有导视系统,加油站咱们都立个牌子,前方出口加油,你开着车大马路上转半天没找着充电桩,什么地方有充电桩不知道。
主持人(黄彦):现在倒是有一些手机APP有一些方式。
宋慰祖:但是手机APP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他指示的很多充电桩,你到那儿一去充不了,人家是封闭使用的,不对外开放。因为你是一个北京城充电桩的布局,它不是一个充电桩经营的导视,而且你不能说我开着车我查查APP。
主持人(黄彦):不安全。
宋慰祖:那么你道路交通指示系统就要完善,我最关心的就是我们怎么能够让人们无障碍出行。
主持人(曹一楠):这就说回到一开始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对于交通的问题,对于缓堵的问题是方方面面综合的问题,不是交通委一家。
宋慰祖:在摇号上面大家其实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我老觉得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然后我们新能源车现在是在大力推广的,我们怎么能够把这个新能源车的问题,能够通过我们的这个推广降低一些我们大家购买汽油车。其实我自己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摇了四五年结果老也摇不上,后来正好说新能源车可以摇了,我就去摇了,摇了头一次。
主持人(黄彦):您那不是叫摇号叫排队。
宋慰祖:一开始也是摇号。
周正宇:一开始也是摇号的,后来我们给释放了。
宋慰祖:对,后来给释放了,结果我就是那一批释放的,不要摇了。然后我就拿一号,去年我就买一车直接上两会了。
主持人(曹一楠):所以您说其实很多领域都是这样,我们可以去期待随着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助力,你像现在电动车可以成为缓堵的一个重要措施,其实在5年之前大家是根本想象不到的。
宋慰祖:我们还研究一个问题,就是要想真正治理拥堵,我特别期待无人驾驶电动车。
主持人(曹一楠):说到这儿我们再把上半场我们还没有展开的话题,就如何把具体的这一些著名的堵点来疏堵。我们说到分钟寺,分钟寺刚才您也有具体的意见,周主任您觉得可行吗?
周正宇:很可行,我们已经在分钟寺安排了项目,今年过了冬天就要开始实施。应该说我们现在这几年瞄准拥堵点,针灸式地去做,主要是要采取一些工程措施,增加容量,增加一些新的供给,比如说机场高速的进京方向,从北皋到五元立交桥。
主持人(曹一楠):那是长期拥堵。
周正宇:那个地方是最堵点,我们从三车道加成四车道,现在大家再走那儿应该就有缓解的感觉,后面排队也减少了,这就是效果。双井那个地方西北角我们也改造了,现在在观察东北角有没有措施,再想办法,再来解决。还有拥堵点京哈高速,我们给豆各庄地区增加了一个口,拓宽了一个口,每天回家排队30分钟现在变成5分钟,效果就这么突出。
主持人(曹一楠):这样的例子赶紧多跟我们说几个吧。
周正宇:你看这个针灸,中国针灸开药方,在这个地方显示了它的作用,今年我们要再干,一个是万泉河路跟四环路立交,它原来缺西向北的匝道,现在北部的人很多,晚上要回家只有到桥底下,非常堵,我们现在准备加一个匝道,那个地方也很复杂,底下全是管线还有河,今年应该能够开始干。再一个点就是双桥,能看到已经到五环外头了,反映非常突出。
主持人(黄彦):住的人多。
周正宇:朝阳区现在正在抓紧,那个地方是一条新规划的路没有实现的问题,那是一个主要矛盾,先把那个解决了,再回来看看桥底下到底还有什么,跟京通路到底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
酒仙桥、大山子现在反映又强烈了,上升了,我们今年要去那儿。那个地方我看了,5个路口的交叉口,恐怕要放大区域,那边有望京,这边大山子又有798全在那儿,怎么弄,到现场去解决。
有的地方还不是点的问题,比如中关村的软件园,清华大学和五道口地区,我们现在都列成区域治堵,方案都出来了,后续就要整体地去做,包括公交、地铁、车站、周边,以及再修路,甚至中关村软件园还考虑区域是不是再做一个轨道交通,加一个区域的小轨道,跟这个大轨道能不能接上或者在它区域里作为一个主要的新的交通工具,就像这样的措施我们现在都在做。我们也希望广大市民,像宋代表,他就是观察,他老走那儿,他对分钟寺那儿观察得很清楚,他的方案有时候能直接拿来,与我们后续的设计方案相当的吻合,市民天天上下班,他对哪个地方堵感受最深。
主持人(黄彦):所以我也听出来了,周主任希望每一个交通参与者,对哪儿熟悉就对哪儿提出意见。
周正宇:我们现在有这个渠道,网上都有渠道,现在我们每周三在交通台,每次也能收到大量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交通台我们有一个《治堵大家谈》,固定在每周三7点半到9点半,我们也希望在这个时段提供过来建议,我们都能收到,我们可以归类,最好留下你的联系方式,我们直接跟你对话,你对那个地方有什么好的建议,这个是我们治堵最直接的渠道。
主持人(曹一楠):今天在这儿周主任又再次向大家正式地发出的邀请,对于缓堵、治堵希望大家有什么意见、什么建议,我们更多地参与进来,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说完行车难,咱们说停车,这是另外大家非常关注的一点,比如说一个有代表性的网友“库库马鲁”听说要开始实行路侧电子收费了,是吗?怎么收法?我们怎么交法?
主持人(黄彦):来,我们通过一段小片来先了解一下。
(短片)
周正宇:这个是我们2016年定下的,是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这个举措就是我们在路侧停车管理模式要改革。这个改革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把原来现金的交费方式改成电子交费,这个需要有技术来保证。这个技术手段是什么呢?第一,车位还是那些车位,装上地磁或者装上视频桩,就能感应你停车的时间,停车的位置,停车的时长,都能够有记录。
这个视频桩可以拍到你的号牌,这样你停车的这一段资料就完全进入到我们的平台系统了,我们有中央的平台。然后就是交费的环节,交费环节的核心是我们用了五种方式,可以用支付宝、微信、银行卡、ETC、一卡通电子交费,杜绝再用现金了。我们有一个APP,叫做北京交通,下载后再点一下里面有路侧停车,注册后可以直接交费。你停车的时间,交费的额度都都能显示出来,大家心明眼亮,用手机一交就行了。实在说这几种方式我都没有,这不实验的吗?你还是交钱,因为在收费员手持的POS机收费终端上已经显示了你的停车的费用,已经进到机器里了,没得商量了,商量的环节也没了,就是交钱了,你拿现金,他帮你把卡刷了。
我们设计的这些方式已经按照整个链条,应该说设计还是比较完整的,我们也考查了国内外的城市,现在就用这种方法。现在的问题是大家都要来适应,我们的系统也在调试。
主持人(黄彦):这个信号行不行。
周正宇:这一套东西要有技术性,这要试。再一个现场管理也要试,原来的管理员是去看着车盯着车,两小时多少钱,要商量,再说不要票商量给多少钱。
主持人(曹一楠):原来您也知道。
周正宇:跑冒滴漏全都来了。现在这些环节不是那样了,车停进来有车位显示,这个原来是绿的就变红了,完了还知道这车停车多长时间,这些环节就全靠我们电子解决了。管理员他的工作也变了,你要用手机交费,他不用接触本人了,是吧,你啪啪啪一点就交了费就走了,他的机器上也显示出来你交了费,这个交易就结束了。
主持人(黄彦):所以大家以后也不用难为停车管理员了。
周正宇:第三个就是停车人也要适应,现在看来我们的宣传力度还不够,现在我想在石景山,试点的那两条街以及周边的楼道里我们给它贴上通告,现场有一些公示牌告诉你怎么下载APP,怎么交这个钱。
这不光是一个简单的叫电子收费,实际上是我们交费方式的大转换。原来用现金交钱,拿一个票计时间,现在完全是用电子的手段。你所有的资料、记录都有,如果你逃费,你是有负面记录的,那么后续我们是要有处罚的,人大现在正在立法,跟征信肯定是要联系,这些环节由于有了这些电子的记录和资料,所以我们就能够有这个前提,把后续的这个模式转换过来。
主持人(曹一楠):好,其实这就是一个从制度设计方面来解决很多热点的问题,没错。
主持人(黄彦):也是解决这个停车难问题的手段之一吧。
周正宇:你看北京有几百万个车位,路侧它总共有五到六万个车位,但乱象都集中在这儿,所以我们就瞄准这个乱象,这个点去治,今年我们一季度试点,后续要逐步推开。
主持人(曹一楠):好的,还有两分钟的时间,我们尽可能地再多问一个问题吧,简短点说。
主持人(黄彦):我们来说一下今年这个对于缓解拥堵,缓解停车难问题还有什么新的举措吗周主任?
周正宇:我们一季度想公布一个一年半的停车普查,我们的停车改革就是要摸清家底,摸清两个,第一停车位到底有多少,我们原来老说560万辆车,280万个车位,老是说差一半,现在我们有新的数字。
再一个就是需求到底有多少?这个需求我们不是说按总的需求,那没有意义,我们是按照街道来统计的,是按照你的街道分区,进小区里面来统计的,现在已经可以细化到一个小区你300辆车,200个车位,你还差一百个,这个差额出现了,那下一步我们就可以去治了,瞄准这个。
主持人(曹一楠):停车补偿,后面大家也期待,最后几十秒的时间留给代表,留给选民,2017和2018乃至之后我们的期待是什么?
宋慰祖:其实百姓最期待的是我们的道路更加畅通,我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实际上我们希望的是,我们轨道交通会变得更多更长,然后还有我们的道路怎么能够让老百姓出行不难,又不拥堵,这些问题其实是百姓们最期待的。
主持人(曹一楠):其实大家都一样。
主持人(黄彦):没错。
主持人(曹一楠):好,各位观众朋友们今天的“市民对话一把手”到这儿就要进入到尾声了,感谢您的关注,明天同一时间我们会继续在这里对话一把手。
主持人(黄彦):明天北京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将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说说建设首都特色的居住养老体系,请您关注。
主持人(曹一楠):好,明天我们再见。
主持人(黄彦):明天见。
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柜厂家 http://3683.bidad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