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鼠疫问题,直接原因是患者不当接触野生动物所致。因此周晋峰博士强调 杜绝违法猎捕、食用野生动物十分关键。鹰、黄鼬、蛇等捕食者是控制鼠类规模的重要角色,此类野生动物受盗猎影响种群数量严重下降,导致鼠疫传播率升高,威胁增大。保护人民群众健康生活和生态系统安全是长期的核心工作,必须控制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抑制生物多样性衰减。
在此背景下,是向公众科普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 ”的好时机,明白其重要意义,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规范个人行为,尊重自然规律。
建议内蒙古自治区发挥地方立法上的灵活性,因地制宜,针对问题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严格落实监督管理;并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不仅有利于鼠疫问题的解决,更重要是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践行生态文明思想。
鼠疫在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位居甲类传染病之首。它的猖獗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从6世纪起源于地中海世界的查士丁尼鼠疫大流行至今,人类与鼠疫的斗争从未停歇。
2019年11月12日,北京市确诊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的2例肺鼠疫病例。11月16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确诊1名腺鼠疫病例,曾在巴音塔拉苏木采石场剥食野兔,11月27日,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确诊1名腺鼠疫病例。截止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无新发鼠疫病例,但此次事件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针对近期各方关注的鼠疫防治,周晋峰博士指出为控制鼠疫进行灭鼠是必由之路,但如果选用药物灭鼠,容易对其他非目标动物或人产生无意的伤害,而且造成的后期污染和环境代价也是一个值得考量的因素。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合理的替代方案包括生物方法灭鼠,对自然环境影响小,如对人畜无毒而对鼠有致病力的病原微生物,以及生物灭鼠剂,促使害鼠肠道梗阻而死亡,有助于控制鼠患。
采用天敌控制也有良好效果,如猫头鹰、隼、鹞、黄鼬、狐狸、刺猬等,多数蛇类也是以各种野鼠为食,天敌是害鼠种群数量调节的重要因素之一。天敌不能完全阻止鼠类种群的爆发,也不能引发其崩溃,然而却能在鼠类种群衰减之后,继续压低其数量,推迟其再次增长的时间,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因此当鼠害发生,即当天敌与鼠类两种群处于不平衡状态时,首先采取人工防治措施,将害鼠种群密度压低,然后利用天敌的作用控制害鼠种群规模,比如在人烟稀少发生面积大的防治区,设置招引架和砌石堆招引鼠类天敌,控制害鼠数量增长,降低鼠口密度。
但近年来,过度放牧导致草原大面积退化,包衣种子的使用引起猛禽中毒,受经济利益驱使而非法捕猎贩卖野生动物事件也时有发生,致使鼠类的天敌种群数量锐减,因此科学分析人工重引进鼠类天敌的可行性及后续影响,十分重要且必要。
其他方法,如物理防治措施,通过人工布设“鼠夹”和“人工施放一氧化碳烟包”等措施灭鼠。还可以使用生态灭鼠的办法,通过控制、改造、破坏、恶化鼠的生存场所,尽最大努力断绝鼠的食源条件,从而达到灭鼠、防鼠。
整理/绿会志愿者清欢 审/飞、Tammy 责编/Angel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柜 http://3683.bidad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