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武警部队第四届“十大标兵士官”评选活动揭晓▄▂

2020-01-29 20:09:19浏览:12评论:0 来源:必达   
核心摘要:原标题:我是士官,我骄傲! - 解放军报 - 中国军网  士官长徐克松  排爆手张明明  三级警士长黄勇刚  上士陈艳榕  近
        
原标题:我是士官,我骄傲! - 解放军报 - 中国军网

    

    

      士官长徐克松

    

      排爆手张明明

    

      三级警士长黄勇刚

    

      上士陈艳榕

      近日,武警部队第四届“十大标兵士官”评选活动揭晓。他们中有铁血教头徐克松、排爆尖兵张明明、“生命挖手”黄勇刚、“白衣天使”陈艳榕……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士官。今天,让我们走近他们,感悟他们的铁血担当。

      士官长徐克松

      “偏执”的铁血教头

      “士官带了长,仍干兵的活,挂长未必响。”这句善意的提醒,着实让士官长徐克松挠头。

      这还要从徐克松上任团士官长之初讲起。

      那天,徐克松到训练场检查,当场指出一位新排长的组训方法不灵活、战场应变能力差。谁想,这位排长当即和他“杠”上了!“班长,我在军校学过,用不着你教。”徐克松一时语塞,半天话才出口。“那就各训一组,来一场PK如何?”作为一名入伍16年的四级警士长,这不是他想挑衅,而是几番掂量才下的决定。他深知只有立起士官长的工作标准,干出实绩才能服众。这位新排长听着就来劲了,“那就以一个月为期!”看起来他们都不露声色,却仿佛能闻到浓浓的火药味。

      “都是一号士官长了还这么拼,图啥?”一时间,质疑声不断传到徐克松耳中,“再折腾岂不拖垮训练成绩?”因为按照他的训法,射击时肘部要悬空,这不仅增加了射击难度,射击考核成绩也直线下滑。他依旧带着10个战士铆在训练场上严抠细训。

      一场新老训法的比拼在200米应用射击中展开。排长带着他组训的10名队员经过50米快速跃进后已经气喘,还没来得及调整姿势和呼吸,靶子就不见了,10名队员有7名脱靶。而徐克松带的队员采用悬臂射击姿势,出枪瞄准快,10人全部命中靶子。

      “跟着徐班长练,那感觉酸爽!”二连士官长李波说,徐克松是出了名的“铁血教头”,对极限训练的追求近乎偏执。

      有天深夜,狂风卷雨。徐克松正组织营连士官长进行夜间实战化射击试训。只见一排排子弹穿透浓密的雨帘,直奔百米外的半身靶。“1号靶5发、2号靶4发……”手握对讲机的徐克松,听着还算不错的射击成绩,却面无喜色。

      “全部撤出射击场,从出发地线跃进100米后再射击!”徐克松此话一出,射击场一片沉寂。“这是在挑战极限啊!”已经习惯了不断加码的营连士官长们嘴上嘟囔,可行动起来从不拖泥带水。

      跃进、换弹夹、跪姿射击、跃进、换弹夹、立姿射击……几个回合下来,营连士官长们蔫儿了:跃进中换弹夹时弹夹掉地、到位后据枪瞄准慢、射击成绩也不理想。徐克松把大家聚在一起开了个会,查不足找原因、想对策再训练。终于,在反复摸索中总结出夜间快速射击快平稳“三字诀”(跃进快、呼吸平、出枪稳),大大缩短了训练进程、提升了训练效果。

      徐克松研究训法战法堪称“入魔”,担任考官更是铁面无私。

      今年半年军事考核,徐克松提出带实战背景、突出实战氛围的考核模式就让不少连队吃尽苦头。在实弹射击考核中,正当官兵进入射击位置瞄准击发时,担任考官的徐克松突然扔出两枚爆震弹和烟幕弹,弄得不少官兵现场发蒙。结果可想而知,靶纸上就找不到几个弹孔。

      “你是不是故意刁难?”一向以神枪手连自居的六连这次考核成绩惨不忍睹。“这是要排名打分的军事考核,不是演习演练。”连长杨洪昌当面质问徐克松。

      “按实战要求设置考核条件,才能倒逼出训战不结合的问题。如果真是在战场上,岂会是两枚爆震弹和烟幕弹那么简单?”这句话让杨连长无言以对,更让官兵们体会到了与实战化的差距。

      如今,在徐克松的“直谏”下,雨中5公里武装越野、200米跃进射击……一系列实战化训练课目已成家常便饭。他这“铁血教头”的名号也越叫越响,越传越神。

      (图片摄影:李世才)

      心声

      向极限要战斗力

      ■徐克松

      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就是绝招。我始终坚信,在训练中不断突破极限,才能不断提升战斗力。

      排爆手张明明

      从容生死间

      川西高原正值夏日,却气温骤降、雪花飞舞。

      “某国道路段有车辆强行冲卡,车内有多个爆炸物,排爆手立即处置!”正在海拔4200多米的任务一线担负备勤任务的排爆手张明明,听令迅速赶往现场。

      只见他穿着厚重的排爆服,小心翼翼地操纵近6米长的机械手提捏转移第一个疑似爆炸物。尽管手冻得发紫、嘴唇乌青,但他移动爆炸物没有一丝慌乱。

      6分钟后,4个疑似爆炸物被成功转移至空旷地带,张明明这才长舒了口气。“就地拆除爆炸物!”张明明再次走进警戒圈……

      “不愧为高原排爆尖兵!”这时,从远处综合指挥车上走下一队校官,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原来,这是武警部队“卫士-15·雪域”演习中,一个现场随机考核课目。

      23岁的张明明一战成名,他看上去却很平静。然而,熟悉他的战友都知道,每次精彩亮剑的背后,是他无数汗水的付出。

      “排爆手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就是要敢于和死神掰手腕!”2013年,入伍不到两年的张明明如愿进入武警四川总队二支队特勤中队,成为一名排爆手。在总队集训,装备式样纷繁复杂,训练课目单调重复……现实给张明明泼了冷水。不服输的他,给自己定下目标:体能是基础,心理是关键,技术决定成败。

      渐渐地,战友们发现大大咧咧的个性在张明明身上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内敛沉稳。很快,他穿脱30公斤重的排爆服所需时间从5分钟变为1分40秒,熟练掌握了排爆机器人、手持式炸药探测仪、便携式X光机等近100种器材的运用,总结摸索出了10余种排爆手训练方法。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16年,张明明代表武警四川总队参加武警部队首届“巅峰”特勤分队尖子比武竞赛,与来自全国50余名排爆高手现场过招。

      “房屋里有‘人质’,身上有炸弹……”晚8时,夜间解救人质排除爆炸物课目拉开帷幕,此项课目要求排爆队员在15分钟内,携带应急照明器材对陌生房间内的人质进行解救,并且拆除模拟的爆炸物。

      “我是来救你的,请保持镇静……”张明明一边安抚“人质”,一边冷静地观察“人质”身上的爆炸物。

      “滴、滴、滴……” “人质”胸前的钟表响个不停,前胸有爆炸物,脚底绑着一个大纸箱。张明明仔细分析爆炸物结构,发现“人质”脚下纸箱里有3个爆炸物,含有不同的触发装置。两处爆炸物随时都可能引爆。经过快速而缜密的分析,他小心拨开线头,剪断白色电线,排除了第一个爆炸物。之后,他又成功排除了“人质”脚下的爆炸物,将“人质”成功解救。

      短短3年,张明明从排爆“菜鸟”成长为“尖兵”。行走在生死边缘,张明明不敢有丝毫马虎。因为他知道,只有平时训练敢向极限要战斗力,战场上才更有胜算。训练中每一次披挂上阵,他都当作实战检验。

      “所有人撤出警戒区,我留下!”今年夏天,在武警部队川西片区举行的特战分队比武中,张明明身着厚重的排爆服靠近爆炸物。

      只见他开始拆卸装置,各种工具在手中上下翻动,爆炸装置上的螺丝被一颗颗拧下……

      又一次成功排除险情!取下厚重的排爆头盔,张明明满头大汗,一脸淡定。

      (图片摄影:于传涛)

      心声

      胆大心细技艺高

      ■张明明

      排爆是无声的战场,在瞬间穿越生死,靠勇气,更靠能力。我愿意用生命保护生命。

      三级警士长黄勇刚

      “生命挖手”求精准

      “卡脖子”路段宽只有2.5米,而挖掘机宽度是3.2米!怎么通过?

      “再险也要向前!”2015年7月,身处福建连城泥石流救援现场,武警交通八支队一大队三级警士长、挖掘机手黄勇刚知道,前方就是受灾村庄,道路断通,群众被困,急需挖掘机等大型设备救援。如果不能向前,就会影响黄金救援时间。他向现场指挥员请战,“侧悬开进!”只见黄勇刚操控自重30多吨的挖掘机,缓缓地侧悬驶过“卡脖子”路段。

      “真是惊心动魄!”见证这一奇迹的军地救援队官兵和群众掌声如雷。这时,一头汗水的黄勇刚长舒了口气,“其实,那是我第一次这样驾驶挖掘机。”

      别以为黄勇刚只是逞一时之勇,熟悉他的战友都知道,“有底气才有这份勇者无畏的担当。”

      2000年12月黄勇刚入伍时,因为悟性高被支队的挖掘机能手张文海收为徒弟。不到3个月,黄勇刚就能够独立操作完成任务。他开始有些飘飘然,操作中常常粗心大意。张文海果断让他停开一个月。看着师傅开了一个月车,黄勇刚在煎熬中明白了师傅的话:“战士不熟练手中的武器可不行。如果哪一天你要是觉得那个挖掘机的铲斗就是你的手时,你的功夫也就到家了!”

      他发现,精准操作和精准射击有共通之处,最重要的就是“手稳眼准”。他每天通过计时穿绣花针来练眼力,从一分钟穿过去两三下,到现在一分钟能穿过去30多次。不过,黄勇刚练得最多的还是“刷边坡”。

      “刷边坡”,就是操控挖掘机把土堆刷成斜坡,挖料、倒料、压实、磨平。天长日久,黄勇刚练就了超强的感知能力。他能仅凭铲斗接触边坡时的受力大小判断是否平整,通过调整铲斗立面与边坡斜面的水平角度以及斗杆的收放角度,反复压实、磨平,刷出“正看一个面,侧看一条线”的边坡。

      凭借过硬的基本功,黄勇刚不仅在交通部队装备操作手技能大比武中多次拔得头筹,更在抢险救援中一次次挑战不可能。

      2016年5月8日,福建泰宁遭遇特大泥石流,几十人遇难。要把被重达数百斤乃至数吨重的石头压埋住的遇难者遗体完整挖出,绝非易事。黄勇刚操控挖掘机的机械臂如手持绣花针般,使挖掘机的铲齿进入巨石和遗体之间的缝隙,通过挑、剥、推、掀等动作将巨石一一挪开……连续奋战48小时后,他完好地搜寻出19具遇难者遗体。

      黄勇刚有个习惯,只要到了救援现场,他就睡不着觉。在抗击最强台风“莫兰蒂”的战斗中,他“钉”在驾驶室连续战斗三天两夜,饿了啃干粮,困了在太阳穴抹清凉油,就是不下战斗第一线。

      有一年,新疆海拔4000米人迹罕至的天山深处,30多人被暴风雪围困。

      “只有铲出一条路来,而且还必须孤军奋战,因为多车上去更危险。”黄勇刚奉命驰援。盘山路边上就是悬崖,稍有不慎就是车毁人亡。他和战友硬是经过50多个小时的奋战,忍受着强烈的高原反应,抢通了一条50公里长的生命之路,把30多名被困人员救了回来。

      (图片摄影:徐 明)

      心声

      时刻保持冲锋姿态

      ■黄勇刚

      这些年,我先后参加了20多次重大抢险救援任务。只要任务需要,我就会冲在第一个,冲向最前线!

      上士陈艳榕

      天使驻心中

      滔滔江水裹挟着沙石奔涌而来,似乎就要越过江岸,让陈艳榕感觉到随时有被卷走的危险。此时,她随武警福建总队医院卫勤保障分队徒步了7公里才赶到救援现场。连夜的暴雨引发严重的泥石流灾害,将池潭水电厂的项目工地上成片的工棚掩埋,35名民工兄弟音讯全无,几百名武警官兵正奋力刨挖……

      “收缩压70,舒张压49,心率35……情况紧急,即刻后送!”眼前的陈艳榕像装填子弹的射手,动作麻利却不慌乱。听诊、配药、扎针、补液,这套应急处置程序在灾区一线、战斗前沿,她不知重复过多少遍。救援行动从2016年5月8日凌晨打响,到第二天傍晚时,陈艳榕已高负荷巡诊了80余名官兵,包扎伤员15人。这期间,她还为几名因为搬运遗体而瑟瑟发抖的新兵做了心理干预……

      今年已经30岁的陈艳榕,是总队医院的一名护士、上士警衔。别看她如今一副处乱不惊、沉着干练的样子,几年前的“画风”却不是这样的。刚从后勤学院毕业的时候,繁重的护理工作让她一度对自己当初选择的专业产生怀疑。在她心中,完美的女兵形象,应该是一枪毙敌的“火凤凰”,抑或是穿透电磁迷雾的“听风者”。

      “那段时间,我情绪很低落,一门心思想着撂挑子或者转岗。”当时,康复科里的病号都不愿意跟她打交道,谁都不知道身边这颗地雷什么时候踩上会炸。

      真正让陈艳榕发生心态逆转的是一次救援经历,“我感觉心中的杂念都烟消云散了,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了。”

      2012年5月的一天,一个年仅17岁的新战士在闽西北抗洪中,一截手指被滚石硬生生挤扁、指甲掀掉。当陈艳榕搀扶着满身鲜血的战士,出现在就近的县医院门诊大厅时,所有眼神都落在两人身上。“快看,抗洪英雄来了!”随后,战士就医一路绿灯。县医院领导对陈艳榕说:“这是为救老百姓受的伤,我们要让最好的医生来给他看病!”陈艳榕一下子泪水打湿眼眶,“我为小战士的英勇壮举感动,同时也为自己内心的纠结羞愧……”

      雨还没有停,救援行动还在持续。在距池潭水电厂不到3公里的南洋港村,有一位89岁的孤寡老人急性肠炎发作。得知消息后,陈艳榕和战友不顾前方塌方的危险,前去接诊老人。只见她一手托举着输液瓶,一边不停地安慰老人。老人已经不能说话了,却紧紧地攥住陈艳榕的手。这个温暖的镜头,永远定格在陈艳榕的记忆深处。

      “经历越多感触就越深,也愈发明白责任之重。”陈艳榕感觉自己心中燃起一团火,始终充满了力量和自信。这些年,她不仅多次在各级组织的技能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还自学了很多辅助技能,拿到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考过了英语四六级,成了护理界名副其实的多面手。

      今年5月,陈艳榕参加了国家级重型应急救援队资质考核。她一次又一次敏捷灵巧地钻进漆黑狭窄的管道、墙角、坍塌的废墟,为“伤员”做心肺复苏、包扎、遮光等医疗处理。最终,她所在的福建地震应急救援队成功通过考核,成为继国家地震应急救援队、甘肃地震应急救援队之后我国第三支专业救援队。

      (图片摄影:王 亮)

      心声

      抓把阳光送给你

      █陈艳榕

      从抗拒到爱上护理岗位,让我深深懂得白衣战士的使命担当、职责所系,那就是当人们需要时,送上如阳光般的温暖。

      版面设计:方 汉

      封面摄影:曹  峰

      稿件采写:张海华 邵洪波 龚小江 王冰冰 窦椋

        
        
(责编:罗娟、高红霞)
      

了解更多请登陆 控制箱 http://www.bidaec.com/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配电箱价格:2021推荐配电箱_家用配电箱

上一篇:

新版限塑令来了!如何确保目标任务有效落实?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