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话华西医院医疗救援队负责人:曾做最坏打算 争取医护人员零感染
1月25日晚,四川首批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援队138名医护人员抵达武汉。第二日,医疗救援队经过培训后,立即赶往武汉红十字会医院开展对接与入驻工作。
作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支部书记兼副主任,罗凤鸣长年从事呼吸病发病机制,特别是肺发育与肺部疾病、炎症反应调控机制研究。2018年,他曾通过“肺气肿热蒸汽消融术”治疗了肺气肿,这是在亚洲完成的首例该类手术,为广大慢阻肺患者带来希望。
1月27日晚,在结束了当天的工作后,罗凤鸣教授接受了红星新闻记者的专访。采访中,他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对于这次疫情,出发之前自己曾做过最坏的打算,在全力救治病人的同时,争取做到医护人员零感染。
另据成都日报消息,1月28日下午,四川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150名队员启程出征。此次派出的150名队员,分别来自省卫生健康委机关,广元市、绵阳市、宜宾市、自贡市、乐山市、遂宁市的28家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红星新闻:您最早是什么时候接到去武汉支援的通知?
罗凤鸣:腊月二十八(1月22日)我在广西检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腊月二十九(1月23日)回成都后,当天下午接到通知,要我带领华西医疗队到武汉参与疫情救助。除夕(1月24日)晚上1点多接到具体通知,大年初一(1月25日)跟大部队一起出发。从接到通知到出发不到24小时。
红星新闻:您带领的华西医疗团队一共有多少人?具体人员构成是怎样的?
罗凤鸣:我们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一共138人,除了我们华西医院,还有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四川省第二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
具体到我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团队,一共有20多人,包括呼吸科、医院感染管理、感染学、重症医学、重症护理等各类医护人员。
目前医疗队分了5个小组,第一组由我们牵头,四川省第二中医院配合,负责一个30张床位的病区。

红星新闻:您如何看待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它的危害性和SARS相比更加严重吗?
罗凤鸣:从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这个疾病的传染性应该还是比较强的,需要高度重视,加强防护。建议大家勤洗手、戴口罩、早点休息,做好防护措施,特别是需要去医院的情况下,一定要小心。
我的专业是呼吸与危重症,主要擅长的是呼吸介入和间质性肺疾病、肺损伤这些方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与SARS的传染性相比哪个更大,这个问题我不能轻易断言,需要请教流行病学的专家。
红星新闻:救援队这两天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病人情况如何?
罗凤鸣:我们26日晚上到了武汉以后,医护人员就进行了相关防护知识的培训,27日一早到武汉红十字会医院与当地医生进行对接,了解情况。随即在医院开展具体的临床工作,包括查房、写病历、开医嘱等。
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是武汉一家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它本身不是传染病医院,现在改成传染病隔离医院。目前,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病人中还是有不少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人。
整个医院的具体情况我暂时不掌握,但我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加上病史、影像学检测结果初步判断,我们病区的20多个病人大多数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只是现在还没有做核酸检测,无法最终确认。
我所在在病区28个床位都是满的,大部分是发烧、咳嗽、呼吸困难的普通病人,也有处于恢复中的病人。另外,还有几名重症和特殊病人。
我目前的工作主要负责住院部,但也会根据医院的需要,协助放射科等科室的工作。
红星新闻:目前关于危重病人的治疗情况如何?
罗凤鸣:危重病人的治疗我们目前按照相关的流程,如果病人通过我们治疗情况出现好转,当然是好事;如果病人情况持续恶化,在有ICU的情况下我们会考虑气管插管,进一步转ICU治疗。
同时,对于症状较轻的病人,按照目前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一天),可以解除隔离出院,或根据病情转至相应科室治疗其他疾病。
红星新闻:对于特殊病人的情况是如何处理的?
罗凤鸣:关于情况特殊的病人,我会跟病人家属做好沟通,告诉他们病人现在的状况是什么,给家属提供相关的建议。
比如说我们现在有个怀孕28周的孕妇,之前做了两次CT,虽然穿了铅布,但用了很多药,对胎儿还是会有较大影响。我觉得病人和家属需要重视,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太建议病人继续保胎。
红星新闻:医护人员现在每天工作安排是怎样的?
罗凤鸣:我们现在全天每4小时排一个班,大家轮换在病房里看护病人。由于每次去病房都要穿戴防护服和面屏,每次4个小时的工作量对医护人员已经很辛苦。吃饭目前主要是医院提供的盒饭,不存在什么问题。
红星新闻:目前医护人员情绪如何?疫情的情况跟您来之前预想的差别大吗?
罗凤鸣:我所在的病区医护人员情绪还比较稳定,但由于工作确实辛苦,有些医护人员情绪还是会出现较大的波动。
对于这次疫情,我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来之前曾做过最坏的打算,想过情况可能会很糟糕。出发前,医院给我们每人准备了个人的防护用品和必要的生活物资,嘱咐我们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全力救治病人的同时,要做好防护,争取做到我们医护人员零感染。
红星新闻记者 蓝婧 王震华 任江波 摄影 王效
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柜厂家 http://3683.bidad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