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在线核心提示:原标题:2020尾中华鲟放流长江 它被誉为水中大熊猫 央广网宜昌4月24日消息(记者张毛清)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今天(24号)上午在长江湖北宜昌段举行。此次共增殖放流中华鲟2020尾,为2009年以来5个年份繁殖的鱼种,种群平均体长和体重再一次创造长江中华鲟58次放流
原标题:2020尾中华鲟放流长江 它被誉为“水中大熊猫”
央广网宜昌4月24日消息(记者张毛清)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今天(24号)上午在长江湖北宜昌段举行。此次共增殖放流中华鲟2020尾,为2009年以来5个年份繁殖的鱼种,种群平均体长和体重再一次创造长江中华鲟58次放流史记录。
今年中国三峡集团再一次在中华鲟子二代率先采用了悬挂于中华鲟体表的卫星标记技术,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中华鲟放流活动中共有60尾中华鲟植入声纳跟踪信标,截止今天下午5点整,猇亭监测站已监测到本次放流中华鲟6尾,最早一条抵达时间为04-24 14:17:54。猇亭监测站距放流点18.68公里,当前水温为16.2摄氏度。如果此项检测数据能够顺利回收,则意味着人类讲首次初步获取中华鲟海洋生活信息。
中国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负责人介绍,中华鲟物种保护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连续开展人工诱导中华鲟雌核发育研究、中华鲟子一代养殖群体遗传谱系研究、中华鲟基因组研究、转录组研究、人工种群适应性研究和种质资源库建设等,达到了中华鲟保护的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中华鲟雌核发育已连续2年生产出了存活的雌核发育苗种,从2009年超低温保存50天的精子受精率为5%,逐步提高到冻精1年的精子受精率达到32.34%,中华鲟的精子冷冻时间以及冷冻精子的复苏率在逐年提高。这为中华鲟放流苗种选育、避免近亲繁殖、丰富放流的遗传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中华鲟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 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珍稀动物已濒于灭绝。保护和拯救这一珍稀濒危的“活化石”对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都有深远意义。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某些痕迹,所以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据不完全统计,1972-1975年全江捕捞中华鲟产量为每年400-500尾,葛洲坝工程大江截流初期,大量中华鲟亲鱼在坝下江段聚集,形成了长江中华鲟的年捕捞高峰,1981年秋冬两季在湖北省境内捕捞的中华鲟约有800多尾,1982年捕捞量更高达1100余尾。至90年代其繁殖种群资源量估计约500尾,至2000年以后估计不足200尾,至2010年后估计不足100尾,几乎每10年下降一半。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