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自说自话的总裁
今天,我们接着上期继续聊一聊南极。
传说这里这有巨型金字塔、有UFO残骸、有史前城市遗址、有美苏秘密科研,还有纳粹德国基地……
更离奇的传说说,南极是“平面地球”的边缘、是地心世界的入口、是亚特兰蒂斯的故土……
南极的冰盖下究竟有什么?一切传说都是扑风做影。
但是,美、苏、纳粹德国这三个历来科技强国对南极的态度,却让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忍不住的怀疑。
如果,南极冰盖下真的什么都没有,仅仅是为了保护企鹅、保护环境、研究地球、研究臭氧层,他们有必要在南极夜以继日的搞科研竞赛吗?有必要禁止普通人进入南极大陆吗?
科学家们在南极究竟研究啥呢?
这次我们来聊一个号称是外星人遗留在南极海底的巨型天线,关于它的故事或许就是上述问题的答案。
故事从1959年的美国南极计划开始。
二战之前,美国还没有成为世界霸主,当时有两个靠近北极圈的科技强国就表现出对南极大陆的极大兴趣,一个叫俄国、一个叫德国。
上一期关于南极的视频我们说,理论上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类,就是1820年的一位德裔沙俄海军中将——冯·别林斯高晋。
到了二战结束以后,美国一跃而起,继承了德国的科技档案,似乎也逐渐摸到了南极秘密的门路。
但是,南极的冰天雪地,对于美国这个温带国家来说,确实有点突破极限。即使美国人当时的情报显示似乎有20艘本该向盟军投降的德国U型潜艇逃到了南极隐藏,但他们还是不太提得起兴趣去南极一探究竟。
一直到1959年,一个新闻惊动了全世界——苏联刚刚完成了第三次南极远征,穿越了南极点,建立了苏维埃站、先锋站、共青团站等等南极据点,美国人这才惊慌失措——我们又一次被红色苏联击败了!
而且,南极冰盖下究竟有什么,美国这会儿应该是比较心知肚明了。
接着,着急上火的白头鹰于1959年迅速在南极下了两手棋还击毛熊:
1,50国签订《南极条约》规定南极只能用于和平目的,冻结一切国家的领土主张,宣布南极为人类共有;
2,启动USAP,也就是美国南极计划,赶紧追赶毛熊脚步,深入南极!
但是,白头鹰的问题来了,深入南极的船在哪里……
管不了那么多了,先上路要紧,1959年,白头鹰派遣了一艘具有破冰能力的埃尔塔宁号货船前往南极!与此同时,加紧对埃尔塔宁号的魔改升级。埃尔塔宁号可谓民主美国在南极反击红色苏联的头号功臣,很有故事、也很有冷战时代感的一艘船。
今天,互联网上的公开的的资料显示,埃尔塔宁号在1962年魔改完成以后,前往了南极霍恩角附近进行科考,当埃尔塔宁号到达预定位置后,将一个深海摄像机放入了海底4000米的深度,拍摄了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洗出来以后,所有人都傻眼了。
照片上是一个巨大的天线……
今天,你在网络上可以轻松的找到这张照片,它叫“埃尔塔宁天线”,维基百科上就有。
但是,按照一般思路,在南极发现的这种“惊奇档案”不应该在网络上如此“石锤”啊,那这个“档案”又是怎么“流出”的呢?
研究“埃尔塔宁天线”的爱好者说,这张照片并不是拍摄于美国宣称的1964年,而是埃尔塔宁号第一次前往南极的1959年。
因为,拍摄这张照片的霍恩角海域,在1959年的时候,正是苏联船主要的“科考”区域,美国着急追赶苏联,必然先去苏联“科考”的区域“尾随”。
拍到这个“埃尔塔宁天线”的第一时间,美国人被震惊了。
这个“天线”笔直、坚挺,细长的天线杆上有5组分枝,每个分枝上还有一个如同雷达球一样的凸起物,分枝也是笔直、坚挺向外伸展的,与天线杆呈90°垂直,天线杆的顶端还有一个三叉的雷达头。这可是4000米深的海底,究竟是什么物质能保持如此的笔直和坚挺……
美国人当时被震惊的原因到也不是因为它疑似一个“外星人天线”,而是美国人怀疑这是一个他们科技无法企及的“苏联秘密科技”。
接着,美国科学家秘密的研究了五年之久,到了1964年,美国科学家实在搞不懂这个“苏联秘密科技”,就将资料泄露给了苏联,准备看看苏联的反应。
结果,毛熊一看,艾玛,这哪儿是我埋的天线,你研究了5年都研究不出来?准备耍我是不是?耿直毛熊担心这其中有诈,就侥幸将这个绝密档案交给了《新西兰先驱报》,公之于众。
这一公布不要紧,顿时引起了全人类社会的恐慌,不明真相的群众们立刻脑洞大开,这就是一个“外星人天线”,外星人正在监视全人类,人类快被美苏两个大爷用原子弹玩儿完了!
这时候,美苏才意识到,这下玩儿脱了,再这么下去,别把南极的核心机密抖给全世界了!
于是,接下来,就是长达40多年的“强行辟谣”和“曼德拉效应”修改全体记忆。
这个“埃尔塔宁天线”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是2003年。
在一个访谈节目中,水下声呐专家德玛丽(Tom DeMary)表示,为了搞清楚“埃尔塔宁天线”的真相,他曾经与一位当时在埃尔塔宁号上工作的海洋学家阿莫斯(AF Amos)联系,阿莫斯推荐给他一本书,叫做《The face of the deep》这本书写于1971年,作者是确立大陆漂移学说的著名海底地质学家,叫做布鲁斯·赫森(Bruce C. Heezen)。
书中说,“埃尔塔宁天线”这个神秘物,已经被确定是一种食肉海绵,学名叫做“克氏海绵”(Cladorhiza conrescens),书中还引证了一副绘制于1888年的克氏海绵插图,绘制这张插图的人是著名生物学家格拉西(Louis Agassiz)之子亚历山大·格拉西(Alexander Agassiz)。
插图和“天线照片”相比,除了插图更加“柔软”、更像生物以外,其他特征几乎和“天线照片”一模一样。
插图的绘制者恰好在插图旁边还写了一段笔记,笔记上说:这个食肉海绵有点像太空时代的微波天线,海绵的末端有分枝的根,沉入泥浆当中。茎上有四到六
个具有“蕊瓣”的结,像是天线的附着物,它们显然像灌木丛一样覆盖了海底大片的区域……
好了,到此为止,一段严丝合缝的论证以后,所有关于“外星人天线”的谣言都不攻自破,所有人的恐惧心似乎都被顺利的“曼德拉效应”了,什么“埃尔塔宁天线”,这不过是一个克氏海绵而已。
但是,在爱好者的眼中,这场“曼德拉效应”之中,还是有一个破绽。
那就是,这种照片里的“天线”究竟有多大?
今天,我们虽然在网络上可以轻松的找到这张照片,但绝找不到它的具体尺寸。
为什么一切资料中“天线”的尺寸都被隐瞒了?
按理说,五六十年代,拍摄一张海底4000米的海床照片非常不容易,即使是考虑成本,科学家也不太可能拍摄一张微距照片,这张照片应该是一张广角照片,也就是说,整个照片中应该覆盖的海床面积应该相当大。经过一系列的推测后,爱好者认为,照片中的“天线”至少有150米高!
如果150米这个尺寸成立,那海绵说肯定就不对了,哪有150米高的海绵,还能在4000米的海底这么笔直、坚挺……这显然是一个科学家在利用“曼德拉效应”的破绽。
既然是“远古外星人的遗物”,那就应该会在人类的历史记载中留下蛛丝马迹,这是吉尔伽美什传说中的“死亡之海海底的生命之树”吗?这是三星堆的“生命之树”吗?这是犹太人的卡巴拉“生命之树”吗?
最后,爱好者锁定了离这个区域文化上最接近的远古记录——1万公里外,美国中部犹他州的印第安人岩画,印第安“生命之树”的形象是这样的,大家自己看吧,究竟是克氏海绵插图更像这个“天线照片”一些呢?还是印第安生命之树更像一些呢?
难道,南极4000米海底的这个遗物当真就是一颗人类梦寐以求的“生命之树”?“外星人”或者说“暗中保护人类的高等文明”就在南极的冰盖之下?他们还欠一颗生命之树没有给人类?
好了,这张照片里的物体,究竟是克氏海绵,还是外星人天线,还是生命之树,大家见仁见智。
还是那句话面对神秘和未知,你、我的观点可以不同,也必然不同。
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柜 http://3683.bidad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