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19日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我国将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
《意见》指出,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2年,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在塑料污染问题突出领域和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
到2025年,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重点城市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曾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从当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并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然而,随着近些年电商、快递、外卖行业的迅猛发展,我国禁塑形势也发生了不小变化,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健全塑料制品长效管理机制,显然迫在眉睫。此次“禁塑令”,相对于以前的版本,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次“完善和升级”。
塑料微珠通常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可以说塑料微珠在环境中无处不在,科研人员已经在海水、食物、空气和自来水等来源中都检测到了不同浓度的塑料微珠。
它本身所含的以及在水中吸附的有毒物质能经由食物链累积,最终可能进入人体,威胁人体健康。去年,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全球人均每周摄入近5克的塑料微珠,等同于一张信用卡所用的塑料。
当前全球塑料、合成树脂等类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已经成为仅次于金属和水泥的第三大重要材料。但其废弃物已成为“白色污染”的源泉。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各国纷纷加强降解塑料的研发和推广,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为了应对塑料微珠造成的环境问题,近年来,很多国家已经陆续颁布了相关禁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调查显示,全球至少已有67个国家和地区对一次性塑料制品采取限制措施,推动可降解塑料需求增长。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报告,2020年,预计全球生物降解材料需求总量将达到322万吨左右,年均需求增长速度超过16%。
在“新版限塑令”出台后,华泰轻工团队率先发布解读报告指出,此次限塑新规更具系统性、协同性与有序性,提出政策措施基本涵盖了塑料制品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处置全过程和各环节,在禁止、限制类管制要求提出同时也明确了推广应用替代品,更有利于治理塑料污染的长效机制建设。华泰轻工团队认为,随着新版限塑政策逐步推进,环保纸袋、食品卡纸将成为较为理想的餐饮环保包装替代材料,需求有望持续提升。
除了卡纸之外,可降解塑料也成为券商普遍认可的替代品之一。
关注:
了解更多请登陆 控制箱 http://www.bidaec.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dalangzhen.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saga.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nanqian.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xinjiang.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qiaoxi2.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kezilesukeerkezi.bidad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