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石刻现状令人担忧,委员:加棚保护南京露天国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3日12:35 龙虎网 | |||||||||
【龙虎网讯】留存迄今的南朝石刻,大体分布在南京的江宁区、栖霞区和丹阳市、句容市等地。千余年来,由于人为破坏、战乱扰动、自然侵蚀、雷电击打等外在因素和岩石本身风化等多重作用下,大部分石刻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和散失。如今,这些“露天国宝”虽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近20年来的现状,却令政协委员们担忧。 记者目击:“国宝”已满是裂痕
在新合村狮子冲陈文帝陈蒨永宁陵前,有两座石兽,各为“麒麟”、“天禄”,它们被学术界誉为南朝陵墓石刻中的上佳之作。但记者在一片鱼塘边见到这两座名副其实的国宝时,所见的只是严重的风化和石兽身上深深的裂痕。当地人告诉记者,附近有几个大化工厂,所形成的酸雨和空气腐蚀都是对这些石刻雕塑的破坏。 甘家巷小学里保存着梁安成康王萧秀的墓石刻,据称这是新合村村委会当时投资20万元建成的,也是保存和保护最好的一处石刻,但记者所见的也只是露天存放的两排石刻,满是风化的裂痕。 政协委员:露天保护难以到位 民盟江苏省委的委员们认为,各级部门在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中,对南朝石刻的保护是积极认真的,但由于石刻分散、且露天的现实,因此在客观上使保护难以到位。 以现存甘家巷小学内的萧秀墓前石刻为例,该小学十分重视石刻的保护,不仅组织学生清理了石刻周边的臭水沟、平整了土地、石刻护以铁栏,学校还成立了少儿文物保护所等。在近期调查时,从小在此长大的该校看门人说他小时候碑文清晰可见,但如今碑文因空气酸雨腐蚀严重已漫漶不清,几无一字可辨。 建议:借鉴兵马俑保护办法 委员们建议,不妨借鉴西安兵马俑加大棚防雨保护、安徽潜口将散落的古民居集中保护、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馆现有的南朝石刻馆存保护的成功做法,介绍有关历史沿革、价值,并建大棚就地保护陵墓石刻。 对位置较远且成组并有就地保护环境的石刻,设立分馆建棚保护。如萧宏、陈霸先、陈蒨陵墓石刻。对于把散落在田野间、房屋边、道路旁等,失去保护环境和基本条件的,不成组的残破石刻,可以集中到南朝石刻艺术馆中分区陈列展览。如栖霞尧化镇张库村的佚名墓,仅存两个石柱,一个只有柱座,一个残缺不全;马群镇狮子坝村仅存一已残损的石辟邪。石刻集中保管展示后,应在原址设立复制品或记事碑,以示后人。金陵晚报记者刘泱 新闻附件:南京南朝陵墓石刻体现南京六朝古都神韵的艺术瑰宝——南朝陵墓石刻,在江苏省内共有32处,其中南京地区有19处,分布在江宁、栖霞等处,19处陵墓石刻中,帝陵共3处,另有失考墓7处。其年代最早始于南朝刘宋,距今约1500年,石刻中地镇墓神兽分双角天禄、独角麒麟与无角辟邪三种,是广为人知的南京市标的原形。南朝陵墓石刻保护单位包括武帝刘裕初宁陵石刻、张家库萧融墓石刻、梁建安敏侯萧正立墓石刻、梁安成康王萧秀墓石刻等17处南朝陵墓遗址。 (来源:金陵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