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研究员 刘荣荣、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朝鲜半岛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王付东
内容提要:2016年10月,韩国朴槿惠政府爆发“亲信干政”丑闻,引发政局持续动荡,并导致国会通过朴槿惠弹劾案。韩国政局动荡呈现出民众参政热情高涨、新媒体和互联网大行其道、政治诉求多元化、集会“非暴力”等特点。“亲信干政”只是政局动荡的导火索,朴槿惠政府的政策失误与韩国长期积累下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弊端才是推动事态发展的根本动力。动荡后的韩国正面临着高涨的改革民意,新一轮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步履维艰,政党版图剧烈变化,政治和社会极化等考验,其政局走向将影响半岛和地区局势。
关 键 词:韩国政治/朴槿惠/亲信干政/朝鲜半岛
2016年10月,韩国朴槿惠政府爆发了“亲信干政”丑闻,引起轩然大波,对韩国政局的影响力远超外界想象。韩国连续数周爆发大规模烛光集会,在民众的高压下,韩国国会于12月9日以234票赞成、56票反对的绝对多数通过了对朴槿惠的弹劾案。此番韩国政局动荡存在哪些特点?一桩貌似并不罕见的丑闻为何掀起韩国政界飓风?有哪些深层次矛盾推动了韩国政局的剧变?未来韩国的政局走向如何?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
朴槿惠的“亲信干政”并非近期才发生的新闻,韩国政界自20世纪70年代就有关于宗教活动家崔太敏及其女儿崔顺实与朴槿惠关系非比寻常的传闻。早在2007年,朴槿惠和李明博争夺大国家党总统候选人时,“亲李派”就爆料她受到崔顺实控制,但人们以为这是政治抹黑行为。2014年11月28日,韩国《世界日报》曝光了崔顺实的前夫郑润会秘密干政,朴槿惠“亲信干政”的问题开始为外界关注,但事情未被深究。2015年10月和2016年1月,韩国九大财阀分别捐款486亿韩元和288亿韩元(共约人民币4.8亿元)设立了“MIR财团”和“K体育财团”。2016年下半年,媒体陆续爆出崔顺实和总统府的秘书安从范等人介入两家财团募资的传闻。同时,崔顺实女儿“走后门”考取梨花女子大学的丑闻也被曝光,引起该校师生抗议,大批警察参与镇压,崔顺实的政治圈引起关注。10月24日,韩国“JTBC”电视台曝光了崔顺实电脑中存有总统演讲文草稿这一“重磅炸弹”,坐实了崔顺实与朴槿惠之间非同寻常的关系。韩国检察院设立“特别调查部”,开始调查该事件。朴槿惠连续3次发表对国民谈话表示道歉,试图挽回局面,但拒绝主动下台。民众开始每周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对政府进行施压,政局风向大转,并最终促成朴槿惠弹劾案的通过。此次韩国政局动荡中表现出的一些特点,值得关注。
第一,民意沸腾促成政局剧变。近年来,韩国民众参政热情不高,多数人对政治漠不关心,“局外人”的感觉愈发强烈。2015年韩国一项统计显示,66.3%的民众不关心政治,59.6%的民众认为普通人无法对政治产生影响,仅有12%的人认为能对政治产生影响。①由于未预料到民众反应,在丑闻爆发之初,韩国各党派争执不断。执政的新国家党与在野党之间,第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与第二大在野党“国民之党”之间,新国家党内的“亲朴派”和“非朴派”之间,在更换总理人选、成立举国中立内阁、修改总统制的宪法规定、朴槿惠提前下台和进行大选等问题上争执不下,无法实质性推动事态解决。朴槿惠总统对民意也估计不足,几次对国民谈话都蜻蜓点水,否认自己有大的过错,反而认为能够扳回政局。甚至在烛光示威之初,还有保守议员宣称“烛光会被风吹灭的”。②但民众的积极参与最终改变了政局走向,成为推动韩国政坛剧变的主要动力。自10月29日开始,韩国连续数周爆发烛光集会,参与人数增速惊人。③朴槿惠弹劾案通过后,烛光集会仍未间断。截至2016年12月31日,已进行10次集会,共有1000多万人次参与。韩国人的政治参与热情以此为契机高涨。2008年“牛肉风波”集会的参加者以青年为主,而本轮集会的参加者年龄段更为平均,高年龄层的占比显著增加。④民众对自身的力量也更为自信。集会现场的调查显示,75%的人认为民众集会对朴槿惠的去留和政局走向产生影响。⑤随着朴槿惠的支持率暴跌至4%的历史最低点,韩国任何一个政党、议员和政治人物都再也无法静观其变,而只能被民意裹挟前行。在野党摆脱了争执不断、犹豫不决的状态,拒绝了新国家党提出的朴槿惠4月提前下台的折中之策,坚定了弹劾朴槿惠、通过法律手段处理朴槿惠违法行为的决心。民意对朴槿惠的极度不满也加剧了新国家党的分裂,促使该党“非朴派”议员在弹劾案中倒戈一击,高票通过了弹劾案。韩国媒体惊呼,民众的力量改变了韩国政治的“语法”⑥。
第二,新媒体和互联网加速了事件的发酵和扩大。无可否认,传统媒体在关注、爆料朴槿惠丑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朝鲜日报》最早爆出总统府秘书禹柄于涉嫌腐败,《韩民族》和“TV朝鲜”报道崔顺实和总统府安从范等人介入“MIR财团”和“K体育财团”,“JTBC”电视台获得了崔顺实电脑,发现了崔顺实与朴槿惠关系亲密的关键证据。但新媒体和互联网发挥的作用更为抢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促进了丑闻的快速传播,在烛光示威的组织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韩国是世界上互联网和新媒体最为普及的国家之一,“脸书”用户多达1700万人。当总统丑闻曝光后,韩国的互联网上铺天盖地充斥着相关的报道、图像、分析和分享,网民们还顺藤摸瓜、不断挖掘出丑闻的新线索。与此前的烛光示威不同,本轮韩国烛光集会并没有强有力的组织者,但却实现了史上参加人数最多、井然有序、口号一致,这要归因于“脸书”等社交媒体在揭露丑闻、组织集会、引导统一行动发挥的枢纽作用。⑦二是改变了韩国传统政治的游戏规则。某种程度上说,精英阶层通过复杂、专业化、一般人难以理解的制度设计,使一般民众无法轻易介入政治运行的黑屋子,从而确保精英统治的有效性和延续性。于是,当现存政治体制无法解决民众的关切时,通过“体制外”动力推动体制变革成为全球性的浪潮。与此类似,每当韩国民众对于现实政治有不满、要求改变的时候,常常会遇到政治精英们巧妙使用设计复杂的“制度”这堵墙来抵挡。本轮烛光示威为突破这一困境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视角和思维方式。新媒体的支持者指出,“议员们四年里无所事事只是等待竞选,竞选结束后却没有‘售后服务’”,必须用信息技术革新落伍的代议制民主。⑧新媒体为韩国民众提供了进行全民讨论政治议题的“公共空间”,民众在其中获得了更为实际的发言权和参政权,克服了政治精英与普通民众之间的鸿沟。关于朴槿惠丑闻的知识、信息和分析因之而不断深入,传统上“水泼不进”、封闭、专业的政治圈日益暴露在阳光下,政治运行越来越难以私密化。在此次动荡中“暴得大名”的城南市长李在明敏锐地意识到,现代政治的“范式”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民众依靠新媒体和网络发挥集体智慧,逐步摆脱了从属于政治的处境,成为与政治圈对等的存在。⑨
第三,政治诉求多元化。韩国近年的民众集会多针对美军装甲车压死女学生、派兵伊拉克、进口牛肉、自贸协定(FTA)等具体问题。但本轮集会民众并非只是要求朴槿惠下台,而是提出更为广泛和深刻的要求,不仅要求调查和修正朴槿惠任内的“世越号”事故、国立教科书、韩日慰安妇协议、开城工业园、“萨德”部署等争议问题,更是提出了进行根本性的政治经济制度改革,解决韩国几十年积累下来的顽疾,铲除产生腐败根源的诉求。在民众高涨的改革呼声下,左右两派的政治精英也纷纷提出了各自的改革主张。保守阵营的方案主要集中于政体改革,但无意进行深层制度性变革。如实行美国式的总统制,实现三权分立,由目前的五年单任期制改为四年可连任制。也有主张废除总统制、实行议会内阁制。⑩进步阵营的主张则更进一步。他们指出,韩国政局动荡的根源不在朴槿惠和崔顺实个人,而在于产生这两个人的政治经济制度,因而韩国下一步的方向不仅仅是总统更替,而是进行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深层变革。(11)政治上,克服代议制民主异化导致的民众与政治隔阂,(12)增加民众的实质民主权利,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经济上,反对导致贫富分化的新自由主义政策,打破传统的财阀主导结构,保护中小企业发展和劳工权利,增进民众福利。还有激进的观点主张实行“直接民主主义”,由民众利用网络从普通市民中选出1000多名“议员”组成“市民议会”,积极介入现实政治。(13)
第四,群众集会呈现非暴力、有秩序和可控的状态。本轮大规模群众集会不同于“4·19”运动(1960年推翻李承晚政权)、20世纪80年代的民主化运动和2008年牛肉风波等,未出现冲突流血和市民自杀等过激事件。民众定期在周末集会,表现克制理性,遵守法律,聚散有序,未影响到社会正常运行。警察与民众之间没有发生冲突,双方甚至共同喊出“非暴力”的口号。(14)议会内部也表现比较克制,并未出现此前议员在弹劾案中打架的场景。民众诉求目前为止得到了政治精英的呼应,各方都表示服从法律和宪法,强调按规则办事,表明韩国公民社会和政治文化的发育逐步成熟。
韩国政局动荡并非单单是一次总统丑闻引发的政局突变、权力易位,其中既有朴槿惠政府的政策失误原因,又有韩国长期存在的深层矛盾作祟,并与国际大环境相互映衬。因此,对韩国当前局势剧变的深层动力分析尤为重要,成为我们了解当代政治风向变迁的一个重要参照物。
从现实层面来看,朴槿惠任内的一系列政策失误导致民心背离。内政方面,朴槿惠任期内屡屡出错。一是用人不察。由于生长在总统之家,朴槿惠自幼与外界接触较少,父亲朴正熙遇刺后,她更是长期与外界隔绝,缺乏在基层打拼、行政的经验,因此在用人方面经验不足,且不善沟通。(15)从“亲信干政门”爆出的内容来看,朴槿惠只听信崔顺实等少数几个亲信的意见,而与阁僚、秘书、党内外议员的沟通严重不足,这也成为“亲信干政门”爆发的重要原因。二是任内危机事件频发,应对失措。2014年4月,“世越号”沉船事件发生后的七个小时内,朴槿惠竟然行踪不明,政府机构指挥迟缓、混乱、失误频频,导致救援不利,酿成304人死亡的特大事故,这成为朴槿惠弹劾案的指控内容之一。(16)2015年,韩国爆发“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之初,各政府机关互相推诿、隐瞒信息、处理不畅,直到疫情扩大后才慌乱,导致疫情迟迟无法减退。为此,朴槿惠的支持率曾数次暴跌至30%以下。三是政党关系处理不佳。朴槿惠疏于与在野党沟通,并利用公权力打压在野势力,导致朝野对立激烈,极大影响了国政运行。例如,朴槿惠政府以“图谋煽动政变”为由强制解散了左翼的统合进步党,引发争议很大。朴槿惠在关闭开城工业园、历史教科书国有化(被外界攻击其借机为朴正熙的亲日和独裁洗白)、部署“萨德”、签署日韩《军事情报保护协定》等重大决策上,并未与在野党进行充分沟通,就单方面强行推进。在执政党——新国家党的内部事务上,朴槿惠因政见不同,施压罢免了新国家党刘乘旼议员的国会代表(党鞭)职务,打压前党首金武星等人,并在2016年4月议会选举的公荐中因打压异己而导致大败,引起党内“亲朴派”与“非朴派”的公开分裂,导致朴槿惠在弹劾案中遭遇执政党议员大幅倒戈。
外交方面,朴槿惠政策缺乏平衡感,加剧了韩国周边环境恶化。朴槿惠外交安保团队失衡,被称作外交安保“司令塔”的国家安保室两任室长金章洙和金宽镇都是以强硬保守而著名的军人出身,且都曾任防长,发挥中心作用,导致军方影响力越来越大,而外交部和统一部的作用逐渐弱化,对外政策屡屡因过度强硬而被外界诟病。对朝外交本是朴槿惠赢取国内支持的“王牌”,特别是她在任内对朝鲜进行的三次核试验的应对,因沉着果敢而换来国民的高支持率。但她提出的“韩半岛信赖进程”、“统一大发论”、“德累斯顿宣言”等诸多对朝政策设想毫无进展,被批评为善于绘制蓝图,缺乏实践。朴槿惠追随奥巴马政府的对朝“战略忍耐”政策,推动国际社会加大对朝制裁和孤立,导致南北之间的政治、经济、人文交流陷于全面停滞,半岛发生擦枪走火乃至引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上升。因此,她的对朝政策逐渐受到专家和民众的质疑。在对华政策上,朴槿惠不顾中国和国内反对之声,在未与内部阁僚充分协商的情况下(17),强推“萨德”,使其前期苦心经营的中韩关系面临功亏一篑的局面,也使半岛卷入了中美大国对峙的险局。在对日外交上,朴槿惠前期在慰安妇、历史问题上坚持原则,对日外交是其加分项,但后期不顾国内反对,强行与日本政府达成慰安妇问题解决协议和签署日韩情报保护协定,大大触怒了民众,反而让日本掌握了外交主动权。经济方面,朴槿惠继续维持财阀主导的经济体制,无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朴槿惠上台之初曾誓言推行“经济民主化”,抑制财阀和扶植中小企业发展,但她与三星、现代、LG等大财阀总裁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被曝光,反映了朴槿惠对财阀的高度依赖。财阀经济抑制了韩国中小企业发展和创新,导致韩国经济迟迟不能转型升级,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朴槿惠提出的创意经济、“474”经济发展目标(实现潜在经济增长率4%、就业率70%、国民收入4万美元)也成为泡影。2015年韩国GDP增速降至2.6%,创三年最低。(18)2016年,韩国青年失业率高达10.3%,创下17年来新高。(19)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前韩国政局的动荡固然与朴槿惠执政失误和个人问题等有密切关系,但韩国社会长期积累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顽疾才是推动事态发展的根本动力。
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柜厂 http://3683.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shiguai.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chengxian.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dashiqiao.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nanhe.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suxian.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wulatehou.bidad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