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幼熟读儒学典籍,强调经世致用,以实用为要旨,提倡反躬自省、格物明理。
从背景上看,他似乎只是一个讲经论道的读书人。然而曾国藩在政绩上的辉煌成就,又不得不让人另眼相看。
曾国藩主张发展实业,在他的倡议下,清政府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近代中国的第一艘轮船,第一所兵工学堂,第一批引进印刷的西方书籍,都是曾国藩的政绩。可以说,他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之一。
历史上的“曾国藩热”大概有两个阶段。
二三十年代——第一波“曾国藩热”
第一个阶段大概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与当时轰动全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密切相关。
众所周知,太平天国运动混杂着农民起义和宗教革命两种因素,既是在政治上对封建王朝统治的挑战,又是于思想上对统治了中国千百年的儒家意识形态进行全盘否定。这一运动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剧烈的思想动荡。
此时,曾国藩挥笔写下《讨逆匪檄》,将镇压太平天国之事,视为捍卫中国传统纲常伦理的生死之战。1936年,胡哲敷出版的《曾国藩》一书,曾谈及此文:“这是曾氏与太平军根本抵触的所在,简直可以说是一种宗教战争。所以他始终不懈,为的就是要保持名教,恐怕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这是曾氏的心迹。”
而在风云激荡近代中国,曾国藩的观念被正在呼唤儒学精神回归的民国文人重视,他也逐渐成为精英阶层心中向往的理想对象,不少文人政客的曾国藩情结也由此滋生。民国时代一大波的研究著作在为曾国藩塑造“正统文化捍卫者”的形象,他在民国文人眼中的地位慢慢上升到一个不可及的高度。此时,曾国藩也受到了有着浓厚士大夫情节的蒋介石长期的推崇。
面对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大事,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 “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这一主张放在今天看仍有价值。曾国藩的一生秉承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学理想,这也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共同理想。
八十年代至今——第二波“曾国藩热”
如果说,近代曾国藩受到推崇,是特殊政治环境中树立起来的英雄形象,那么,自从八十年代以后再次兴起的这波“曾国藩热”,则与成功学在中国的发展脱不开干系。
这波浪潮中曾国藩的政治符号意义大为削弱,曾国藩的形象也得到了重塑。1990年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推出这套书仍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年轻人急于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中收获成功和财富的时候,帮助人们寻梦的成功学逐渐进入中国市场,在当时曾流行过这样一句话,“从政要读曾国藩,经商要读胡雪岩”。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曾国藩作为汉人,能在获得满清政府的信任,多次被委以重任,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率先训练军队平定太平天国,晚年又能心怀局势动态,开眼看世界,积极引领洋务运动,这份胆识和魄力实属异于常人。
持续了数十年的新一轮“曾国藩热”热度未见颓势,并不代表曾国藩被人们重新理解,对于处在迷茫期的奋斗者来说,“曾国藩”更像是一个理想目标和精神动力。
当历史已经随时间的迁移逐渐变得遥远,反而能给当代人提供一处精神净土,以此来逃离现实生活中的焦虑和不安,同时在这些早已远去的身影上找到榜样力量。若想从往事中寻求成功的经验与典范,曾国藩是当仁不让的人选。
回到罗振宇的跨年演讲,罗胖仿佛对曾国藩格外喜爱,而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在文章或演讲中引用曾国藩的故事,他在此次演讲中表达的观点和曾国藩的经世致用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就是说,脚踏实地,经世致用,只有“做事的人”才能有机会做成事。
罗振宇说,直面挑战,躬身入局者,皆为我辈。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时代在变化,我们每天面临无数机遇和挑战,或许真的有太多时间花费在琢磨上,能够积极入局成就大事的人还是少数,而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就是能够脚踏实地的人。
曾国藩的经世致用理念,在今天仍有巨大的参考价值,可见,“曾国藩热”要持续很久很久了。
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亚马逊Kindle】在字里行间,一起涨姿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了解更多请登录 配电箱 http://3683.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hanjiang2.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xichangzhen.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penglai.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zhengchangzhen.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yonghe.bidad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