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专访李兰娟:不仅要奋战科研,也要实现成果转化

2020-02-05 04:28:47浏览:3评论:0 来源:配电柜   
核心摘要:新华网杭州5月27日电 作为我国人工肝技术的开拓者,李兰娟用创新技术打赢了一场医学“硬仗”,但她不求功与名,转过身继续奋斗在






新华网杭州5月27日电 作为我国人工肝技术的开拓者,李兰娟用创新技术打赢了一场医学“硬仗”,但她不求功与名,转过身继续奋斗在医学临床和科研之中,用每天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的辛劳,撑起了肝炎患者的希望与未来。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


攻坚医学一线做一支最美的铿锵玫瑰


?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李兰娟,自1986年开始带领团队进行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研究。从1986年课题立项开始到1996年,在这十年间,她利用独创的人工肝技术成功救治了45例病患,为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技术变革。


“我最喜欢的职业就是医生,因为医生可以帮助病人战胜死亡,重获生命的美好。”提及自己的职业,李兰娟温婉地笑了。这样一位看似柔弱的女性,十年如一日的科研攻坚,在重症肝病诊治领域取得了系列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如今,她和她的团队以过硬的技术成功救治了数以万计的重症肝病患者,在我国医学领域竖起了一面旗帜。


“对科研人员来说守护初心,奋力前行是最大的收获。”回顾人工肝技术的研究之路,李兰娟慎重地说出了这句话,看似云淡风轻,实则饱含了医学科研人员的呕心沥血。在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这一项目的研究初期,很多人报以怀疑的态度,认为人体的肝脏功能太复杂,人工肝的技术不可能成功。但李兰娟坚定内心的想法,不被这些看法所扰,“研究需要时间,要花工夫,要克服很多难点,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埋头苦干、坚持技术创新的李兰娟和她的团队在1997年获得了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些奖项给孜孜不倦投身研究的李兰娟和她的团队带来了荣誉、肯定和欣慰,也让他们看到了人工肝技术的未来。尽管在研究过程中已经获得了成功,李兰娟和她的团队仍继续对技术进行不断创新,最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人工肝救治系统,这套系统被称为“李氏人工肝系统(Li-ALS),它开辟了重型肝炎治疗的新途径。


人工肝技术的应用将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由88.1%降至21.1%,将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由84.6%降至56.6%。目前,李氏人工肝系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已应用于31个省市、300多家医疗单位,累计治疗肝衰竭10万余次。


?


不畏艰难向着雨后的彩虹进军


?


谈及医学科研中的最大特点,李兰娟表示,如何更好地把临床和科研做紧密的结合,是当下很多医学科研人员包括自己带领的团队正面临的问题。巧妙地在这二者中取得平衡,可以对我国医学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例如,在临床中遇到的医学难点和科学问题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随后把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中,通过实际检验后,再进行推广应用。“我认为,任何科学研究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有科研人员遇到失败时,不要责怪他,应该支持他,帮助他解决困难、克服困难,激励他继续在科研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针对目前科研成果转化的问题,李兰娟表示,如今,我国科研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应该鼓励科学家到企业中去做科研,激励他们转化自己的科研成果,这不仅能激发科研人员的热情,也会对我国医学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



作者: 刘丫
 
[责任编辑: 钟艳平]



了解更多请登录 电柜 http://3683.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lixia.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zhanggouzhen.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haokouzhen.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zhoujibanshichu.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jiangsu.bidadk.com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配电箱价格:2021推荐配电箱_家用配电箱

上一篇:

开工第一天,钉钉、企业微信都崩了!目前已恢复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