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中东欧版】编者按
一夜之间,祖国成了我们回不去的故乡。
而当太阳再度升起,
我们却发现,自己和祖国的距离,从未如此接近。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在中国发生后,
奥地利侨界第一时间积极行动,
这些日子以来,
《欧洲时报》中东欧分社的访客络绎不绝,
从奥地利各处赶来的华侨华人纷纷慷慨解囊,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有人脉的联系人脉,
有资源的协调资源……
在海外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易,
然而这一刻,他们都放下了对小我的执念,
每一天,我们在《欧洲时报·维城》编辑部被无数次地感动着,
今天起,我们决定把这些感人的瞬间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
因为,
我们始终相信:
众人拾柴火焰高。
生命无常脆弱,
一人尚且踏不倒地上草
但当我们携手同行,
众人便能踩出战胜疫情的阳关大道。
父女齐上阵
奥地利浙江商会创会名誉会长温怀钦、温雅父女早已扎根奥地利多年,但是他们对祖国的感情依旧炙热。得知国内疫情的消息,温怀钦父女积极奔走,很快从各种渠道收集了大批医疗物资,并以最快速度送到国内。

温怀钦温雅父女捐赠物资。(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这已经不是温怀钦第一次为祖国出力了,早在2008年雪灾还有汶川地震时他就带领大家冲在最前线。
温怀钦目前身在国内,我们通过电话连线第一时间采访到了他。“这场战役中没有局外人,所有人都必须并肩作战”!值此祖国危难之际,温怀钦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群策群力,为了老家人民,也为了祖国同胞,他积极同国内各个机构保持联系,同时要求身在奥地利的亲人在当地寻找紧缺的专业物资。温怀钦表示,作为海外华侨,虽然远离祖国多年,但一腔爱国的热血从未冷却,未来将努力筹集更多物资,发动更多人加入这场战斗,争取早日打退病魔。
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领侨处在协调奥地利侨界物资捐款方面也发挥了很大作用,温怀钦、温雅父女的物资正是依托大使馆,特事特批,通过国航以最快速度发往中国国内。
海外武汉人急了
居住在维也纳的武汉籍医护人员罗女士已经来奥六年多了,身为一个武汉人,罗女士的家人、同学都在国内。疫情爆发后罗女士一直十分担心在祖国亲朋好友的安全。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罗女士在出国前曾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工作十年,如今奋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很多医护人员都是罗女士的同学。新型冠状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医护人员的防护工作至关重要,罗女士和朋友们在封城前就采购了大批医用防护用品送到了医院。2月3日,罗女士走进《欧洲时报·中东欧版》编辑部,同我们讲述了她作为一个武汉人的感受,采访过程中,她几度哽咽。

罗女士和朋友向武汉医院捐赠物资。
疫情蔓延很快,前线医务工作者却面临物资紧缺的窘境。为了尽快抢购到物资,罗女士同国内的志愿者们密切协作,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订购到了一批口罩、医用护目镜物资。他们在1月23日开始搜罗物资,1月25日到货,随后由志愿者统一将物资送到了医院,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院物资紧缺的情况。
春节本是中国人阖家团聚的节日,但对于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来说,这个节日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同死神较量。既要对抗病毒,又要尽力保护自己,以便救治更多的被感染者。
随着疫情在全国各地爆发,看着同学们在朋友圈里发的求助信息,罗女士心急如焚,自己不在国内,不能和他们一起同死神赛跑,那就尽自己所能从海外给他们一些帮助和支持吧。
罗女士加入了维也纳医务工作者捐献群,大家踊跃捐钱捐物,发挥自己身为医务工作者的优势,积极采购物资送回国内。在维也纳的医务工作者冯丽最近一直身体不适,在家里休息,当得知疫情蔓延的消息,冯丽没有犹豫,带头捐赠,同时她还积极号召自己的妹妹和母亲,一起捐款。
而在中国国内,所有捐献物资的运送都要依赖志愿者。因为恐惧疫情,不少司机都不愿意靠近医院,但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努力同时间赛跑,把一箱箱海内外捐赠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到第一线。
武汉作为疫情中心,吸引了全国的目光,但是罗女士告诉我们,武汉周围的二线城市和周边县城,目前物资紧缺情况比武汉更为严重,希望大家在关怀武汉的同时可以将目光投向这些周边地区,给予它们更多的帮助。
同时罗女士还希望借《维城》告诫大家:很多从中国返回奥地利的华侨华人会选择在家自我隔离,但有很多家庭,只有其中一个或者几个人回国,但是返回维也纳后他们又同整个家庭生活在一起,极易造成交叉感染。罗女士提醒大家,如果必须在家中隔离,请选择一个房间,避免同其它家庭成员接触。
我们不容易,但我也愿意拿出钱来
在维也纳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远离市中心熙熙攘攘的中国游客,默默无闻的在奥地利底层打拼,很多人为了明天的一口饭、为了可以合法留在奥地利而努力工作着。
这样一群在奥地利努力生活的人,他们可能并没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一直在为了一个合法的居留不断努力,即使这样他们也为了祖国慷慨解囊,十欧元、二十欧元……这一笔笔小额捐款中,甚至还有用硬币支付的。
捐出这笔钱,可能他们中的有些人就要饿肚子,或者需要工作更长时间,但是为了祖国,为了广大正在经受苦难的同胞,他们义无反顾。
在留下捐款后,他们拒绝拍照,也拒绝留下真实姓名,但是我们发自心底里对他们表示尊重和敬意。

维也纳华人务工人员发起爱心捐款接龙。
疫情爆发,牵动的不只是中国国内人民的心,生活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同样心系祖国,力所能及地为抗击疫情尽一份力。“我买不起成千上万的口罩,那我就买两盒送到《欧洲时报》”、“我没办法捐成千上万欧元,那我就把口袋里有的几十欧元捐出来”……让涓涓细流,汇聚成海!
抗击疫情,我们责无旁贷
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身上的重担,很多人都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每天都有华侨华人抱着捐款和物资走进《欧洲时报·中东欧版》,希望借助我们的力量把爱心传递给国内。很多华侨华人都向我们表达了谢意,感谢《欧洲时报·中东欧版》提供了一个值得信赖的平台,让大家可以放心地把物资和捐款汇聚到一起。

在奥华人陈胜、敖海鹏来到报社捐款。

孙争文、修杰捐赠医用手套和口罩。
因斯布鲁克长城饭店的华侨厉震在看到了《维城》的募捐信息后,马上发动餐厅全体员工一起捐款,为祖国尽一份力。

因斯布鲁克长城饭店的厉震老板捐赠。
来捐款的华侨华人表示,他们每天看着中国新闻,知道目前医疗防护用品奇缺,做梦都想着在海外购买更多的口罩送回国。“一个商店买不到,就跑遍整个维也纳的商店”、“一家网店取消了我的订单,那就多问几家,同时积极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寻找可靠的货源”……
在我们写下这篇稿件的同时,络绎不绝地还有奥地利华侨华人走进《欧洲时报·中东欧版》,或捐款,或捐物……疫情给我们带来了苦难,那我们就用自己的爱心帮助中国国内的医护人员和专业人士一起击退病毒!
今天,我们记录下的这些瞬间,只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战役中很小的一部分,更多感人的事迹仍在不断涌现!
欢迎大家将你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告诉我们,《维城》将持续跟踪,进行系列报道,请大家密切关注。
了解更多请登录 配电箱 http://3683.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juye.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changyuan.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guanghan.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taocheng.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fushan.bidad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