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蔡英元 图片:于峰(除署名外)
新浪户外2013年6月12日泰国普吉专稿 动笔写这篇报道的时候,我在东航航班上,对着电脑的白屏发楞。不是无话可说,而是片段太多。
还是先从我的赛友,男士健康的专题总监杨明达的故事说起吧:7日北京大雨,明达的航班延误了十几个小时才到普吉——原定当天下午4点到,结果8日凌晨四点还没到(我们大部队登机后,也苦等了4个多小时,可惜和费城交响乐团不是同一架航班,未能欣赏到机舱音乐会)。明达仅仅睡了一上午,下午就和我们一起去观摩赛道。第二天(6月9日)凌晨4点半明达将参加全马,9号恰巧是他的生日。过完这个特别有纪念意义的生日,仅仅3个小时,他又将搭乘凌晨3点的航班回上海,接着转机去欧洲。
飞行万里,连日难眠,就是为了到普吉岛乐古浪(音译自LAGUNA,意为泻湖)参加马拉松。这个马拉松究竟有何许魅力,才能让一个户外媒体“大咖”,在短短3天时间里,发光发热成这样?这不仅仅因为普吉是度假天堂,就像它的宣传语“Run Paradise”,Run才是关键词。
半年前,我和家人在此度假,留下了非常美好的记忆。上次玩浮潜时背部略有晒伤,所以这次带了更多的防晒霜,原想着夏日的普吉更火烫,没想到防晒基本没用上。

一、凌晨起跑潮湿闷热
为了避开艳阳高照,这个比赛是凌晨4点半发枪,3点半手机闹响,吃早饭,然后乘Angnasa酒店的摆渡车出发赴起点。比赛的起终点都设在乐古浪度假村的泻湖边。
杨明达和我参加全马,我俩背着水袋包,身穿SKINS压缩衣,脚踩越野跑鞋,不过,带了头灯却没戴。尽管夜色漆黑,但现场没有选手戴头灯。这让我想起,同样是4点半起跑,北京门头沟百公里挑战赛起点头灯星星点点,是所有选手的标配。马拉松和越野跑的范儿,果然一开始就大不同。4点半一到,有人就想跑,却被拦了回来。原来普吉省长来晚了几分钟,等他致完辞,汽笛鸣响,选手们应声而出。
路灯果然很亮,交叉路口有警车封路,跑出乐古浪附近的乡镇,全部封闭的公路逐渐变为半封闭——和选手同向的车道封闭,对向来车不受影响。马拉松的赛道基本设在公路上,妨碍机动车出行在所难免。在我看来,普吉马拉松已尽量避免阻碍交通,赛道多选择避开车流量大的省道。即便如此,在好几个小时的赛程里,还是有许多车辆在静静等待选手跑过。没有催促,更没有鸣笛,印象里更多的,是微笑的面庞和开心的挥手。
选手跑在公路上,难免会取直线,可以明显地观察到,迎面而来的车辆会慢速为选手让开路线。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普吉居民大都能获益于旅游开发——同样是旅游地,在开罗金字塔、在海南三亚等旅游地,游客稍不留意,就会遇上宰客和敲诈。如此看来,普吉老百姓的友好,是发自内心的。这种生命的光,或许源自佛陀,或许源自安拉。
起跑时我前面估计有50人,大多数选手不算太快,配速5左右。我不断被选手超过,过11K时,看了下表,耗时1小时2分,比预想的要慢些。不过,我的计划是4个半小时完赛,完全可以不疾不徐。

普吉在泰语里,是山丘的意思。虽然乐谷浪马拉松并未穿越岛上最高的山脉,但起伏还是有的,赛道最高点分别在11公里和27公里附近,海拔也仅为50米左右。可就是这50米的爬升,也不可小觑。坡跑能力强的,上坡几乎不受影响,而能力弱的,遇到上坡就只能走了。
暗夜里,远远地看见前面有霓虹灯状的箭头,一开始还以为是公路上的交通指示牌,跑近了才辨别出,原来是志愿者在弯道处手持灯光引导方向。起跑后的一个多小时,除了湿度和黎明前的黑暗,几乎没有太多感受。隐约知道,跑过村落,跑过牧场,跑过橡胶树林。待到6点左右,天色逐渐亮起来,发现自己跑在丘陵和田园之间,四周雾气升腾,身边绿意盎然,各色的泰式民居掩映在朝霞之下,周遭一派热带风光。
由于整个赛道位于普吉岛西北,我此时正向北边的普吉机场方向跑去,右侧的山梁挡住了东边的日出,也挡住了阳光的灼射。每片透亮的朝霞,都令人愉快,此时似乎连湿度也下降了,不知道是不是景色给人带来的力量。跑到一个上坡时,正好看到山野杂志的于峰。他这次放弃了参赛的机会,和跑者世界的晓寒一起,充当我们媒体团的官方摄影师。坐在泰国常见的小绵羊摩托后面,看选手们汗流浃背,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继续往前,跑到普吉机场附近的NaiYang海滩,隔着岸边的树林能够看到白色的海滩,这里也是普吉有名的自然保护公园,单论风景,可能是赛道全程最可称道之处。遗憾是尽管海滩近在咫尺,我还是只能跑在公路上。这时不由想起参加香港百公里时,踩着被海浪浸湿的沙滩,感受踏波前行的愉悦。马拉松和越野跑的区别就在于此:地硬、车多、变化少。即便是普吉岛这么美好的马拉松,也阻挡不住我对越野跑的向往。
二、途中体味普吉文化
跑过NaiYang海滩不久,就来到半程的折返点,随着脚上的芯片刷过地上的感应器,蜂鸣器的响声告诉自己,赛程已经过半。在这里,我看到明达在吃东西,他大概是几公里时和我打了声招呼,然后一直在我前面几百米。今天是明达的生日,他的赛前目标是4小时完赛,我希望他能把这个成绩作为最好的生日礼物送给自己。
我在半程的补给站也吃了不少切好的香蕉和西瓜,喝了一杯甜味饮料和一杯冰水。水袋里的电解质饮料(美瑞克斯等渗能量饮)还有一升多,我大概隔10分钟左右嘬一口,确保自己不会出现痉挛。随着气温上升,我开始觉得身上的SKINS T400铁三压缩衣有些热。可惜拉链在背后,不方便拉开。其实这次带铁三连体衣,主要是因为上次浮潜被晒伤后背,准备出海游泳时穿的。没想到出发前整理行装时,把跑步短裤落下了,只能穿铁三衣出战。

由于怕热,从折返点起,我每一站都会取冰水海绵降温、擦脸。边走边拍,边拍边跑,尽管不算累,但还是跑不起来。通过最近半年几次长距离赛事,我认识到自己目前的短板在速度,长处是能坚持。或许是由于前半程不“压榨”自己的缘故,越到后面我反而轻松起来(当然这种轻松,是相较其他参赛者而言的)。像门头沟百公里,我在60公里之后一路奔袭,从黄草梁一直跑出十几公里长的京西大裂谷。如果不参加长距离赛事,我是不可能知道自己有这个特质的。
说到底,自己的训练量不够,跑速不快,给自己的压力也不大。强加于人的感觉,我不喜欢;而单纯的数据,比如说,跑多少个马拉松,登多少座雪山,也并不是我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我的期待,是跑步时能发自内心微笑,那会感觉无比轻松和惬意。或许,我真应该好好练习路跑,跑得快些持久些,给自己的压力大些、再大些,才能更深刻地领会那些优秀跑者的内心感受。
跑到24公里左右,经过一处清真寺,大喇叭里正在做7点钟的祷告。听不懂这吟颂的真意,却能感受其中的虔诚。普吉和周边不少东南亚地区一样,有着为数众多的穆斯林信徒,伊斯兰教在当地,是佛教之外的第二大教。这一路,我们既能看到身披袈裟的僧侣,也能看到头罩沙丽的女性;既能路过金光熠熠的佛教寺庙,也能看到穹顶庄严的清真寺,甚至当地还有不少华人笃信的龙王庙、天后宫等。多样的宗教信仰和各种的文化基因糅合在一起,好似共同编织出一幅平和、友好和淡定的民生图谱,这是我两次来到普吉的最大感受。

普吉楼不高、路不宽,许多老百姓的生活都不算富裕,多数工人的月收入也就合人民币一、两千块,即使按照当地的消费水平,也不过刚刚站到温饱线以上。可是他们看起来都很开心,都很友好,马路上也没有什么加塞和火急火燎。这是为什么?一路上我在想这个问题。这些老百姓的幸福感来自何处。人活一世,要温饱,要安逸,也要有奔头,有安全感。 或许,这清新的海风和秀丽的海滩让他们倍感安逸(注:普吉水不好,这与它曾是锡矿主产地有关);又或许,仅仅靠着椰子和香蕉也能活人,也能吃饱肚子;又或许,作为君主立宪的国度,泰王至今享有至高无上的威信和声望,这虽然不能避免贫富差距的扩大,但至少让人相信在国王的庇护下,富豪和权贵也不敢持强凌弱;或许最最重要的,是因为这一方土地上的大多数人,有信仰,相信有来世,相信只要不作恶,来生就会活得更好一些。
不过,我并没有认为普吉人的生活状态就堪称完美。实际上,不少当地人也和我跑马拉松一样,没有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往往愿意开心地过穷日子,而没有太强的动力去学习技能、去劳作打拼。久而久之,个人的命运和家族的前景往往会坠入波澜不兴的复制和循环。长期以往,这个族群整体的竞争力也将难以得到提升和发展。而我们中国人为了发家致富,又往往活得太苦了,或许在保留勤劳这个优点的基础上,可以借鉴下普吉老百姓的生活态度。但无论如何,都不要丧失生活的希望。就像跑马拉松一样,不管快慢,坚持,再坚持,微笑着,就能完成看似很难的这段路。(续)

上一页12下一页
关注新浪户外(微博),了解更多户外资讯。
了解更多请登录 配电柜 http://3683.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wenling.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hengshan2.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wuji.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zhengxiangbai.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huangzhuzhen.bidad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