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湖北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

2020-02-08 13:25:59浏览:5评论:0 来源:必达   
核心摘要:时 间: 7月16日(星期二)09:15嘉 宾: 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陈昌宏、英山县县委书记陈武斌、省科技厅副厅长张震龙、省扶贫办副主任

    时 间: 7月16日(星期二)09:15     

    嘉 宾: 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陈昌宏、英山县县委书记陈武斌、省科技厅副厅长张震龙、省扶贫办副主任项克强、英山县县长田洪光

ment/1337223/Image/W020130718405866768742.jpg>

发布会现场

    陈昌宏: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从2009年开始,省委省政府选择了7个山区贫困县,开展脱贫奔小康的试点工作,位于大别山区的英山县,是7个试点县市区之一。近几年来英山县,抓住试点机遇,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全县的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脱贫奔小康争先进位的一匹快马。今天省新闻办、省试点办,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英山县试点工作的情况。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一个是介绍英山县脱贫奔小康试点的建设情况,第二是请记者朋友提问。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同志,他们是省扶贫办项克强同志、省科技厅副厅长张震龙同志、英山县陈武斌同志、英山县田洪光同志。下面有请英山县委副书记田洪光同志,介绍英山县脱贫奔小康的基本情况。

    田洪光: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英山县委、县政府向各位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英山各项事业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县自2009 年被定为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以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富民强县、建设小康英山为目标,抢抓机遇,苦干实干,扎实推进试点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经济发展明显提速。201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3.57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8亿元,与2008年前相比,2012年县域经济在全省综合考核排名中前进了2位,年均分别增长13.98%、19.19%和15.8%。

    ——民生状况明显改善。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21元,与2008年前相比,年均增长11.68 %。养老等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达到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期足额发放。建设改造各类保障性住房4210套(户),改造农村危房7011户;建成了全省一流的社会福利中心;城区公交开通运行。

    ——城乡面貌明显变化。城乡建设步伐加快,老城区管网改造和道路刷黑全面铺开,市容市貌得到明显改观;城西新区骨架拉开,迎宾大道等路网建设工作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亮点纷呈,涌现出了百丈河等一批有影响的样板村。全省农房建设与村庄环境整治现场会在我县成功召开。交通条件改善,武英高速公路通车,318国道改造升级,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建成。

    四年来,我们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突破,在突破中推进。先后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绿茶之乡、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大别山生态旅游县、中国温泉之乡、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县、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五个“突出”:

    (一)突出高点定位。2009年,英山被纳入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后,我们围绕省定目标,确立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全省脱贫奔小康示范县、率先建成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先进县”的“两发展、两率先”的目标。2012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在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引领下,不断深化对县情的认识,全面对接“四个大别山”建设,进一步确定了把英山建成为大别山区“特色产业主阵地”和“创业创新先锋区”的新定位,启动实施了“五城同创”战略(工业新城、茶产业城、城西新城、文化新城和旅游新城),做大发展平台,做强发展引擎,加快推进县域经济赶超跨越。

    (二)突出项目支撑。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先点后面”的原则,相继实施了农村路网、水库整险等项目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为发展增添了后劲。

    (三)突出产业扶贫。要致富就要发展,要发展就要抓产业。我们立足产业扶贫,发挥比较优势,以茶叶、茧丝绸、中药材、汽车配件、建筑建材等为支柱的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实现了“富县”与“富民”同步推进、“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和谐发展。至2012年末,全县以茶叶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基地达到了82万亩,人平达到了2.46亩,户平特色产业收入超过6000元。坚持发挥旅游产业的富民带动效应。我们依托资源禀赋,以争创华中地区重要旅游目的地、湖北旅游强县和中国漂流第一县为目标,叫响毕昇、生态等旅游品牌,积极扶持发展特色产业主导型的新农村,建设集景区观光、家庭度假为一体的“农游合一”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带动发展农家乐554家,户均增收10万元。

    (四)突出示范带动。把办点示范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按照“自然村建示范点、小流域建示范片、大流域建示范带”的点、片、线、带推进思路,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典型引路,全县涌现出以产业开发型等8种不同特色的试点村,新农村建设成为“大别山区的一面旗帜”。在试点带动下,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81个,占行政村总数的58.57%。

    (五)突出机制创新。我们始终把机制创新作为增强脱贫奔小康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大胆地解放思想,敢试、敢闯、敢为。一是投入保障机制。制订了《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办法》等方案,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的原则,整合资金,捆绑投入,集中财力办大事、解难事。整合国有资产、资源,组建了城投等投融资平台;成功运用BT等模式融资4亿多元,有效破解了发展的“瓶颈”。二是指导帮扶机制。建立从县直科级干部中选派指导组到乡镇和村指导脱贫奔小康工作制度;深化“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全县96个县直单位与309个村结对帮扶,一定五年不变。三是工作推进机制。整合县四大家领导力量,建立一个项目、一名县领导、一个专班、一笔经费、一抓到底“五个一”工作责任制;完善和落实分级分层督查、专项考评、激励奖惩等制度,每年表彰一批三强乡镇和“十强”村和税收贡献大户等,形成了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

    回顾四年来的试点工作,我们深深的体会到省委、省政府实施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是一项深得民心的科学决策,是新形势下山区扶贫开发的成功实践。作为贫困山区县,由于受区位等诸多因素制约,实现脱贫奔小康目标的任务艰巨、难度很大。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省委省政府和省直相关部门对我县倾情关怀、倾力支持。省委书记李鸿忠等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英山试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省委统战部、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国土厅、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扶贫办、省旅游局等12家省直部门共计提供专项扶持资金10多亿元,省科技厅等17家对口帮扶单位共计扶持资金7393.5万元,落实帮扶项目138个,捐赠物资折款963.4万元,为我县脱贫奔小康工作扎实有效推进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有力保障。各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我县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营造了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借此机会,我代表英山县委、县政府和全县40万人民,对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对省直部门的倾心帮扶,以及对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注,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2013年是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的收官之年。我们工作总体目标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对照试点工作五年目标,认真查找差距,继续突出“五城同创”主战略,以更扎实的举措提速提质,以更强劲的力度会战项目,以更坚定的决心狠抓落实,确保实现试点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向省委、省政府交一份满意答卷。

    (一)提速“五城同创”,推动试点跨越。重点实施“双十拓展”举措,加快建设10平方公里工业新城和10平方公里城市新区,重点抓好“十个六工程”,进一步做大投资底盘,努力打造带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强力引擎。

    (二)着力“三带建设”,放大试点效应。继续把产业富民作为脱贫奔小康的根本出路,以产业发展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着力打造对接工农、连接城乡的“特色产业带、旅游景观带、新农村示范带”。围绕“三带”建设,着力构建城乡统筹、四化同步的发展格局。

    (三)做实“三项重点”,加快试点冲刺。继续抓好三项重点工作的落实。在省直专项支持上,加紧与相关省直单位对接,争取专项支持资金落实到位。在重点项目建设上,重点抓好整村推进等十大涉农项目。在定点帮扶上,抓紧对接和落实2013年省直对口帮扶计划。

    (四)创新体制机制,激发试点活力。继续在投融资平台建设、土地开发权经营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以新思维、新机制破解瓶颈制约,为试点建设增添活力。

    (五)倒逼责任落实,保超试点目标。对照25项考核验收指标,逐一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单位、责任人、计划书和时间表,倒排工期,倒逼进度,拧紧落实链条,确保完成试点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当前,英山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正处在冲刺夺标的关键阶段。同时,英山面临着大别山特困地区连片开发与扶贫攻坚试点县等多重机遇。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强音下,英山所具备的生态优势,将转化成更为强劲的后发之势。面对良好的发展形势,我们充满了信心,充满了期待,真切的希望各位新闻界朋友,一如既往地关注英山、宣传英山、推介英山,诚邀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多到英山指导工作、旅游观光和投资兴业。谢谢大家!

    武汉晚报记者:大家好,我是来自武汉晚报的记者。我想问一下科技厅张震龙厅长,科技厅作为省直牵头联系单位,在助推英山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今年有何新的举措?谢谢。

    张震龙: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科技厅作为省委省政府,安排英山脱贫奔小康的牵头责任单位,我们将认真地履行职责,发挥部门的职能优势,加大工作力度,推进英山脱贫工作各项任务的完成。脱贫试点工作已经开始了接近5年时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今年年底、明年初要结账,也就是按照整体规划,目标任务的实现情况,要进行验收,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应该说英山县,我个人认为英山县应该说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是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拼搏与努力下,也在省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应该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个人认为英山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焕然一新、新农村建设健康推进、民生事业明显改善。特别是在城乡环境整治方面,也得到了一个较大的改观,英山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现在应该说是,走上了一个秩序快速发展的轨道,在2012年,县域经济好评,在全省就向前提升了2位。

    下一步,特别是今年,是脱贫试点工作的冲刺年、决胜年,我们作为牵头单位,将认真地履行职责,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加大协调力度,加大督办力度,做到一月一总结,半年一考评,一年一评比,五年结总账,按照这样一个工作的措施,来推进我们省直21个部门,脱贫试点工作各项任务的完成,尤其是在产业发展,基础建设、招商引资、民生事业的改善、环境整治等等,这样一些方面的任务,很好地落实或者是超额完成任务。作为牵头单位,我们还有一项职责,就是协助我们省委省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协助扶贫办与英山县委县政府一道,共同来做好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的考评工作,圆满完成五年的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的各项任务。

    同时作为我们科技厅,也作为帮扶的、对口的责任单位,我们也将进一步地来履行职责,发挥我们的职能优势,利用好我们的科技资源,来帮助英山县快速发展。具体地讲,有这样几件事情。

    (一)要建设两个园区。一个是发挥英山农业资源,尤其是茶产业的优势,建设好英山省级茶叶产业科技园。昨天我们请了相关的专家和相关方面的同志,进行了座谈,对英山茶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明确的思路和目标,近期我们将进行实质性地实施。大家知道英山的茶产业发展,有着很好的基础,全县有22万亩茶叶基地,每年茶产量有2.84万吨,相当于我们全省茶产业的15%,英山茶产业的发展是有巨大的潜力,有着广阔的前景,应该说是英山的一个支柱产业。科技厅利用我们科研的优势,来帮助英山茶产业的发展,建立科技园,在茶的品种、选育、栽培技术、茶产的精深加工、打造品牌方面,协助做一些工作。第二是建设大别山科技工业园,我们高投公司,作为园区建设的主体单位之一,将积极推进英山的工业园区建设。在招商引资、园区管理、产业培育方面做好工作。

    (二)要壮大两个产业,一是前面讲到的茶产业,第二类是汽车零部件产业。英山作为大别山区,工业一直是个短腿,科技厅将联合有关部门,动用社会物资源,加快招商引资,来推进英山汽车零部件的发展。

    (三)要实施两个大的项目。也就是抓紧实施国家科技部,立项的惠民计划的安全饮水项目。这个项目总投资是一千万。另外还有一个项目,就是我们茶产业的重大专项,把这两个项目做好,真正成为我们产业发展的支撑,作为我们产业发展的示范,更为英山的经济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作为对口帮扶的责任单位,我们有职责、有义务来帮助,来协助英山做好推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事业的各项工作,我们也一定会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资源,真心实意、真抓实干、真金白银地帮助英山县做好脱贫奔小康的试点工作。在这里我们也预祝英山县,能够按照规划,圆满地完成各项任务,谢谢。

    湖北日报记者:我是湖北日报的记者,我想问一下省扶贫办的项主任,今年是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的冲刺结账年,围绕结账年的试点工作,省扶贫办的领导,有哪些期许与展望?谢谢。

    项克强:感谢湖北日报这位记者的提问。正如湖北日报记者朋友说起的那样,省委省政府从2009年初,启动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到今年2013年正好满五年。也就是说今年是我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的冲刺年、结账年,当年省委省政府,启动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的时候,就提出了三年取得明显变化,五年建设成为山区脱贫奔小康的示范县,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县。

    我们认为当年省委省政府,做出这样一个重大决策,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湖北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非常重大,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四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特别是在我们省委7个常委,亲自联系7个试点县,对7个试点县的投入力度和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据统计,7个试点县的重大项目投资,达到864亿元,我们出台的20项行业投资达到99亿元,190个单位对口帮扶试点县投资达到34亿元,这些投资为7个试点县的后发快进注入了活力,有力地促进了7个试点县的科学发展、快速发展。

    今年我们的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从我们年初的计划来看,7个试点县的重大项目投资,仅今年的投资就达到562亿元,20项帮扶政策投资达到33亿元,对口帮扶的投资达到7亿元。目前已经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我们对五年也有一个考评,总共有25项主要经济指标,现在分析4年半的指标来看,除了有少数指标比较困难以外,绝大部分指标情况仍然良好。我们初步估计能够达到目标,还有就是在表现方面,定型的表现方面非常好。刚才田县长介绍了县域经济发展,四年来明显提速,主要指标增幅,普遍高于平均水平,7个试点县干了4年多,除了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县平均水平。还有提升步伐明显加快,贫困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家看到英山从一个贫困县,变成了一个很美的县,还有一个是社会事业发展明显进步,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我们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发展,而且也得到了党和国家的认可。我们李鸿忠书记,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介绍了脱贫奔小康的经验,国生省长在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也介绍了我们脱贫奔小康的经验。上个月在孝感大悟县召开的第八次脱贫奔小康会议上,昌尔书记对脱贫试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英山县的脱贫工作,刚才田县长、张厅长都做了重要介绍,也取得了重要成绩。特别是英山县在城乡统筹,在农村新居、新农村建设方面,一直是走在全省最前列。

    大家知道,今年是试点工作五年工作的攻坚年,也是结账年。试点工作不仅写入了今年省委常委的工作要点,也写入了我们新的社会纲要,十二五规划,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尽管说今年的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要求高,但是我刚才说了,我们的力度也很大,我们的工作力度也更大,我们的投入力度也更大,我们有信心,有着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有着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有着7个试点县,广大干部同志的努力,也有着各位新闻界朋友们的支持。我们相信英山县,一定能够如期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五年宏伟目标,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中新社记者:我是中新社记者,我想问一下英山县的陈书记,您认为英山县的发展优势在哪里?发展优势又有哪些?如何坚定地完成发展目标和任务?谢谢。

    陈武斌:英山地处大别山腹地,县域经济块头小、实力弱,但也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可以概括为“三个五”:一是“五个一”的资源优势。“一人”,就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书发明人毕升;“一茶”,就是英山盛产绿茶,茶叶等特色产业规模较大;“一泉”,就是地热温泉,是国家命名的“中国温泉之乡”;“一山”,就是以大别主峰天堂寨为代表的绿水青山;“一城”,就是我们正在建设的锦绣山城。依托“五个一”的特色资源,开发绿色生态产业、有机产业和特色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二是“五大平台”的机遇优势。就是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验区、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大别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县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等五大平台,用好这些平台,就会形成得天独厚的资源“洼地”和发展高地。三是“五城同创”的后发优势。“十二五”以来,我们坚持“立足优势,特色开发,差异竞争,绿色崛起”的发展思路,确立了“特色产业主阵地”的发展方向和“创新创新先锋区”的发展目标,启动实施了工业新城、茶产业城、城西新城、旅游新城、文化新城“五城同创”发展战略,依托“五城同创”带动,我们的发展平台不断完善,发展引擎不断做强,发展特色更加凸显,形成了英山加快脱贫致富、跨越赶超的后发优势。

    我县2009年启动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主要经济指标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山区贫困面貌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与近几年发展快的县市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特别是在三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速赶超:一是综合实力要进一步提升。当前,我县的GDP、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的总量、增幅水平都处于全省第三梯队,2012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虽然有小幅进位,但仍处在全省末位,必须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二是产业发展要进一步升级。工业“腿短”问题十分突出,规模以上企业个数、规模、以及产业链的布局都落后于人,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还很低;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因为缺少大龙头支撑,也面临着产量大、质效低的问题。这些问题,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培植产业龙头来推动转变发展方式,打造县域经济的升级版。三是思想观念要进一步转变。过去交通闭塞,确实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制约,这种制约不仅体现在交通区位上的劣势,也体现在对山区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束缚,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抓工业、抓项目等方面的意识和理念确实还有一些差距。可喜的是,近几年来随着英山区位条件的改善和县域经济发展提速,这些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今年是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的冲刺年、验收年,全面完成五年目标,既是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也是我们英山干部群众的强烈愿望。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脱贫奔小康第八次领导小组会议的要求,再加压力,再强举措,不折不扣地完成好既定目标。重点在五个方面着力:

    (一)着力“五城同创”,统筹城乡发展。围绕“双强双兴”发展重点,牢牢把握“五城同创”总抓手,放大优势,做强龙头,推动特色产业提速发展、提质增效。下一步要采取部门包保、集中会战等超常举措,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加快推进“双十拓展”,即:建设10平方公里工业新城和10平方公里城市新区,打造大平台,引进大项目,培育大龙头,发展大产业,真正形成大干快上的赶超态势。坚持以城带乡、统筹发展,抓好全县“三个一批”、乡镇“五个一”、村级“三个一”等工作载体,加速县域经济“四化同步”、协调发展。

    (二)着力项目攻坚,做实发展底盘。将今年定为“项目会战年”,以项目建设带动城建提速、产业提质,实现县域经济的加速赶超和跨越发展。按照“五城同创”总体布局,加快推进“十个六工程”,即:建成六条路、开工六条路、改造六条街、建设六项城区基础设施、启动六个景区建设、实施六个重点项目、建设六项惠民工程、规范六个专业市场、新建六个小区、强化六项城市功能。重点抓好大别山科技工业园、毕升文化产业园等产业平台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对接力度,着力打造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和绿色印刷包装基地,培育强县富民的经济增长点。

    (三)着力改善民生,分享试点红利。加大民生投入,扎实推进城乡低保、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全覆盖,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办好廉租房、棚户区改造等惠民实事,提升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让广大群众看到试点工作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四)着力创新机制,增强发展活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维,大胆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经营城市、经营土地、经营资本的先进理念,以新思维、新机制破解“发展缺资源、建设缺投入”等瓶颈制约。重点在投融资平台建设、土地开发权经营、项目资金整合投入和“以节促建”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为试点建设增加活力。

    (五)着力抓好落实,全力保超目标。围绕考核验收的目标要求,逐一落实责任单位、“夺标计划”和行动方案,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计划书和时间表,倒排工期,倒逼进度,强化督查考核,拧紧落实链条,一月一个主题,一个项目一套专班,一件事情一件事情抓落实,确保完成试点工作五年目标,向省委省政府、向关心支持我县发展的社会各界、向40万英山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柜厂家 http://3683.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nanxiong.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pingqiao.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ansai.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jiayin.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deyang.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jinzhou2.bidadk.com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配电箱价格:2021推荐配电箱_家用配电箱

上一篇:

61年来首次古巴首次选出省长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