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乡村田野,户外温度降到了零下六七摄氏度。1月24日,在位于新沂市时集镇陈墩村的这座蔬菜大棚里,却温暖如春,一片生机盎然。记者看到一位正在劳作的农民,就和他聊了起来。
记者:大叔,您在干什么?
韩华明:把黄瓜须往上提提。
记者:在这里干活收入怎么样?
韩华明:一个月一千多块钱,家里种地一年还能收入万把块钱,一年两万块钱左右。
陈墩村是省定经济薄弱村。为了帮助像韩华明这样的贫困户摘掉贫穷帽子、增加集体收入,村集体利用扶贫专项资金,在流转来的这块土地上,建起了温室大棚,定期邀请农技人员教授最新的蔬菜种植技术。一年下来,一亩地收入两万元以上,比之前种植庄稼高出四五倍。
时集镇陈墩村村支部书记蔡韫阳介绍,今年我们有一个将近200万元的省专项扶贫资金,再加6——7个棚,定的路子就是租借给低收入农户,让他们经营,达到产业脱贫。运作方式,百分之三十的收益用于低收入户的分红,剩的部分建设村里的基础设施。
近年来,新沂以产业扶贫为主攻方向,因人施策、因贫施策,发展温室蔬菜大棚扶贫产业,通过汇聚政府建棚“租”、农场主建棚“帮租”为主,打响了脱贫攻坚战。
政府建棚“租”。针对很多贫困户“无场地、无技术和无资金”的实际情况,镇村借助上级扶贫资金建设温室大棚,然后租赁给贫困户种植收取租金。
农场主建棚“帮租”。积极鼓励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投资农业大棚建设做“棚主”。农商行当好经济“后盾”,对土地租赁、购买大棚原材料等资金不足的“棚主”,给予信贷政策性倾斜。大棚建成后,以一定的价格优先反租给贫困户和原来的土地主人,贫困户一时拿不出租金的,“棚主”采取先租后还的灵活租赁方式进行租赁。
为了减轻贫困户负担,镇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冬暖式大棚基地通水、通电、通路,并提供技术指导,“租”来大棚技术员,负责指导贫困户的种植技术。对于无劳动能力和不从事温室大棚经营的贫困户,乡里对收取的租赁资金,作为贫困户的分红股金每年向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发放。
截至目前,新沂已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小拱棚上千个,温室大棚户年均收入达到8万元。贫困户“租赁”种植,只需交纳少量租金就可以经营蔬菜大棚,省去了初期的高投入,却能够得到高回报,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宠。
时集镇郝湖村,是新沂市的另一个省定经济薄弱村。400多亩的核桃园里,村民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劳作。
新沂市时集镇郝湖村汇康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郝茂文介绍,以前土地只能种花生,其他都不能种。但是花生长期种,种三年以上,产量不行了。根据这情况,村里走出去调研,根据专家建议,认为这里土质栽核桃比较好,将来有长期效益。
正在劳作的村民郝怀标说,核桃树属于集体,地还是属于个人。花生也能种,树也能种。花生也划到七八百块钱一亩。
时集镇农经中心主任陈增雨说,核桃有收益后,百分之五十收益归有土地的农户所有,百分之二十为集体所有,还有百分之二十对农户进行公益事业建设,剩下百分之十用来作为郝湖村低收入农户再次分红。这种模式带动了郝湖村低收入农户50户在园区打工。
近年来,新沂市聚焦产业扶贫,在全市各镇村尤其是一些经济薄弱村,推行设施果蔬、多肉植物、电商平台等特色产业项目,不仅如此,还发展形成水蜜桃加工等多个产业链。在改变传统种植模式的同时,增加了集体和农户的收入。除此之外,新沂市在健康扶贫方面,为4.4万户低收入农户代缴了医疗保险,为2万名贫困学生发放各类资助2400万元。(记者 骆耀明 通讯员 满东广)
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柜厂 http://3683.bidad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