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zoom class="unnamed4">
17位港人登上福布斯全球富豪榜 4位打入"百大"
中新网3月10日电 据香港媒体报道,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最新的全球富豪排行榜。全球各地身家过亿美元的富豪增加了102人,增至793人,他们加起来的财富,上升了一成八,增至26,000亿美元。
中国内地及港台地区合共有30人上榜,其中内地占8人、香港有17人,而台湾则有5人。当中香港首富李嘉诚以188亿美元资产,首次打入全球十大富豪之列。
中国经济连年强劲增长,国内的富豪有增无减,今年上榜的多达8人,比去年增加了两人。他们是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17亿美元)、鹏润董事局主席黄光裕(17亿美元)、东方希望集团主席刘永行(13亿美元)、网易创办人丁磊(12亿美元)、复地集团的郭广昌(11亿美元)、世茂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许荣茂(11亿美元)、合生创展集团主席朱孟依(11亿美元)和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10亿美元)。
除了首次进占十大之列的李嘉诚外,另有3位香港富豪成功打入100大,分别是新鸿基地产郭氏3兄弟(排第35位,拥有资产116亿美元)、恒基地产集团主席李兆基(第37位、110亿美元)和赌王何鸿燊(第84位、65亿美元)。至于其它上榜的香港富豪,包括鄚裕彤、龚如心、嘉道理家族、霍英东、邢李源、陈廷铧、吕志和、冯国经、李泽楷等。
在台湾方面,入榜的5人包括鸿海精机郭台铭(43亿美元)、广达计算器的林百里(16亿美元)、国泰人寿的蔡万霖(33亿美元)、台塑的王永庆(54亿美元)、威盛电子的王雪红和陈文琦(21亿美元)。
香港富豪圈里的“宁波帮”:群星闪烁 造福桑梓
提起大名鼎鼎的香港“宁波帮”,很多人都会想到包玉刚、王宽诚、安子介、董浩云、邵逸夫等一串串响当当的名字。相比现时称雄于香港富豪圈的“潮汕帮”、“闽帮”,“宁波帮”历史更为悠久,他们是创造香港繁荣的一支劲旅,是当今香港政治舞台上的一支生力军,更是乐善好施、造福桑梓的传统的一群。
“宁波帮”群星闪烁
“宁波帮”,是港人对活跃在香港政治、经济、文化舞台上宁波籍人士的爱称。香港“宁波帮”在香港政治舞台上的威水史不用多讲,首任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安子介、前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王宽诚、现任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基本法委员会委员邬维庸、前基本法草委马临、前港事顾问郑维健、李宗德、特区政府民航处处长林光宇,一个个政治明星如雷贯耳。香港“宁波帮”在太空中也是星光闪烁,以香港宁波人命名的宇宙小行星就有4颗之多:王宽诚星、邵逸夫星、曹光彪星、李达三星,大放光芒。“宁波帮”文化名人在香港小岛上亦群星灿烂,如科幻小说名作家倪匡、名演员王丹凤、周星驰、洪金宝等。目前香港“宁波帮”总数超过15万人。
鉴于香港“宁波帮”举足轻重的经济政治实力,一九八四年邓小平就指出,“宁波人海外侨胞人数不多,质量较高。”他说:“宁波的优势有两个,一个是宁波港,一个是‘宁波帮’。”宁波港孕育出七大世界船王中的两位船王;“宁波帮”呢,则没有辜负邓小平的期望,二十多年来再接再励,创造出经济、政治、公益等事业的一串串辉煌。
两位世界船王来自宁波港
处于舟山群岛怀抱中的宁波港是中国第二大港,历史上曾是海上丝绸之路启航港,造船业盛极一时,明代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主要造船基地就在这里。鉴真和尚当年东渡扶桑,途中船舶失事曾在这里获救。一八四二年英国逼使清王朝签定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给英国,同时将宁波列为五口通商之地。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使宁波港濡养出了两位世界船王。巧合的是,两位船王先后来到香港,他们将宁波港的眼光、胸怀和搏击风浪的意志发挥得淋漓尽致,创造出一代香港神话。
包玉刚有句名言:深水港好比一家大银行。年轻时在上海就读商船学校的他,对港口和海运有天生的兴趣。一九四九年来香港后,以一艘旧烧煤船起家,开始了他的航运业务。买船次年赶上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为国有,运费大涨,他因之获资甚丰。之后迅速发展,到了一九八一年,他的船队已发展到210艘,2,100万吨,成为世界上拥有船只吨位最多的船王。他的杰作之一,是一手撮合在香港成立了由香港环球航运集团、香港汇丰银行、日本兴业银行与中国大陆合资经营的国际联合船舶投资公司。该公司的成立对中国的对外开放和香港经济的成长起了巨大作用。
一九三三年,20多岁的董浩云离开宁波到上海、继而到香港发展。董浩云的远洋船队是由两艘用美国战时T-2型油轮改装成的散装货轮发轫的。几经挫折,终于逐鹿称雄,成为一代世界船王。他的船队共有150多艘船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船东之一。他因之获得“现代郑和”的美誉。
通过两位船王的奋斗史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的两大辉煌—大上海的崛起和香港的腾飞,皆离不开“宁波帮”的特殊贡献。“宁波帮”形成于明清时期,壮大于鸦片战争以降,在当时著名的“晋帮”、“徽帮”、“潮汕帮”、“宁波帮”四大商帮中, “宁波帮”居四帮之首。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上海造梦的年代,也是“宁波帮”造上海的年代。史载,那时旅沪宁波人已达百万之众。活跃于外贸、内贸、服务、金融、航运、工矿等领域的5万多宁波商人,抓住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炮舰迫使清王朝第一次打开国门的历史机遇,迅速由旧式商帮转化为近代企业家群体。他们长袖善舞,在多个行业独占鳌头,创造出50个中国第一:第一家华人银行、第一个买办、第一家汽车出租公司、甚至中国的第一套西服、第一套中山装等,使大上海简直到了“无宁不成市”的地步。
香港的腾飞,“宁波帮”居功至伟。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后,大批宁波商人纷纷从上海等地移居香港。他们抓住战后香港独特的历史机遇,凭借其在内地长期从事工商业的丰富经验和资本积累,艰苦创业,经营有方,迅速站稳脚跟。其中佼佼者,除包玉刚、董浩云,王宽诚、安子介,邵逸夫外,还有娱乐业巨子丘德根、棉纱大王陈廷骅、改革开放后在内地开展补偿贸易的第一人曹光彪、以及厉树雄、袁仰安、李达三、赵安中、孙启烈、忻礼轼等。一九九○年香港十大富豪排行榜上,“宁波帮”(包玉刚、邵逸夫、陈廷骅)占了三席。“宁波帮”有足够资格接受“创造香港繁荣的一支劲旅”的美名。
两大教育基金来自“宁波帮”
“宁波帮”素有乐善好施、造福社会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他们“爱乡而又不恋故土”,外出闯世界发达后,再报效桑梓、造福故土。邓小平那句鼓励“宁波帮”的话,说中了他们的品性,激发起他们的捐赠热潮,并演变成“宁波帮”人士中的一句俗语:“宁波帮,帮宁波”。二十年过去了,这股捐赠热潮长盛不衰,“宁波帮”慷慨捐献给家乡12亿元人民币,建设公益事业2,200项,加上在内地其它省市捐资兴办的各类公益事业4,700多个,总金额达52亿元人民币。捐赠的八成用于教育,其中影响较大者是王宽诚教育基金会、邵氏基金会。
早在一九八五年,王宽诚就垂范华夏,出资1亿美元设立教育基金会,对中国大陆、台湾及港澳学者出国攻读博士学位、博士后研究及学术交流者提供资助,以为中国培养高科技人才。此项庞大的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以来成绩斐然,已成为内地最有影响的留学基金。王宽诚留给后世的名言是:积财于儿孙,不如积德于儿孙。王宽诚的后人继承并发扬光大他的事业,一项最新数据显示,最近5年间,王宽诚基金会又设立了6项新的教育基金。
邵氏基金会更是千金散尽济苍生,从一九八六年起向内地各类学校捐款,共建设大、中、小学项目4,000多项,遍及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金额超过30亿元港币。二○○二年十一月面向全球设立的“邵逸夫奖”,设天文学奖、生命科学与医学奖、数学科三个奖项,每项奖金100万美元。该项被称为“东方诺贝尔奖”的奖项已颁奖两届,获奖者来自世界各国。
“宁波帮”帮了宁波,帮了香港,帮了全中国,也帮了全世界。著名作家陈祖芬在描述邵逸夫、王宽诚、包玉刚等“宁波帮”人士,把捐资兴教这篇文章做得浩浩荡荡、薪火相传的一本书中这样写道:“宁大校园,实在是世界奇观。一眼望去,包玉刚教学楼、包玉刚图书馆、包玉刚体育中心、逸夫教学楼、逸夫职教楼、逸夫图书馆、林杏琴会堂、黄陈月莉楼、曹光彪科技楼、李兴贵球场、宗瑞航海楼、锦绣学生活动中心、应虞房医疗中心、魏绍相天象馆、杏琴园、杏琴楼、杏琴苑、至真楼、至善楼、至美楼、范桂馥教工活动中心、绣山工程楼、思禹建工楼、李达三外语楼、汤于翰医疗中心,龙赛理科楼、曹光彪信息楼、包玉书科学楼……‘宁波帮’回国办学,实在是一种人文奇观。宁大校园里和宁波山区里建起的这一座座教学楼或者农村小学,每一座校舍都是情的回归,都是心的丰碑。”书中记录下的这一串串“宁波帮”名字多么难记,又多么令人难忘。 (摘自香港紫荆杂志;作者:慕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