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发展,“遛狗师”、 “专业整理员”、 “陪跑师”、 “失意倾听师”、 “叫醒”等新兴职业出现在人们视野中。这些在父辈眼中的“闹着玩儿”的事儿,逐渐在“玩耍”中成了一种职业。
形形色色的“特殊职业”背后,浓缩着许许多多的酸甜苦辣。这些行当真可以成为终身的职业?从业者的收入真的“给力”吗?职业风险和隐患该如何防范?本期的16楼深读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视野走进这群“新七十二行”从业者。




宠物行为训练师:更像主人和宠物之间沟通的桥梁
2012年,彭群凌从工作犬训练师变为长沙最早一批宠物行为训练师,他提倡以鼓励代替控制来帮助宠物建立正确行为:
不是让宠物学会高难度动作‘炫技’,而是想让它们更适应家庭生活。
在很多宠主看来,训犬师只需解决犬只打架、吠叫、毁坏家具、随处大小便等行为问题。但彭群凌认为,他更像主人和宠物之间沟通的桥梁,“让主人了解自己的宠物,解决它们与人相处时发生的各种问题。”

训犬师彭群凌正在纠正宠物行为。
彭群凌认为,宠物出现的所谓“问题行为”,根本在于主人不会倾听宠物的“语言”,反而还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宠物。
以宠物排便为例,这个被大多数主人嫌弃的动作,其实是宠物必不可少的社交环节。
彭群凌告诉记者,宠物在排便时,能通过肛门腺传递自己的健康水平、生殖状态、性格等信息,狗狗在嗅闻时能迅速捕捉有用信息,并通过尿液留下自己的个人信息。也就是说,狗狗一般不会随意在家大小便,因为要节省尿液出去交朋友,“如果主人以天气不好、没时间等借口不遛狗,就剥夺了宠物交朋友的机会。”
目前,彭群凌是湖南地区少有的国际认证的宠物犬行为训练师,培训收费为680元90分钟,这种亲子课程要求主人跟狗同时训练,并且教会饲主理解狗的行为,同时改变主人在喂养中的不良习惯。
他透露,尽管一周会安排4-5节课,但相对宠物美容、宠物医疗等消费支出,宠物行为训练的消费市场仍有挖掘空间。
酒店试睡员:携带的设备能塞满一个行李箱
床单是否清洁、床垫软硬度、洗手间毛巾的条数、花洒出热水的速度、插座的位置和数目、应急响应的速度……举着手机或相机,在房间里兜兜转转,这样的人未必是电影中的特工,也很有可能就是生活中的酒店试睡员。
纳兰小鱼从2013年接到第一份酒店商业试睡邀请起,6年来已经试睡过数百余家高档奢华的星级酒店和特色民宿。

这份看起来光鲜无比、躺着都能挣钱的职业,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纳兰小鱼介绍,要写出一份图文并茂、符合要求的优质点评,需要2000字以上的原创文字,介绍自己的真实入住体验,从服务、硬件设施、餐饮、周边环境等角度描述酒店及配套设施,并上传30张以上精修照片,全方位反映酒店的客房、卫浴、餐厅、大厅、公共区域的特色;有时候为了测试酒店对应急事件的响应时间,她甚至要制造突发事件。
对于许多人来说,进入酒店房间,意味着一天劳累公务或旅途的结束。对试睡员来说,工作才刚刚开始。
纳兰小鱼表示,每次试睡酒店,光是携带的笔记本电脑、相机、镜头、三脚架、无人机等设备就能塞满一个行李箱,常常忙到深夜。
“印象最深的一次试睡体验是在云南普洱,住在热带雨林中的独栋小木屋——360度透明全景别墅,就连洗手间和浴室,都是透明的。窗外就是原始森林,而我的邻居就是小熊猫、猕猴以及小水鹿。”纳兰小鱼笑着说道。
“这份职业不会固定有人来发放工资,而是看自己接的项目,一个优秀的酒店试睡员,接单较多的话,月收入五六万或者数十万,是很有可能的。”对于读者最关心的收入,纳兰小鱼坦言,收入高低要看个人能力和在行业内的口碑,积攒了一定人气的试睡员根本不愁接单。
网约导游:职责是带客人玩得开心
曾彩梅,是一名“85后”张家界土家族姑娘,从2014年开始,她由张家界的一名传统导游“转型”网约当地向导,如今成为携程平台上的一名金牌当地导游。“一路走来不容易,但收获了更多的快乐。”曾彩梅坦言。
我是2008年开始做传统导游。早上六点出门、晚上十一二点回家是常态。
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曾彩梅在网上看到上海、北京兴起了网约向导服务,尝试着注册了“网约导游”,“不到一个星期,真的有8人成团的顾客找到我,我服务完第一单顾客后发现,当‘网约导游’比传统导游更快乐。”

网约导游曾彩梅向游客介绍当地景点,并合影留恋。 记者 黄亚苹 摄
曾彩梅介绍,注册了地导后,她凭着自己专业的讲解、真心服务的态度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攒了一波又一波忠实游客,“当地向导300元一天,限时8小时,没有强制消费,职责是带客人玩得开心。旺季的时候收入还能破万,最主要的是相比以前没有那么大的工作压力。”
入行4年多,曾彩梅印象最深的一次向导经历发生在2019年2月14日。“一对从江苏南通来的情侣,预订了我的向导行程。那位男士在微信上悄悄告诉我,想跟女朋友求婚。”说起这段帮助顾客求婚的故事,曾彩梅至今还记忆犹新。
接到“求助”信号后,曾彩梅忙前忙后,根据顾客预订的景点线路,制定了几种求婚方式。
曾彩梅
因为张家界玻璃桥大峡谷有‘你背我过去,我就嫁给你’的传说,最终建议顾客在玻璃桥上求婚。当时我们帮他制作了求婚横幅、从山脚下购买气球等,求婚的时候很多人围观。最后,游客告诉我,这是她这几年最开心的时刻。
现象
新职业性别标签弱化,三成育婴师为男儿身
报告发现,宠物医生、全屋定制设计师、汽车美容技师等新职业,尽管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体力消耗严重,但已经有大量的女性涉足。与此同时,被大众普遍认为是“女性职业”的工作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男性从业者加入其中。数据显示,育婴师、早教师、美容师、化妆师等新职业,不乏男性从业者。其中,男性育婴师占比达33.33%,成为反差最强的一组数据。
专家表示,育婴师工作其实强度很大,男性相对而言在体力上有优势;针对越来越多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男士性格开朗、大度、宽容,男育婴师可以从男性角度提供建议,对产妇抑郁心情进行疏解;此外,男育婴师所具备的阳刚之气也会对婴儿形成坚强、独立的性格产生一定影响。
探析
新兴职业的高收入只是一个迷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市场需求催生的新兴职业还有很多,如酒店试睡员、化妆品试用员、团购砍价师、影视甄别纠错员、色彩专家……其无一例外都具有新鲜、时尚的“血统”。
而“高薪”也成为这些新兴职业的一个代名词。但只要追溯这些新兴职业的来源,就很容易发现新兴职业的高收入只是一个公开的迷局而已。一个问题:“新兴职业从哪里来?”新兴职业往往是由一些传统行业本身具有高素质、敏锐眼光的公司或个人发现并投入其中,所以这些新兴职业者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职业身价。有业内人士透露,专业的酒店试睡员和团购砍价师的月薪都有近万元。但压力与收入成正比,其专业要求也不是随随便便谁都可以达到的。据了解,酒店试睡员每月要按公司要求探访足够数量的酒店,工作中要分别扮演学生、商务人士、情侣、背包客等,从不同角度细致地写出长篇评论。
疑问
时尚新职业是否真的“给力”?
和任何新兴职业一样,这些“先锋”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试睡员在酒店摔伤是否算工伤,化妆品试用员皮肤过敏如何申请赔偿、春节玩家在旅行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怎么办等等。这些职位虽然十分受欢迎,但仍缺少相应的规范制度。究其原因,法律专家认为:“由于新职业是一种新兴事物,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从业人员对此都没有太多的经验,大家都在摸索当中,对于这些甚至连职业标准、职业规范都还没建立起来的新职业,当然不可能有现成的员工劳动保护的专门规定,于是就使得从事新职业的员工往往会对自身权益维护感到束手无策。”
新兴职业往往会吸引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缺乏对职业的清晰认识与了解,往往被职业的艺术照所吸引。业内人士建议,职场新人进入新兴职业一定要清晰自己的职业规划,希望在这个领域做多久,希望获得什么样的成长与知识?这些成长与知识在未来的职业环境中会获得什么样的可迁移技能。这些都需要新进入新兴职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深入思考。
提醒
律师:签订合同可防范职业风险
针对这种现状,湖南越一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晓辉建议从业人员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加以注意,防患于未然。
首先,要签一个好合同。合同又分为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两种。“如果存在管理与被管理,那他们存在劳动关系,可以签订劳动合同。若没有建立劳动关系的情况下,双方当事人如能签署一个内容具体细致的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是有效防范纠纷的手段之一。”刘晓辉说,同时他提醒这些新兴职业的从事者,应具备一定的证据意识,“比如陪跑师在陪跑过程中发生意外,就要看是他本身身体疾病引发还是陪跑过程中发生其他意外,这些都可以在合同或者协议中事先约定,并拿出相应证据。”
再次,他提醒新兴职业的求职者应该学会用劳动合同法维权。一些企业往往把新兴职业看成是一种非正规用工,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也不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这样一来既可以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同时在不想使用员工时,就随意让其离职,也不支付任何解除劳动关系的补偿。因此从事新兴职业的求职者可以用法律作为武器,与企业据理力争或者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企业的违法行为。
建议
为新产业健全职业保险,新职业需要行业规范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公司营销经理张晓庆递交了两份建议,均与新职业有关。
一份是《关于建立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制度的建议》,一份是《关于建立新职业的行业规范的建议》。在张晓庆的调研中发现这样一个严峻问题,当下以快递业、电商等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层出不穷,从业人员规模庞大。“类似‘外卖小哥’这类就业人群,随新经济模式产生而出现,就业形式灵活多样,同时,行业事故易发、多发,职业伤害保障问题越来越凸显。”张晓庆分析,现行工伤保险制度是以传统的、规范的单位用工模式为基础设计的,与灵活就业这种自主就业形式有诸多方面无法对接,“新业态从业人员现实中通常不签订劳动合同,也就不具备法定意义上的劳动关系”。另外,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工作时间、工作场所非常灵活,这种情况下,受伤是因为工作原因还是非工作原因就很难区分。
张晓庆建议,应尽快为灵活就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作出制度性安排。可考虑为灵活就业人员建立重大职业伤害保险,保障需求最迫切、个人经济力量难以承受的重特大职业伤害。要参考工伤保险制度框架,设立独立运作的新业态从业人员工伤保险基金,明确基金保障对象可以为以灵活就业身份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包括新农合、新农保等)。
张晓庆还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建立新职业的行业规范。“目前一些新职业当中产生了一些行业乱象,主要原因在于行业规范还未建立。”张晓庆举例说,比如在当下,谁都可以成为网红,但传播的内容应遵守行业规范;再如,人们对家庭服务员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这一行业的执业资质仍需进一步明确完善等等。“目前,新兴职业的行业规范制定与监管相对滞后,一些新职业需要多个部门去监管,这就涉及到如何跨部门联动协调。”张晓庆认为,面对新技术对传统工作岗位的颠覆和新岗位的创造,从业者也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的自我开发、更新知识。
记者
手记
需求决定市场,专业性决定成败
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新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出现,让新的消费需求不断被激发,因此也催生出了众多新兴职业。
通常说来,不论做什么行业,很多人都想要寻找一个空白的蓝海领域,以占得先机。不过,要想在这些十分小众的空白市场里掘金,却也并非一件易事。
需求决定市场。无论是什么产业,对于市场需求的把握都是要放在首位的。人们对这些新服务的需求到底有多大,是昙花一现还是能变成长期需求?若是没有市场需求,赚钱就成为奢望。只有形成稳定、长期的市场需求,才足以支撑起这些新职业的持续发展。无疑,这些敢于“吃螃蟹”的人,也无形中承担起了让这些新服务为大众熟知、认可的职责。
专业性决定成败。当市场需求被激活,追随者和复制者纷至沓来之际,专业性将成为“护城河”,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树立口碑,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记者 黄亚苹 潘显璇 王智芳 黄京
实习生 周浩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