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戴氏父子 重修帆游桥堤╬▇

2020-02-09 08:00:15浏览:1评论:0 来源:必达   
核心摘要:王兴雨文/摄《瑞安县志》记载:帆游山,北跨永嘉(温州),东接大罗(山),孤峰特立,凡数十仞。《永嘉谱》云:地尝为海,舟楫

王兴雨  文/摄


《瑞安县志》记载:帆游山,北跨永嘉(温州),东接大罗(山),孤峰特立,凡数十仞。《永嘉谱》云:“地尝为海,舟楫往来之处,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即此。”张又新《帆游山》诗:“涨海尝从此地游,千帆飞过碧峰头。回看深谷为陵处,反覆人间不肯休。”笔者少年时去温州,乘坐塘河轮船,途经帆游岩下(村),觉得两岸湖光山色,犹如仙境,至今记忆深刻。


帆游为地名,原是瑞安与温州的交界之地,塘河水道沿着帆游山脚南北伸延,南为瑞安,北属温州(现为瓯海),并以帆游桥为界。帆游桥又称永瑞桥,是东西走向,横跨塘河,河面广阔,永瑞桥跨度近100余米,桥孔三眼,以供当年机动船穿桥洞而过;桥头为东,桥尾为西,桥头东靠帆游山脚,桥尾向西伸延二百余米,与河堤相接,与帆游山脚下的帆游路形成明显的“T”字型。当年帆游山之下的河道宽度300余米,从温州郡城的会昌河引自三溪(瞿溪、雄溪、郭溪)之水,汇流至此,构成灵山秀水。


永瑞桥是帆游周边的分岔之地,邻近的仙岩、岩下、南白象、丽塘、茶亭(丽岙旧名)等几个村镇相近,塘河水道、永瑞桥、帆游船埠形成三岔通衢,水路与陆路必经永瑞桥。据村民介绍,帆游山下有古庙(永瑞宫),古桥、古道,永瑞桥西首有古亭、古埠。不难想象,当年帆游永瑞桥上行人如织,桥下船只过往如梭;每逢丽岙会市、仙岩庙会、头陀寺水陆道场,日常过往的人流如潮,人声嘈杂如鼓。如今山在,桥在,河还在,桥上络绎不绝的过往车辆,取代了桥下河道中慢条斯理的轮船,永瑞桥北面、西南面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河岸对面正忙着修筑河堤,人们看到塘河两岸日新月异。


塘河两岸承载着悠久的地方历史,也传颂着两岸人民为公益事业效力与献身的赞歌,瑞安先贤孙衣言在《重修帆游桥堤记》中介绍当地人戴美斋,督工修建帆游永瑞桥的长堤工程,不辞辛劳,中途染疾亡故,其子戴恩承其父志予以竣工,其事迹生动感人。


清光绪十五年(1889),孙衣言出钱七十千(相当于白银七十两),并与温瑞士绅,如叶德昌南货行商绅叶璋(莪士)、叶琮(蓉楼)兄弟,瑞安项鸣珂(名士项傅梅次子)、林霄翰等,募捐资助为永瑞桥修建河堤,委托下川村乡绅戴美斋督办工程修建。


当年修堤时,正值夏日酷暑,戴美斋的长子戴恩正逢温州府秀才考试,戴恩已获县试第一,衣言劝告戴美斋,先让儿子完成温州的晋级考试(府试和院试),获得秀才资格后,再来一起督工修堤也不迟!但是戴美斋执意让儿子放弃考试,认为修堤督工之事他们父子责无旁贷,肩负当地乡民的期盼,如今孙大人领衔温瑞两地士绅捐资的善举,并已交托于我,我们父子不负众望,一定要共同为百姓完成这件好事。


从工程动工开始,戴美斋每天早出晚归,不料未过两个月,督工辛劳过度,一病不起,昏迷中常说梦话,却念念不忘修堤之事,亲友来探视,提到戴君儿子没去温州考试,为之惋惜,戴美斋却平和地说:“儿子不会辜负我的期望,如果真没考上,也是命中注定,而我相信儿子今后必定努力。”没多久,他因病亡故,享年六十五岁。其子戴恩继续完成修堤工程。孙衣言在文中缅怀戴美斋的往事,认为桥堤修筑完工,今后河道涨水不会弥漫桥堤,来往过客会感念他的功德,只是从此后,再也见不到戴君了……衣言先生的原文描述简略,但是折射出熠熠闪亮的古人美德,值得今人颂扬。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不计个人酬劳,还要儿子放弃考试的机会,父子同心为公益效力,为督促工程进度,每天往返,烈日中暴晒,此举今人也不多见!


笔者怀着仰慕古人之心,循迹寻访永瑞桥西岸的下川村,它便是戴美斋父子的世居之地,在戴氏宗谱中,笔者查阅了戴君父子的世系,得知其后裔也为乡绅士族,并惊诧发现当代中科院院士、地质学家戴金星,著名历史学家戴家祥等都是下川戴氏的后裔。孙衣言先生说戴氏后人勤于农事,起家致富,延师教子,比户书声,远近相闻,并使子弟获学籍,入太学,这与当年戴君父子修筑桥堤做功德,都是向善之举。



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箱厂 http://3683.bidadk.com/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配电箱价格:2021推荐配电箱_家用配电箱

上一篇:

一度商业用电到底多少钱▂▆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