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户外发生触电如何自救 不妨试着单腿跳着离开|电力|电压|电线◤█

2020-02-10 02:02:13浏览:0评论:0 来源:必达   
核心摘要:  本报6月12日热线消息(记者 张梦莹 实习生 邵文静)“夏天到了,最近触电的事故也比较多,刚在网上看了一个触电后该怎么

  本报6月12日热线消息(记者 张梦莹 实习生 邵文静)“夏天到了,最近触电的事故也比较多,刚在网上看了一个触电后该怎么做的消息,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今日一早,市民杜女士就给本报打来热线电话,希望通过本报能够帮她解答一下,并告知其他人正确的防触电方式。
  6月8日,因受台风天气影响,广东多地暴雨,出现了多起涉水触电事故:佛山一对母女在公交站触电身亡;广州一男子在横过马路时倒地;肇庆一男子疑因触电倒地……一时间,各种防触电方式成为了市民关注的热点,而杜女士看到的消息是:物理中的跨步电压,就是触电了感到腿发麻时,要小碎步或者双脚蹦着离开。因为这样做,会使两腿间的电压差降低,保证不被电死。
  这是真的吗?记者联系了国家电网太原供电分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太原,应该很少会遇到跨步电压的情况,“因为我们的路面设施一般都装有保护开关,遇到特殊情况时,会自动断电,跟家里电闸原理是一样的。”所谓的跨步电压,是指当一根带电的电线接地后,由于大地存在电阻,因此电位从电线接地点为圆心向周围辐射状降低,如果此时有人处于这个电位降低环境中,并且人对地的绝缘不良,那么当人的两只脚所站立的位置电位不同时,两只脚之间就形成了电压。
  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遇到跨步电压,如果正常走路,两腿之间就会产生电流,威胁到生命;而如果两腿跳着走,腿之间也会产生电流,会导致腿抽搐,人站立不稳摔倒后造成危险,所以只有单腿跳,才是最安全的方法。“每次跳也不用跳太远。”
  如果刚好碰到有人遇到了跨步电压,该如何施救呢?工作人员说,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时,切断电源是最好的施救方法。但这种方法应对跨步电压比较难以实现,最好的方法是自救,也就是单腿跳。如果施救者确定自身绝缘的话,比如穿着绝缘的衣物、绝缘手套、绝缘鞋子等,也可以将触电人员背到安全地带。
  尽管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跨步电压的情况很小,但国家电网太原分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还是希望借此机会提醒广大市民:当遇到电线掉落时,即使不确定电线是否带电,也应视为带电,与电线掉落点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及时拨打95598联系供电部门或拨打12319数字城管热线。

  ○延伸采访
  安全用电知识,你得了解一下

  除了要注意可能会产生跨步电压外,夏季室内外用电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就此,国家电网太原供电分公司的工作人员给出了一些夏季安全用电常识。
  夏季家用电器不要长时间、超负荷使用,应摆放在防潮、防晒、通风处;电器周围不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各种插座应该远离火源;家中无人时,应随手将电器插头拔掉;对家中已经老化的线路,要及时更换,不要乱拉、乱扯线路;对新添置的电器,要固定好电源和线路,切不可拉个线路凑合使用。雷雨天气,尽量关闭电视机、电脑等,以免雷击造成火灾事故。
  外出游玩时,不要在架空电力线路附近垂钓,因为带水的鱼线和碳素钓竿是导电的,一旦鱼儿飞到电力线路上,强大的电流将危及生命安全;也不要在架空电力线路两侧各300米的区域内放风筝,风筝一旦缠绕在电力线路上,可能造成线路短路,强大的能量会形成闪电,影响生命安全。
  日常生活中,如果在户外晾晒衣物时,不要将晒衣竿搁在电线或变压器支架上,更不能将衣物直接挂到电线或变压器支架上;也不要擅自攀登杆塔或在杆塔上架设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线,安装广播喇叭。对于一些市民关心的路边变电箱的安全问题,这位工作人员说,一般来说,路边变电箱发出的声音是变电设备运转的声音,不会对过路市民造成危害。而且变电箱本身就有自动断电设置,遇到特殊情况时,能够自动断电。
  此外,也不要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搭建建筑物,架空电力线路存在发生线路放电或断线事故的可能,一旦发生事故,线路下方和附近的居民会有触电危险,而且,建造过程中的吊车、挖机、泵车等施工机具易造成碰线伤人事故。施工组织方要强化安全意识,搬运移动脚手架等大型物体应当避开电力设施。如必须在电力设施附近施工,施工组织方应提前通知电力设施产权单位现场配合。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来说,户外电力设施附近都会有明显的警示牌,上面写有安全警示标语和安全距离提醒等内容。如果忽视安全警示牌,违反法律法规,不仅危害电力设施,使人身安全遭受损失,还会受到惩罚。因此,在日常生活、施工作业、户外活动时,要特别注意安全警示牌。


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柜厂家 http://3683.bidadk.com/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配电箱价格:2021推荐配电箱_家用配电箱

上一篇:

叶罗丽:齐娜还未使用过的三张塔罗牌,究竟有什么作用?▃¤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