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的圓月,照亮不一樣的夜晚。元宵之夜,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有一批人走出家門,奔波於戰“疫”一線。8日晚,記者探訪天津市疫情防控一線,看看他們是如何度過這個特殊的元宵佳節的。
醫院:一張漫畫的感動
圓月當空,海河醫院燈火通明。大樓裡,醫務人員身著防護服,正挨個病房給患者查房、送元宵。
晚飯的時候,海河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邵紅霞一邊吃元宵,一邊打開手機與7歲的兒子視頻。“吃元宵了沒?作業做了沒?”孩子已經習慣了媽媽的加班,學著大人的口氣囑咐媽媽說:“保護好自己啊。”
從大年初二所在病區接收第一位患者起,邵紅霞便沒有回家。兩周來穿梭“紅區”的她,參與了天津市目前80多例確診病例中的30多例患者的治療。元宵節邵紅霞不能休息,依然在崗值班。
雖然累,但“病人的理解特別讓人感動”。元宵節早上,病房裡一位年輕姑娘手繪的漫畫貼到隔離病房的玻璃窗上。漫畫裡,一個小女孩在煮大個元宵,一個大拳頭把病毒擊碎,右下角寫了一行小字:“祝所有醫護人員元宵節快樂,所有病人早日康復”。
這位姑娘剛住院時很焦慮。“不過她現在不發燒了,心情也好多了。”邵紅霞說,海河醫院已經有4名患者出院,“病人康復的日子,就是我們最好的節日。”
集中隔離點:三份元宵的溫暖
擺在東麗區格林豪泰集中隔離點負責人楊健辦公桌上的,是三份元宵。一份是愛人送來的,一份是一位隔離人員為每位醫生護士點的外賣,一份是東麗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為集中隔離點所有人送上的元宵祝福。第二天,集中隔離人員將基本解除隔離。
38歲的東麗區中醫醫院副院長楊健是天津市首個集中隔離點的負責人。大年初一晚上,一架降落天津的飛機上有3人體溫異常,隨后機上所有人員被隔離。
從那天起,這位兩個孩子的父親就沒有回過家,每天穿著防護服在集中隔離點上班。“隔離人員中有十幾個小朋友,我們准備了玩具,臨走時給孩子們個驚喜。”很久沒給自己孩子買玩具的楊健這次很細心。
元宵節晚上9點半,記者看到,楊健的辦公室裡擺著成堆的鮮花、玩具,還有擺放整齊的解除隔離通知書。“明天要搞個小儀式,慶祝他們回家。”楊健一邊收拾東西一邊說。
楊健已經預備好4輛車,儀式一結束就可以把他們分別送到機場、火車站和酒店。不過楊健還是不能回家,“我前幾天接觸過確診病例,要再自我隔離到16日。情人節也沒法回去陪老婆了。”
社區:一份白米飯拌辣醬的將就
元宵節晚上7點半,天津市河東區金月灣花園社區居委會主任朱琳還沒顧上吃晚飯,副主任趙欣的晚飯也只是簡單的白米飯拌辣醬,此時她們剛剛結束入戶巡查工作。“社區可以訂飯,但是大家都很忙,不給大家添麻煩了。”朱琳說。
從大年初一開始,兩人一直為社區防疫工作忙碌。金月灣花園社區是物業小區,但物業人手不足,社區每天派工作人員一起巡查,並對進出人員登記、測體溫。
一棟33層的住宅樓,趙欣和朱琳徒步下樓挨家挨戶敲門,一趟下來得1個多小時。臉上挂著細密的汗珠,趙欣說:“居民沒事我們就放心了,這個比什麼都重要。”
兩位都是當媽的人,趙欣的孩子3歲,朱琳的孩子13歲。談到家人,兩人都是一愣,“現在真顧不上想孩子,隻想怎麼確保大家伙兒的安全。”
時值元宵佳節,她們不能和家人一起吃飯。“家人們把晚飯照片發給我,看到他們吃得好,我心裡就高興。”朱琳說。
高速收費口:冰點下的堅守
月光如水,寒風如割。幾日前下的雪還未融化。
18時左右,天津市津滄高速前畢庄收費站的通行車輛漸少,天津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總隊軌道交通支隊的孫建國、羅德盛終於有了短短十幾分鐘的用餐時間。
兩人鑽進車內、打開昏黃的車燈,狼吞虎咽起來。菜花、丸子、咖喱土豆……這份盒飯,就是正月十五晚上“公路衛士”的“團圓飯”。
前畢庄收費站是天津與河北間的一道重要關卡,夜裡,室外溫度低至零下,站一會就凍得發抖。“白天車輛多,精神一直緊繃著﹔晚上車流量小,人就容易疲倦,就怕打盹的功夫,把車給漏掉了。”孫建國不敢放鬆,保持自己大腦的高速運轉,直到回了家才敢放鬆下來。
“下了夜班,回家睡上他一整天。”元宵之夜,這位漢子豪氣地說。(記者王井懷、尹思源、劉惟真)
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柜厂 http://3683.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hailing.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henglizhen.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xianfeng.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atushi.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yanling.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jimei.bidad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