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时代调结构换动能”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多式联运合作与发展大会,于9月10-11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本届大会得到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海关总署、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支持并委派分管领导出席,有来自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的地方政府部门的参与,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390个单位代表500余人出席。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大家围绕着多式联运的政策解读,经贸形势的研判,行业发展模式的讨论和实践成果的分享,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共有28个演讲嘉宾分享了他们的真知灼见。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洪义代表主办方致大会开幕辞,他回顾了我国多式联运发展中认识水平的不同阶段,不同阶段取得了不同成绩。当前,新的形势下对多式联运提出更高层面更深层次的认识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届多式联运合作与发展大会,继续秉承“合作与发展”的宗旨,面对新时代,提出新思考,大会主题是“多式联运带动经济动能转换!”大会将围绕“新时代、调结构、换动能”的主线,研讨多式联运与经济的关系,把握多式联运与经济发展的规律,激发业内对多式联运推进策略的思考,通过实践案例的分享,加快多式联运创新成果转化的进程,使多式联运成为物流业降本增效和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引擎。杨洪义副会长的致辞为本届大会确定了主旋律。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王绣春出席大会并发言,王司长发言中指出:“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是实现交通强国战略、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支撑,是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的主要举措,是引领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推动国际贸易便利化的基础工程。”王绣春特别介绍了推进运输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她指出:“加快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交通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国家铁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全利出席了本届大会,在主题为“深化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推动铁路多式联运发展“的主旨演讲中提到,2017年我国多式联运量为13.68亿吨,占全社会货运量2.9%,根据交通运输部等18个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通知》,2020年我国多式联运货运量发展目标将达到30.2亿吨,届时多式联运量的规模仅占全社会货运量6%左右。
海关总署监管司李华东处长,就多式联运发展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并说明了海关总署正在向行业征集对《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多式联运进出境货物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希望企业能积极反应对此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运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牧原,在开幕致辞时表示,这几年多式联运的发展可谓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李牧原特别就对中国多式联运发展策略的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我们当前面临着重要而紧迫的效率问题,全球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区域经济合作的制度效率、产能过剩导致的资金效率、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投资效率,当这些效率问题叠加作用于我们当前经济环境时,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我们的发展模式,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发展模式,是否可以通过物流通道、物流枢纽建设,形成内陆沿海的点轴式空间结构。她指出,这些年多式联运的实践都在指向通道经济的新需求和新市场,在实践中,我们正在努力通过多式联运系统的建设,践行通道经济带动枢纽经济,与多式联运为依托,以物流为引擎的新的经济增长逻辑,希望改变以成本做洼地效应的发展模式。李牧原副会长提出了多式联运发展的构建,要明确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和调整运输结构为多式联运工作的导向,以铁路货运市场化、多式联运枢纽建设、多式联运技术能力提升为三大基础工程,在多式联运技术进步中,不仅要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还要关注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程序创新,要以系统创新的方式,驱动行业进步。
聚焦运输结构调整,聚焦新贸易新经济发展,会议用了两个主要时段举行了“多式联运促进运输结构调整政策论坛”和“多式联运促进新贸易新经济发展论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罗雨泽、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博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晓东等主旨演讲嘉宾,在上述论坛上发表了精彩演讲。
第六届中国多式联运合作与发展大会同期举办的“多式联运示范成果展”,是会议在组织形式和交流方式上的一大创新。国家部委领导以及参会的主要嘉宾给与“多式联运示范成果展”一致好评。“多式联运示范成果展”这种以会带展的的方式为多式联运全产业链上下游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也体现了中国多式联运合作与发展大会的政策优势、资源优势以及平台优势。
本届大会,特别将多式联运创新实践论坛与2018多式联运优秀项目推举选拔活动同时举办,在多式联运运营企业分享实践成果的同事,以现场听众和现场专家评审团“共推公选”的方式,选拔了“多式联运创新实践企业”和“多式联运竞争力服务品牌”两个项目。此次推举选拔活动立足多式联运市场导向,需求导向,主张多式联运创新、实践,主张多式联运服务品牌价值和竞争力,通过优秀案例汇编和企业代表演讲推介等方式,产生入选名单,以鼓励企业创新和实践,以推动多式联运品牌建设及服务品牌推广。
本届大会主席李牧原在大会总结时,将本届大会概括为四个关键词,第一是“公转铁”,李牧原再次解读了“公转铁”攻坚战的艰巨性,用大量数据说明,铁路需要加大投入,需要整合社会资源,特别是大量专用线的开通应用,要利用调结构的外部压力转变成行业内生变化。第二关键词是“通道”,物流通道建设是边实践边总结,接下来要做好“干支结合、运贸结合、内外结合、软硬结合”。第三个关键词是“技术”,新技术不仅是标准化和自动化,更要体现智慧化的特征,要形成系统解决方案。同时,预报了10月23日,在武汉举办多式联运技术论坛,进一步研讨技术驱动多式联运进步的消息。第四个关键词是“实践”,多式联运重在实践,本届大会发起的公推公选模式,就是让同行评选同行,被同行评选是很有挑战的,我们希望推选的过程更具公平性。让实践者走到台前,让实践成果放大效应,让实践为理论的形成去探路。
中国多式联运合作与发展大会已经成功举办六届,真正成为多式联运领域的风向标。大会不仅是集政策性、专业性为一体的高端交流平台,更是一个覆盖多式联运多产业关联与协调发展的前沿互动平台。中国多式联运合作与发展大会已然成为新时代多式联运发展的助推器,致力于为我国交通强国建设,经济动能转换再添助力。
(陈惠英 张绍亮)
返回产经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