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台湾声乐家白玉光:文化的本质是让我们知道从哪来◥▂

2020-02-15 16:44:11浏览:1评论:0 来源:必达   
核心摘要:  中新社石家庄7月13日电 题:台湾声乐家白玉光:文化的本质是让我们知道从哪来  中新社记者 李茜  1992年,时隔40多年,
  

  中新社石家庄7月13日电 题:台湾声乐家白玉光:文化的本质是让我们知道从哪来


  中新社记者 李茜


  1992年,时隔40多年,白玉光的父亲从台湾回到牡丹江边却寻不见白玉光祖父的坟墓,只能望着记忆中的方向一遍遍喊:“爸,你在哪儿!爸,你在哪儿……”悲痛之音响彻山间。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是于右任在晚年写下渴望归乡而不得的哀愁。2019年7月11日,年过七旬的台湾声乐家白玉光为大陆青年示范如何让歌声更有情感时,反复清唱这句词。白玉光偷偷擦拭眼睛,他说他想起了父亲,想起了故乡,更加体会于右任晚年的哀痛。







  “冀台乡村民谣和校园歌曲音乐交流周”近日在河北开幕,共有台湾18名音乐人参加。白玉光担任此次台湾交流团团长。


  白玉光说,河北很多有名的歌谣被台湾民众熟知,《放风筝》《对歌》《小白菜》等,虽然冀台两地的地方色彩不一样,但是民谣的精神是一样的。


  1948年,3岁的白玉光随母亲从东北辗转到台湾与父亲汇合。一家人开始了漂泊的生活。“小时候在眷村生活很苦,但是身边的人都苦啊。”白玉光回忆道,在眷村的童年让他明白了“融合”会让人和文化更有生命力。


  1949年后,台湾民歌因融入了很多大陆歌谣的元素而变得更加丰富,也为20世纪60年代后台湾校园民歌连续30年的辉煌发展做了铺垫。《橄榄树》《兰花草》《外婆的澎湖湾》都成为经典之作,尤其是《龙的传人》几乎大街小巷都在唱,并被翻唱成很多版本。


  在白玉光看来,文化的本质是让我们知道从哪儿来,而创新的前提是找到根。


  所以,白玉光常常告诉学生,不要忘记我们的父母从哪里来,不要忘记我们的长江、黄河,要学着思考如何发扬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每次带学生来大陆前,他都会告诉学生所去之地的地理、历史、文化等,这些看似与音乐无关却紧密联系的知识。


  白玉光还记得他第一次随父亲回家乡,到达北京后要坐飞机到哈尔滨,然后坐火车到牡丹江,再坐公交车到宁安县。当时年近八旬的父亲疲惫不堪却内心满足,那一晚,白玉光和七个未曾谋面的堂兄弟聊了一整夜,仿佛要把一生都道尽。


  那时大陆的亲戚过得不好,想要团聚只能是白玉光年迈的父亲奔波回黑龙江,并每次都给亲戚送钱。如今,亲戚们可以“直飞”到台湾看望白玉光,并吃饭还要抢着付钱,“大陆经济发展得太快了。”


  如今交通方便,通讯更方便,两岸的白家人在微信上“团聚”得忘了空间上的千里之隔,“我们知道彼此每个人的生日和生活琐事。”


  白玉光的父亲留下遗愿,希望自己的骨灰能回到黑龙江老家与父母“团聚”,也希望分散在两岸的白家子孙能团聚重新生活在一起。如今,白玉光的儿子已在大陆成家立业,他也有可能回大陆养老。


  “海峡再深,但是亲情永远割不断。”白玉光说。(完)

  
      

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柜厂家 http://3683.bidadk.com/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配电箱价格:2021推荐配电箱_家用配电箱

上一篇:

大洋电机:行业驱动多业务模块稳步发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