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从明太祖恢复人殉看殉葬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明朝为何如此残忍?▅︾

2020-02-15 19:44:30浏览:1评论:0 来源:必达   
核心摘要:人殉,指的是用活人为死者殉葬,源于原始社会人们“灵魂不灭”的思想,又因阶级产生后,人与人之间越加不平等,导致地位更低的女

人殉,指的是用活人为死者殉葬,源于原始社会人们“灵魂不灭”的思想,又因阶级产生后,人与人之间越加不平等,导致地位更低的女子或者奴隶被迫为男子和奴隶主殉葬。

从明太祖恢复人殉看殉葬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明朝为何如此残忍?

值得注意的是,人殉跟人牲不同,后者是把人当作祭品献给祖先,一般是战俘;前者纯粹是为了侍奉死者,多见于死者的妻妾、近侍、近臣、奴隶等。

到商朝时期,商朝贵族相信人死后灵魂仍然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中,所以墓葬完全按照生前规模办,生前有多少人伺候,死后就要用多少人殉葬,让他们的灵魂继续伺候主人。现今发现的商朝墓葬中,绝大多数都发现了殉葬痕迹。

周朝也不遑多让,人殉在西周时期仍很盛行,且有分布扩散的趋势。

《墨子·节葬》载:天子杀殉,多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多者数十,寡者数人。

说明到周朝,人殉已成制度,具有鲜明的等级特征,殉葬人数的多少已经跟死者的身份挂钩。

从明太祖恢复人殉看殉葬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明朝为何如此残忍?

进入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时期,人殉之风缓缓刹住。从史料记载来看,这种风气大概兴起于中原地区,并缓缓向四周围扩散。

春秋时期,居于四周的列国贵族则仍有人殉之风,齐桓公、晋景公、楚灵王、秦穆公、吴王阖闾死后都曾用人殉葬,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秦国,秦国一直到战国中期秦献公时期才废除殉葬制度。

这种风气是因为人们对礼制的理解发生了变化,认为残忍的人殉不合礼制,转而改用木俑、陶俑等陪葬,人殉越来越少见。

少见不代表没有,此后历朝历代都可见人殉的影踪。

比如湖北随州发现的曾侯乙墓葬,时间为战国早期,墓葬内有彩绘陪棺21具,陪葬者均为13-25岁女性,应是墓主人生前的姬妾,被拿来殉葬了。

还有大名鼎鼎的秦二世表孝心,下令将秦始皇后宫中无子的宫人全部殉葬,不久又将修陵墓的工匠也殉葬了。同时秦二世还将殉葬当作清楚异己的工具,把自己的兄弟姐妹一块送去见父皇。其行为之残暴,比先祖献公不知倒退了多少年。

从明太祖恢复人殉看殉葬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明朝为何如此残忍?

秦朝灭亡后的漫长时间内,法律严禁人殉,别说大规模人殉难得一见,就是小规模人殉也很少了,但还是那句话,少不代表没有。

汉宣帝时期,平干穆王刘元在病重将死之际,想让宫中能歌善舞的奴婢殉葬,因此被逼迫自杀者多达十六人。不久这事被刺史举报给中央,汉宣帝直接废除平干王国,可见违背人殉的处罚还是很严格的。

可有的时候,犯法的就是统治者。

比如三国时期的东吴将领陈武战死,孙权下令破例让陈武的小妾为之殉葬,有人以此指责孙权不仁,以生从死,活该国祚短暂。

在这种法不敌权的情况下,历朝历代都有零星的人殉出现,但总算没有酿成制度化的恶劣后果。

从明太祖恢复人殉看殉葬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明朝为何如此残忍?

直到明朝,人殉再一次以制度化的面貌重回世间,单从这一点讲,明太祖朱元璋开了历史倒车,而且是一倒一千多年。

明朝恢复殉葬制度,也有当时理学兴盛的因素,汉朝以后的诸朝多会将无子宫人放出宫去,但宋朝时理学出现,到明初已经颇为流行,整个社会对改嫁的包容度远不如曾经,对寡妇守节乃至殉节的追求度日渐增高。

从生命无价的角度看,寡妇殉节是绝对不值得提倡甚至还要禁止的行为,但如果寡妇真的是因为感情而随亡夫而去的话,即便是现代人,恐怕也会报以同情惋惜。可这种人是很少的,理学的变态在于想把世间所有女子都变成这种人,尊奉理学的明朝官方,竟然提倡起殉节行为来了。

这种提倡并不是口头说说,还有减免徭役(夫家)、贞节牌坊等“奖励”措施。这类措施的最大受益者无疑是夫家,所以一旦丈夫去世,女子可能被夫家逼迫殉节,一来有好处,二来少了财产外流的风险。

从明太祖恢复人殉看殉葬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明朝为何如此残忍?

自明朝起,贞节烈妇的数量暴涨,这其中有多少人是被逼死的,根本无法计数。

帝制时代,官府的老大就是皇帝,官府能出台鼓励措施,源头就是皇帝觉得这样是对的,寡妇是不应改嫁的,这样一来,无子宫人的下场别想太好。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太祖的次子秦王朱樉去世,明太祖下旨让秦王的两个妃子殉葬,开明朝人殉之先例。

《明史·后妃传》记载,明太祖去世后,“宫人多从死者”,没说具体人数,《万历野获编》记载有三十八人,这个数字是明朝历代皇帝人殉最多的。

此后,除惠帝下落不明,成祖、仁宗、宣宗死时均有人殉,而且人殉之风不局限于皇帝,亲王重臣亦有效仿者,尤以宗室为多,甚至形成定制。

从明太祖恢复人殉看殉葬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明朝为何如此残忍?

正统初年,周宪王朱有燉去世后,明英宗有意免除其妃殉葬,可命令还未下达,已有七名女子命丧黄泉,可见人殉在明朝根深蒂固到什么程度。

天顺八年(1464年),明英宗去世,遗诏禁止人殉,此后明朝皇帝再无人殉之事。但在各大王府,仍有人拿此说事,比如明宪宗时期,辽王朱宸墭上书请求让无子的王妃殉葬,被明宪宗下诏斥责,不过接下来就没了下文,隐晦逼迫妃子自杀殉葬的行为仍然存在,而明朝官府对此仍是表彰态度,如此,人殉断断续续陪明朝走完了全程。

随后的清朝本身就是个有人殉传统的国家,有子大妃都能被逼死(多尔衮生母被逼殉葬)。不过随着清朝汉化的加剧,统治者也意识到这种风俗跟时代格格不入,到康熙年间,康熙帝下诏废除人殉,转而用剪发来代替对死者的哀思,殉葬制度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柜厂 http://3683.bidadk.com/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配电箱价格:2021推荐配电箱_家用配电箱

上一篇:

麦克斯韦方程组三——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它的实质是什么?☆↙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