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嘉宾:九龙藏区天乡原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苏峰
四川新闻网成都5月5日讯(符超)5月5日,中国早茶第一展——第六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在成都开幕。今年茶博会以强大的阵容刷爆了成都人的朋友圈,除了来自毛里求斯、缅甸等全球10余个国家的红茶、黑茶、冻顶乌龙等名茶外,四川11个茶叶主产市州也首度组团亮相,带来了川内名优绿茶、工夫红茶、茉莉花茶和藏茶“一主三辅”茶产品达1300多个。
据组委会介绍,本届茶博会还汇聚了云南、贵州、福建等全国20多个省市地区700余家茶企,来自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茶具厂商也将集体亮相,堪称茶业全产业链的最全展示。
为全面展示此次茶博会盛况,由第六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与四川新闻网、四川商业投资集团.天府优茶共同打造的大型访谈类活动——“川茶的名义——川网茗人谈”5日起亮相茶博会新闻直播间,川网记者通过对四川省及各市州茶产业专家及全球知名茶企负责人展开独家访问,以揭示全省、全国乃至全球茶产业生态,发掘茶业背后的点滴故事。
“九龙县的历史上有记载,这里曾是整个藏区唯一一个有茶树的地方,所以,作为扶贫项目,我们希望能够借助茶产业的发展还能够解决当地民生改善等问题。”5日上午,九龙藏区天乡原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苏峰做客川网茗人谈现场,带着来自雪域藏地九龙县的系列茶产品,他将川西高原的最后秘境的古茶树讲述给了网友,“九龙县在县志的记载里,雍正和乾隆时期,当地茶叶是作为康藏地区的贡茶送往北京的。经过我们全面的普查,当地目前还存有十几万株古茶树。”
苏峰做客川网茗人谈。
偶然机缘 从互联网行业转行做茶商
记者:听说您之前是做互联网的,怎么会从互联网行业转行做茶呢?
苏峰:源于一个特别偶然的机缘吧,我以前是做通信行业的,后来出来做互联网。
九龙天乡这家公司已经存续了11年时间,最早是我们清华几位校友在甘孜州九龙县做的一个项目。应该说,最起初,这是一个扶贫的项目。根据九龙县历史记载,这里是整个藏区唯一一个有茶树的地方,所以,作为扶贫项目,我们希望能够借助茶叶产业的发展来解决当地民生改善的问题。
记者:在高原地区做茶叶有一些怎样的困难和经历?
苏峰:一个传统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在藏区的发展,难度非常大。我们公司从2006年开始,经历了一个非常坎坷的过程。我应该算是这家公司的第三批股东,最早的那批从创业一直坚持到了现在。我们不断在往里面添加新的力量,清华100年校庆的时候,我在学校遇到了天香原来的股东,大家希望能积蓄更多同学的力量把天香的项目,或者说把九龙的茶叶产业发展提高到更高的层面上。
一方面,这是基于产业发展的优势,另外一方面,结合国家消费升级,结合互联网加,结合扶贫攻坚,我们把各方同学的资源都能够很好地整合在一起,想要做好一个企业的品牌,或者说想要做好一个地方产业的这个地方品牌的推广。
记者:作为一个互联网的行家 九龙天香的互联网营销应该有着较好的成绩?
苏峰:我个人觉得还是刚刚起步,互联网大家都知道,我们也在网上做些零售和消费升级,但实际上我觉得企业首先应该要把自己的产品做好!
发现百年古茶树 以茶叶种植助力脱贫攻坚新事业
苏峰在直播间与记者合影。
记者:之前聊到了古树,那么给网友分享一下这棵古树有这多久远的历史。
苏峰:我记得第一次去九龙藏区的时候,去当地考察古茶树。当时有一位九十岁左右的老先生,我问他这棵古树大概有多少年?
他说,他几岁的时候树就已经很大了。九龙这些古茶树从县志记载来看,应该可以追溯到清朝的雍正年间。在县志的记载里,雍正和乾隆年间,当地茶叶曾是代表康藏地区进贡朝廷。
经过我们全面的普查,目前九龙还有十几万株的古茶树。
记者:目前在九龙老百姓种茶的热情是怎么样的?脱贫攻坚的事业怎么样?
苏峰:应该说还是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九龙县整个茶叶产业发展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古茶树的保护性开发,因为古茶树是需要休养生息,不可能频繁的去采摘产量,非常有限;另外一个部分是则生态茶园的种植。其实,这两部分在整个十年的过程都非常艰苦,因为古茶树的保护性开发导致产能很低,这个对于农民来讲,短期利益是不太好看到的,所以很多的工作是需要持续地去教授培训农民,同时要告诉他们,必须有一个长远的眼光。
记者:现在农民的配合度怎么样?
苏峰:最初,政府买了这些茶苗,但农民很多都不愿意种植。种玉米可能每年都有收成,但种茶苗可能三年都不能采摘,需要一个周期。
也是恰恰经历了这个周期,我们选择了一些示范户作为榜样,通过这些种茶的示范户的增收,不断地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种植产业脱贫的过程里面。
截止去年年底,我们带动了1600户左右当地农户种茶,其中,有100多户已经实现脱贫目标,整个收入的增长还是非常高的,有的农户一年的收入有几万块钱。
做这个项目已经十年,我们目前的目光已经不仅仅是在做茶,像甘孜州、像九龙县这些个偏远的区域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农产品,我们同时也希望能把一些好的农产品发掘出来,通过互联网的渠道以新零售的方式很好地推广出去,让脱贫攻坚的事业越来越好。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
了解更多请登陆 低压配电箱 http://3683.bidadk.com/diyapeidianxiang/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