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过去的打零工相比,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色卡乡的多昂对自己目前的工作很满意:珠海市万悦酒店上班,相对稳定,收入可观。“多亏了政府组织的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让我从打零工变成了一个有稳定工作、月薪三四千的务工人员。让我有机会走出大山,见识外面的世界,让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多昂说道。
通过培训或专场招聘找到好工作的多昂,只是甘孜州就业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
自脱贫攻坚工程实施以来,甘孜州人社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州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系列决策部署,以深厚的民生情怀抓实“人社扶贫”民生实事,发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抓好就业扶贫工作,共促进98155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在助力全州脱贫攻坚大局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立足州情,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甘孜藏族自治州建于1950年11月,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专区级少数民族自治州,地处川、滇、藏、青四省(区)结合部,是连接西北和西南的“咽喉”、民族大融合的“走廊”、藏汉贸易的主要集散地和康巴文化的核心区,也是反分维稳的前沿阵地。全州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辖17个县、1个县级市,2679个行政村;居住着藏、汉、彝等多个民族、116万人,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82%。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截至目前,甘孜州已实现6个县脱贫摘帽、退出贫困村1109个,脱贫32550户、18.9万余人。2019年,是甘孜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集中攻坚之年,今年要确保实现剩余12 个县、251 个贫困村、7640 户33690 人全部摘帽脱贫,全州上下正在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 |
特殊的州情,使得甘孜州就业扶贫工作也面临着特殊的困难和挑战。就业容量小,渠道狭窄,难以满足农牧民群众的就近就业需求;群众就业观念落后,受教育程度不高,内生动力不足;职业培训资源少,技能培训全覆盖难;以及基层工作力量薄弱、经费不足等实际问题,摆在了全州人社部门面前。
“再难,也要咬牙坚持下去。再难,也要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甘孜州人社局干部群众不忘初心、风雨兼程,聚焦“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和“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至少一人实现就业”的目标,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立志打好这一场脱贫攻坚战。
挂图作战,强力推进就业扶贫
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甘孜州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就业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在全州18个县325个乡镇,实施州、县、乡三级就业扶贫“挂图作战”,建立贫困劳动力信息数据库,动态更新贫困人口信息数据,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能力、就业意愿和就业变化,精准实施帮扶。
![]() |
为了早日完成脱贫攻坚这一重大任务,州、县(市)人社部门均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就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形成联动工作机制。统筹整合中央、省就业创业补助资金,对口支援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为就业扶贫工作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在政策支撑上,州政府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促进就业创业相关政策的实施意见》,制定《甘孜州就业培训“扶贫专班”实施办法》、《甘孜州送培训下乡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为工作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实施保障。
同时,通过集中培训、到广东省轮训等方式,对全州就业系统工作人员进行全覆盖业务培训,今年还组织我州200名乡镇就业干部开展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努力打造一支高效、专业的就业工作队伍。充分发挥省人社厅下派挂职干部的作用,加强与对口帮扶地区的交流合作,18个县(市)与“一帮一”技工院校、培训机构签订了帮扶协议,夯实了帮扶力量。
技能培训,提升群众就业能力
掌握一门技能是就业的关键,没有技能就学习技能。为了让更多老百姓通过就业脱贫增收,甘孜州以实现就业为目标,积极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培训实效,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取得实质提升。截至目前,甘孜州共培训贫困劳动力39561人。
![]() |
长期以来,甘孜州人社局注重示范带动、统筹培训资源、实施按需培训、不断改进培训方式,大力开展订单、定向培训,先后举办旅游服务、种养殖、摩托车维修技能、民族手工艺和经合组织带头人技能提升培训等州级示范培训12期,培训594人,并全员推荐就业;以“培训+输出”的方式,共举办跨市(州)扶贫专班、州内扶贫专班231期,培训贫困劳动力9702人。有效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共同提升,实现了以培训促就业。
破解难点,让山里人走出大山就业
大多时候,贫困群众和用人单位之间,缺少畅通的信息对接渠道。甘孜州人社局立足转变贫困群众传统观念,积极在促进劳务市场发育、搭建就业平台上想办法、出实招,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今年,甘孜州在雅江县、理塘县、色达县、德格县和康定市成功举办五场大型就业扶贫招聘会。来自德格县的贫困户李艺川,就是当天招聘会的受益者。他高兴地说:“没想到这么快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这下脱贫更有底了,感谢党委政府和人社局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机会。”
2017年以来,针对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匮乏、渠道单一等问题,甘孜州人社局统筹整合州内外岗位资源,分区域分类别分行业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107场次、送岗位下乡1073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6万余个,促进3.4万余名劳动力与企业达成用工意向,帮助1500余名贫困群众在州内就业。“通过招聘会,就能找到好工作,月薪四千左右,生活有了奔头。”丹巴县格宗乡格宗村的降央如今已是珠海华人科技有限公司一名普通员工。因地处甘孜大山深处思想观念落后,兰卡初从小被迫辍学,在家帮助母亲干农活、做家务,维持家庭生活。成家后,和丈夫一起在家务农,天天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因自身文化程度低、没有一技之长,一直没有稳定就业工作。后来经过参加政府组织的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通过现场选聘被录用到珠海晨新公司。“通过工作的两年多,家里的经济状况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孩子们也上大学了,老公用我寄回家的钱在家乡开始种植羊肚菌,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说起现在的生活,兰卡初还有些激动。
不仅如此,甘孜州还着力抓好劳务协作。借力省内外对口支援力量,破解甘孜州劳务输出瓶颈,州政府与广东省人社厅签订《劳务协作扶贫框架协议》,州人社局与成都市人社局签订《成都市—甘孜州就业精准扶贫合作框架协议》、与云南省迪庆州人社局、成都市人社局签订劳务协作三方协议。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抓手,聚焦劳务开发,先后组建劳务派遣机构39个,并通过落实推荐就业补贴等方式,激励劳务组织发挥作用。争取广东援助资金,对到州外务工稳定就业满3个月、6月和1年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分别给予2000元、4000元和8000元的一次性稳岗固岗补贴,促进劳动力稳定就业。
积极施策,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
早些年,一提起扶贫,不少贫困户想到的就是政府送钱送物上门,自身发展意识淡薄。还有一些贫困劳动者渴望就业,但是受制于家中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或年龄偏大等各种原因无法外出务工。针对以上实际情况,甘孜州打破传统“输血”的习惯,积极在政策奖补、帮扶对接、发展新的就业形态等工作上下功夫,鼓励产业、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促进贫困劳动力灵活就业。
浓秋时节,在稻城县东义藏香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十几位当地村民正在忙碌地为养殖场的藏香鸡们喂食、清理。“年纪大了,出去找工作也不行了,家里面老人孩子也走不开。还好办了这个养殖场,让我能在家门口上班赚钱。”47岁的贫困户吉多尔克是养殖合作社的一员,以前他只能靠家里务农或打临工赚钱,家里常常是入不敷出,对于这份家门口的稳定工作,吉多尔克表示很满足。
据了解,这个稻城县东义藏香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是甘孜州稻城县迎村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其中一个实体经济组织。目前,合作社共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13户、16人,残疾人3名,平均收入达4万余元。2019年被评为州级就业扶贫基地和省级积极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典型企业。为鼓励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甘孜州人社局还争取对口支援和地方配套资金470万元,专项用于就业扶贫基地(车间)奖补,2018-2019年,认定县(市)级就业扶贫基地(车间)56个、州级47个,州级基地吸纳819名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推选省级就业扶贫基地3个、就业扶贫示范村6个。
同时,针对就业能力差且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户家庭,甘孜州在公益岗位开发安置上做文章,在全州各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的建档立卡户中,有针对性地开发护林员、草管员、巡河员等公益岗位60207个(次),其中公益性岗位9734个(次),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实现至少1人就业,兜底解决贫困家庭就业问题。
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箱 http://3683.bidadk.com/